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下列词语所述史实符合汉武帝时期的是( )A、推恩令 刺史制度 察举制 B、大一统 黄巾起义 改进造纸术 C、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党锢之祸 D、河西四郡 凿空西域 西域都护府
-
2、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下列属于其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私田变为公田 B、封建制度确立 C、铁犁牛耕推广 D、国家走向统一
-
4、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
5、西周时期政权与族权结合互为补充,并有效地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和矛盾,为此,西周实行的两大制度是( )A、禅让制和分封制 B、宗法制和分封制 C、分封制和郡县制 D、禅让制和宗法制
-
6、围绕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属于出土文献,研究价值极高 ②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带的殷墟遗址
③是后人了解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④经历长期演变,是一种成熟文字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7、河姆渡遗址是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代表,右图的稻穗纹陶盆即出土于此。盆上一株穗居中,直立向上,左右两束沉甸甸的谷粒向两边下垂。可知当时( )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人们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
③居民会种植水稻 ④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8、民法典
材料一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全文共3编:人法、物法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
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至今有效。它分为5编,包括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肯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不受限制、契约自由、以及过失责任等这些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但对绝对所有权有所限制; 契约自由原则的含义与法国民法典的“一经有效成立就不能随意变动必须履行”不同。
——摘编自谢伟《<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之比较》等
材料二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
中共十五大以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民法典》对《法国民法典》的继承与发展。(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历程。 -
9、近现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国际体系
主要内容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年)
明确规定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通过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恢复和平。
维也纳体系
(1815年)
把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除了土耳其)都包括在内;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荷兰等封建王朝原来的地位;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9-1921年)
对战败国进行严惩;有限承认民族自决权;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并限制海军军备;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等。
雅尔塔体系
(1945年)
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欧洲被一分为二,分别处于美苏的控制之下;建立联合国;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
——摘编自徐蓝《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从以上四个体系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认识。
-
10、文官制度
材料一 1883年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英国的竞争考试比较注重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测试,而美国竞争考试增加了“实用性”的概念,不仅仅注重以学术知识为基础的学究式的或作文格式的训练,而且把考试与即将从事的工作要求联系在一起。英国文官的录用与晋升必须严格按照一步一阶的模式进行。《彭德尔顿法》则取消了进入文官行列必须仅仅以“最低等级”为起点的前提条件,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英国录用文官,倾向于出身贵族和名门等上流社会,或来自伦敦等大都市的人士。《彭德尔顿法》则特别强调文官均匀分布与职位轮换的思想,即联邦政府的文官将以人口为基础在各个州中进行分布。
——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谈起》
材料二 1876-1879年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曾出使英法等国。他将西方政治制度等同于中国三代之制(儒家学者将夏商周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制度最完美的时期),认为“其君民上下相与考求如此,是以所用必当其才,而无敢以私意援引,此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也。”
——摘编自方莉《论郭嵩焘对西方政治制度的考察和思考》
(1)、阅读材料一,说明美国是如何借鉴与发展英国文官制度的。(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郭嵩焘观点的看法。 -
11、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
12、明长城
材料一 明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材料二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0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摘编自《中国历史》等
依据材料概括明长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
-
13、下图为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该雕塑是前苏联于1957年送给联合国的礼物。雕塑中的男子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他要改铸为犁的剑。它代表了联合国的宗旨之一,即( )A、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 C、实现各国的共享与共荣 D、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
14、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 )A、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B、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C、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 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
-
15、1714 年英国安妮女王去世,根据此前议会通过的《王位继承法》,来自德意志的乔治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他不会说英语,也不了解英国情况,他和他的继任者对英国事务都缺乏兴趣,于是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一情况( )A、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创造了条件 B、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提供了良机 C、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偶然确立的 D、说明议会操纵着英国的王位继承
-
16、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开始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建立起成百上千个封建实体,如公国、伯国、子爵封地、男爵封地,后来还出现基督教的主教国、教会领地,一些自治的城市等等。这主要反映出( )A、西欧社会结构的多元特征 B、欧洲诸国始终未能实现统一 C、基督教阻碍了欧洲的统一 D、城市市民自治具有深厚土壤
-
17、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成果(部分)。据此推断,当时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①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②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③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建交新高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18、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 )
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 ②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19、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且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
察举制
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
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科举制
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②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④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