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越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也已定型。南宋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这一变化反映出( )A、门第观念日渐淡化 B、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 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D、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
2、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按户等放贷取息,户等越高可借贷越多,取息二分,一年两次,实际上某些地区取息高达四分。由此可推知,青苗法的推行( )A、导致两税法的瓦解 B、完善了户籍制度 C、执行过程出现偏差 D、实现了富国强兵
-
3、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制约地方长官 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牵制中书门下
-
4、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A、拓展了对外贸易的范围 B、加速了各阶层人才流动 C、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 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
5、为了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北宋采取的措施有( )
①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 ②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③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④减少科举取士人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6、下图为《天王送子图》(部分),又名《释迦降生图》画中诸神皆着唐装,说明( )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
7、日本的唐招提寺在每年的6月5日,即鉴真忌辰的前一天举办纪念法事。而只有在这一天,平日难得一见的国宝“鉴真和尚坐像”才会和公众见面。下列关于鉴真东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本效仿唐朝的政治制度,鉴真应邀前往 B、唐朝对外海上交通发达,使鉴真顺利东渡 C、对日本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D、反映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
8、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 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9、唐玄宗时代,不仅每年按时祭祀黄河,更开启了不定期派遣使者特别祭祀的风气。据统计,玄宗时至少进行了13次遣使特别祭祀,分别是为了丰年报谢、祈晴报谢、蛮夷款服、四海册封等。唐玄宗多次祭祀黄河意在( )A、引领习俗新风尚 B、宣扬皇权至高无上 C、增强国家凝聚力 D、探索治理水患途径
-
10、下列能够印证唐朝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是( )
①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②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
③封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 ④法显到天竺收集梵文经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到统一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多源发展到早期国家 -
1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
《齐民要术》提出“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体现了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②
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③
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体现了田园诗的风格
④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专职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
标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成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3、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是( )A、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 B、加强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西南地区开发 D、打击了门阀政治
-
14、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不仅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分谨慎,往往在其统治地区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这种做法的意图是( )A、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 B、获得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 C、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 D、采取中原地区的管理模式
-
15、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这一时期民族迁徙的作用是( )
①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
②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③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
④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6、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 )
A、社会高度繁荣 B、民族交融加深 C、形成士族专权 D、政权更迭频繁 -
17、“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后期(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D、中央和地方矛盾尖锐
-
18、右侧文物“直行铭文夔(kuí)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在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 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 D、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
19、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下列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B、促进了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 C、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治理 D、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有效管理
-
20、“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汉代实行“抑商”政策的是( )A、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B、推行轻徭薄赋 C、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D、进行币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