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1906年,《考验游学毕业章程》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按照考试结果,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这反映了( )A、留学生成为官员选拔主要对象 B、改革科举成为共识 C、近代中国选官制度的艰难转型 D、新式教育开始起步
-
2、阅读下表,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 ( )
美国文官制度发展大事记
1828—1883
政党分肥制
1883
通过《彭德尔顿法案》,公开考试竞争,引进功绩制理念
1887—1930s
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开始出现
1912—1930s
科学管理所强调的主要原则,例如中立、经济、效率以及标准化,影响政府部门运作至今
1939
通过《赫奇法案》,禁止联邦公务员参与政治活动
1997
克林顿政府发表《布莱尔厅报告》,引入竞争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激励公务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进职位分类
①具有考试录用、中立的特点 ②逐步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③促进行政管理能力的提高 ④彻底解决了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下表是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历程表。从中可以看出英国文官制度( )
1805年
财政部设立了常务次官
1833年
两官分途体制发轫,报刊不断介绍中国录用官吏的程序和做法
1853年
提出摒弃“恩赐”主义
1854年
实行考试任用制度
1870年
进一步确定和完善考试录用文官制度
A、选拔机制公平公正 B、考试内容仿照中国 C、形成过程循序渐进 D、运作程序规范高效 -
4、1832年,纽约州参议员威廉姆·马西说:“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上、战争上一样公平,战利品属于胜利者所有。既然官员任期有限,那么就竭尽全力地捞取最大化的利益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游戏规则如瘟疫一样广泛地侵蚀着合众国的机体。由此可见,当时美国( )A、各个党派之间的矛盾不断上升 B、官僚体系制约社会发展 C、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存在弊端 D、文官制度运行尚待完善
-
5、唐代科举考试,考生考前常把作品送给达官贵人乃至主考官员,受到赏识的考生更有机会被录取。宋代发展出弥封(糊名)、誊录等办法,欧阳修称之为“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这表明宋朝科举(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录取难度逐渐变大 C、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D、选才更加公平公正
-
6、1651年,顺治帝批准了由都察院制定的“条议巡方事宜”,要求巡按官员须亲自察访,到达巡察地的3天内,需将他关于巡防工作的敕谕刊刻,并发放道府县,向城里乡绅士人公布。如不刊刻,不遍发,经都察院察究,就要以违旨论处。这一规定旨在(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促进中央政令的畅通 C、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行为 D、避免地方政治的腐败
-
7、元丰三年(1080年),作为“王安石变法”的举措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法规《元丰广州市舶条法》正式颁行,标志着市舶制度逐渐成熟,向规范化、法制化过渡。它的颁布( )A、促进了王安石变法成功 B、保证了宋朝政府财政收入 C、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D、瓦解了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
8、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政外交事务增多,内阁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据统计,1878—1887年,政府议案占据下院的83%的工作时间。这折射出当时英国( )A、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B、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 C、议会中心地位动搖 D、内阁权力的扩大和膨胀
-
9、公元前4世纪,雅典官员在离职时要接受账目审计,无论是议事会成员还是陪审法庭法官,甚至是一些履行公共职责公民(包括祭司、使节、三层桨船船长)都要接受账目审计。所有人在审查期间不得离开阿提卡半岛。这一做法( )A、限制了雅典官员的行动自由 B、旨在防止官员贪腐和滥用职权 C、表明雅典选官注重个人品质 D、说明雅典民主制注重表面形式
-
10、秦代,文书的起首先点明发文时间,再附发文者的姓名及官职,其后正文叙述相关事务与问题,结尾标明发送时间与撰写、传递人员。这一规定有利于( )A、强化君主权力 B、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C、实现国家统一 D、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
11、关于六亲,历代的说法不一。按《左传》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按《老子》的说法,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的说法,则指父、母、兄、弟、妻、子。这些说法主要体现了( )A、宗法文化的影响 B、儒学的划分标准 C、先秦的政治体制 D、秦汉的文明进程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就是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对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新鲜经验作出科学概括,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我们党在早年吃过教条主义的大亏后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 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要“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摘录自《求是》2022/22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请结合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论述完整)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使林则徐、魏源、冯桂芬、王韬等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重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查和了解,并译介、 出版关于西方的书籍。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东方各国了解西方的珍贵资料, 它的出版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重视,但对后来知识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冯桂芬遵循着林则徐、魏源的改革思想,甘冒当时天下之大不韪,提出 “法苟不善,虽古先圣, 吾斥之; 法苟善, 虽蛮弱, 吾师之” 的方针,要求“博采西学”。 冯桂芬第一次明白具体地提出全面改革是必要的。这些主张超出了当时思想界和以后洋务思想的水平,直接成为19世纪八九十年代改良派变法思想的先导。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学者思想和学术转型较19世纪中期更进一步。从客观环境上来说,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华侵略进一步加剧, 商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侵略势力也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中国的民族危机也进一步加深。
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学者的思想文化转型程度也更加深入。在政治思想领域,19世纪90年代初期,几乎所有维新派思想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国民参政观念。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思想家大量译介西方的著作,传播西方思想文化, 尤其是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文化。进步的学者们开始从传统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理念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把西方的先进政治文化和治国理念引入中国,希望从制度层面向西方学习,从改变国家落后的思想面貌着手,寻求富强御侮之道。
——摘编自 【美】 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下卷)(1) 根(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思想界转型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1)、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期“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是什么,这一实践带来了怎样更为深入的影响。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 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 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 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 又拓建、修缮道路。 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 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 为占滇川黔相邻地, 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 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 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2)、 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的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 的影响。 -
15、某同学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看到图6资料。这些资料可用来研究( )
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B、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C、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帮助 D、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
16、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中国军队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该会战(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 的企图 C、是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17、1941~1942年,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解决财政经济困难,中共中央( )A、进行反“扫荡”斗争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推行“三三制” 原则 D、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
18、图5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则通电,据此可知( )
A、通电的发布者为中国共产党 B、共产党实行了全面抗战路线 C、通电符合全国团结抗战需要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19、1928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边界人民在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后,第一次发自肺腑地高呼“共产党万岁”,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据此可知,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A、源于中国的革命实际 B、具有农民革命的性质 C、属于旧民主革命范畴 D、完成了国民革命目标
-
20、下列民主革命时期出现的语句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团结各方,共赴国难”
③“攘外必先安内” ④“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