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提出:“对我们而言,要使地中海表现出母性,就要削弱国界的作用,努力实现谅解与协作,树立起共同的认同感。与那些助长偏执和教条思想的神话不同,地中海神话将有助于促进团结统一。”其意在说明( )A、法国应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 B、两极格局阻碍区域经济集团化 C、欧洲亟须恢复世界优势地位 D、文化认同奠定欧洲一体化基础
-
2、列宁认为:“我们曾计划依靠这种热情直接实现与一般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同样伟大的经济任务。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得出这一结论是基于(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国家政权基础的改变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凸显 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
3、下表为北美发展史上的三份文件。
文件
内容摘要
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
根据契约颁布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的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1776 年《独立宣言》
政府的合法权力必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1787年宪法
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上述内容( )
A、反映了美利坚文化的多元性 B、体现了理性精神 C、体现了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展 D、突破了封建束缚 -
4、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1670—1776 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这( )A、导致了西、葡殖民帝国的衰落 B、使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C、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D、缘于世界人文地理格局改变
-
5、公元前后,玛雅人居住的地区出现了城市。在以后的七、八百年间,玛雅人建造了一百多个城市。城市里有规模很大的市场,并有客栈,供带货商人住宿。 “此地城镇人口繁盛,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每一座市镇都是一个花果园”。这可以佐证,玛雅人( )A、以发展商业为主业 B、创造了灿烂文明 C、建立了集权制国家 D、完善了城市功能
-
6、1957 年,陈云指导经济工作时指出:“建设的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会出现经济混乱;两者合适,经济就稳定。”陈云意在( )A、探索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强调经济建设要与国力相适应 C、反思“大跃进”的教训 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
-
7、1947 年5月 4 日,上海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口号,运动迅速扩大到南京、北平、杭州等大中城市。 7月以后,以“反迫害”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运动进入新高潮。该事件( )A、推动了爱国民主运动的兴起 B、配合了八路军的军事行动 C、得益于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D、加剧了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
8、“五族共和”思想是武昌起义时湖北各界人士提出的。不久,在上海召开的共和联合会大会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取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意义”。1912年初,孙中山向海内外宣布了“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这表明( )A、中国人民实现全面觉醒 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发展 D、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显现
-
9、1906 年,《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中提出:“尚公”,注重团结合作和社会公德;“尚武”,仿效各国“全民皆兵之制”;“尚实”,学习西方实证精神,发展实业,使人人具备从事农工商各业的技能。该奏折( )A、强调选官制度改革的紧迫性 B、指明培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途径 C、突出教育改革对救国的作用 D、是对新式国民教育体系发展的反思
-
10、晚清时期,林则徐打开了“开眼看世界”的窗口,魏源通过《海国图志》阐发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推动“采西学”“制洋器”,把“师夷制夷”的思想推向实践层面。在这一过程中,开明士人( )A、探求了强国御侮之策 B、促进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C、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D、传播了西方民主共和的理念
-
11、晚明时期,女性诗人创作表现出了历史上少有的立言意识、节烈意识、史诗意识及名士意识,而此前女性文学创作以闺怨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B、社会的主流意识发生嬗变 C、社会娱乐生活的丰富 D、心学的传播与时代的发展
-
12、从宋初开始,地方废节镇而置路,节度使虚置,而代之以监司和帅司,监司和帅司同为地方高层行政长官,全国各个统县行政组织(府、州、军、监)同时受多个上级机构指挥、控制和监督。据此可知,宋代( )A、地方行政自主性弱化 B、地方军事能力得到提升 C、监察区变为行政机构 D、地方行政制度不断优化
-
13、唐朝士人对科举制多有记述,其中部分文献记述如下表。据此可知,唐朝科举制( )
文献记述
出处
开元中,以多才应诏,解褐(入仕)授秘书省正字。
时海内和平,上有不由文学而进,谈者所耻
梁肃《李史鱼墓志铭》
自开元、天宝间,万方砥平,仕进者以文讲业,无他蹊径(门径)
权德舆《王公神道碑铭》
别得人间上升术,丹霄路在五言中
方干《赠李郢端公》
A、促进了文化的兴盛 B、适应了基层教化的需要 C、缘于文学创作的推动 D、推动了三教思想的融合 -
14、《后汉书》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武威郡治所)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后世出土的敦煌汉简有“远客”“东方来客”“有客从远方来”参与“通关市”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A、农耕经济呈现衰退趋势 B、边地出现工商业市镇 C、朝廷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D、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
15、有学者指出:商代,王既直接统治着“王畿”地区,也间接支配着臣服或服属于它的若下邦国。王畿对于其他属邦就是“国上之国”,其他属邦则属于王朝中的“国中之国”。 其意在说明,商代( )A、家国一体思想观念得到增强 B、重视社会等级的构建 C、已出现天下共主的国家结构 D、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
-
16、【近代西方财富观念】
材料 人文主义者对财富的肯定始于被公认为第三代人文主义者的领袖布鲁尼(1374-1444年)。他认为财富本身并没有好坏属性,它不过是完成某种行为的工具;财富是一种外在的幸福,外在的力量。
同时,人文主义者、外交家安东尼奥·洛斯基(约1365年-1444年)也提出了自己的财富观。洛斯基认为贪婪财富是一切事业的发动力,并声称: “如果你观察一下军事、商业、农业、手工业,或者所谓的自由艺术,原来,其中任何一项莫不为了得到钱,为了金钱我们克服了生活中的困难和危险。”洛斯基认为财富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对它不应该轻视。他认为“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洛斯基实际上否认了贪财往往是贪婪者道德败坏的客观原因,把贪婪看成是天然的美德,这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伦理观的最突出的部分。
——摘编自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财富观念”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
17、【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一 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国家独立、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执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使国际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对抗一些欧洲国家的干涉,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国家主权原则、领土完整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在战争中贯彻人道主义原则等等, 它们成为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签定了一系列国际条约,这些条约规定了许多国际法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了国际法的领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际原则,例如,保护关系、势力范围、合法干涉、领事裁判权制度、租界、租借地等等,这些规定使资本主义初期确立的一些进步原则和规则名存实亡。
——摘编自陈文学《国际法对战争及使用武力的规范》等
材料二 传统国际法认为,承认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针对某些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新中国认为,承认不仅是法律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行为,承认应该是相互承认,不仅仅是单方承认。因此,在承认问题上,新中国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以此作为承认和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新中国关于承认的理论和实践,完善了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
——摘编自王军敏《新中国外交对国际法的积极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明新中国对近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法的基本态度。综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提出的国际法承认的理论及实践有何意义。 -
18、 【晚清财政政策】
材料一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 一 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数额(单位:百万两)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
材料二 甲 午战后, 清廷开支急剧上涨, 入不敷出状态愈演愈烈。 清政府不得不推行改革,力求财政的“近代化”。考察东西洋各国的大臣回国后提出效仿东西各国, 设财政部、 会计检察院等, 慈禧等最终弃“财政部”不用, 改户部为自古已有的“度支”,对会计检察院等更是置之不理。1908年, 清廷决议“采行新的预决算制度,欲整齐天下之财政”, 具体的过程中,各省与度支部的主张并不相同,特别是涉及到各省岁入、岁出的安排,在各省造册上报的省预算中,体现出保护地方利益、推诿抵制的倾向。清政府为推行“新政”、摊派赔款等,默许地方就地筹款, 国家传统税收外的各种捐税逐渐取得了合法地位, 一时间民心涣散, 民变四起。
——摘编自王燕《晚清财政变革与国计民生》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一 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 20世纪初晚清财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
19、 【中国古代禁榷制度】
材料一 汉武帝统治前期推行“有为而治”的指导思想, 执行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对外穷兵黩武,导致统治后期民怨沸腾,被迫下轮台罪己诏。公元前87年, 汉武帝病逝,命霍光、桑弘羊等人辅佐幼主昭帝。公元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进京商议罢黜盐、 铁、 酒等专营政策, 盐铁会议召开。在会议上, 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全盘否定,并进而攻击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作为这些财政措施的经办人,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就盐铁等政策的存废与贤良文学展开了激烈论辩。会议结束,朝廷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 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
——摘编自陈启喆《盐铁会议和西汉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早期, 就出现了对某些特定的产品采取专门售卖的方式来获取一定财政收入的政策。在汉武帝时期,酒类也纳入了专卖对象的范畴。唐中后期,禁榷制度又发生了改变, 其中比较突出的便是通过禁榷制度解决了军费短缺的问题。到了宋代, 专卖的品种数量增加。宋政府对川地的榷茶制度就直接导致淳化四年王小波起义的爆发。王小波、李顺都等都因贩茶失职。在政府不留余地频繁的更改政策的情况下,造成大量的商贩经济破产,在河北、京东地区同样也有很多人不畏被抓风险沦为盗寇。这些现象的发生给政府创造了许多问题。所以,很多士大夫的观点是:政府应该降低禁榷的程度,缓解禁榷带来的巨大压力,不与百姓争夺利益。
——摘编自郭越《宋代禁榷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盐铁会议争论的实质及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禁榷制度的影响。 -
20、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启动了海外图书馆项目,在海外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大量设置图书馆,免费向当地社会各阶层开放,这些图书馆收藏着大量介绍美国历史文化、民主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书刊。该项目的实施( )A、满足了第三世界的文化资源的需求 B、推动了亚非拉地区民族独立与解放 C、凸显了美国对中间地带的宣传争夺 D、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