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征战不休和人民生活贫闲、生灵涂炭的局面。”材料意在说明新中国的成立( )A、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B、使人民不再四处奔波 C、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实现了祖国的最终统一
-
2、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下列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 )
A、政权更迭 B、国际地位的变化 C、国家领土的变化 D、国家性质的变化 -
3、美国《商业周刊》在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认为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粉碎。有些报刊还评论道:“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
4、下表为中国1957年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及其增长情况统计表。据此推知,当时中国( )
项目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是新中国成立前最高年产量的倍数
钢
535万吨
296%
5.8倍
原煤
1.3亿吨
96%
2.1倍
发电量
193.4亿度
166%
3.2倍
A、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经济逐渐恢复 D、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
5、20世纪70年代,某一文件中显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文件是( )A、《中美联合公报》 B、联合国第2785号决议 C、《中日联合声明》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6、“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是在(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国民经济调整完毕后 D、土地改革完成后
-
7、下图是大跃进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它反映了( )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
8、万隆会议结束不久,巴基斯坦首相阿里说:“周总理看来是诚挚地希望和平的”,“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能够合作”。1955年5月,阿里在卡拉奇电台广播上宣布将访问中国。据此可知,万隆会议( )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的联系 B、开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新模式 C、塑造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 D、消弭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鸿沟
-
9、下图是“习马会世纪握手”。这历史性的一握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新的一页。回顾历史,打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事件是
A、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 C、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D、2008年,海峡两岸直接“通商通航通邮”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中国2013年开始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经历了从国内萌生到国际倡导、从为少数人士知晓到全球共知、从部分国家接受到被写入国际组织官方文本的持续进程。其具体成就表现为,在理念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和深化;在实践上,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推行务实合作举措、和平对外交往和互利互惠行动。经过十年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成为世界不同文明相处的新范式、全球治理的新思路、国际交往的新观念、区域合作的新方案、中国智慧的新贡献。展望未来,面对国际利益竞争日益加剧、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我们需要以更长视角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战略定力和政策毅力去化解过程中的挑战与风险。
——摘编自王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演进及未来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迈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明确提出关于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等四个方面现代化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后来,随着实践形势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入,毛泽东等领导人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反思。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确定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的规范表述,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将“小康”确立为从1981年开始到20世纪末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目标——到2000年“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初,党中央又提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除了经济发展以外,还包括了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此,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继“四个现代化”之后中国提出并追求的“第五个现代化”,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核心特征和重要内涵之一。
——摘编自李志明《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发展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经验。 -
12、近年来,中国在伊朗、叙利亚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中国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和倡议“一带一路”建设,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这表明我国( )A、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建设者 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积极推动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
13、2013年11月23日,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划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及识别区示意图,规定凡是飞越该范围的外国军机或民航飞机必须向我方提前报告任务性质、进行安全识别。这一做法( )A、基于通信技术发展 B、利于推动文化输出 C、凸显大国责任担当 D、旨在捍卫国家主权
-
14、“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为观察纷繁复杂的国际格局提供了全新视角。“大变局”的核心是一个“变”字,其本质是( )A、世界秩序重塑 B、国际格局的剧烈动荡 C、发展环境复杂 D、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
-
15、香港围绕修例的斗争愈演愈烈,逐步变成为回归以来最大的风波,暴力事件不断升级。部分激进暴力分子冲击中央政府驻港机构,污损国徽、侮辱国旗、鼓吹“港独”,公然冒犯国家尊严,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西方反华势力、“台独”势力和香港反对派纠合在一起,肆意破坏香港法治和社会稳定,更严重损害了香港与内地的互信关系。以下关于香港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来的 B、“一国两制”破坏了香港的稳定与发展 C、“止暴制乱,恢复秩序”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坚定性 D、香港已经成为国际反华势力遏制中国崛起的境外战场
-
16、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力量调遣迅速启动,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在很短时间内拔地而起,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除武汉市外16个市州(林区)。这( )A、显示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B、体现出我国医疗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 C、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D、说明了新冠疫情公共关注度有待提升
-
17、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火车机车的型号命名经历了从“解放”型到“建设”型蒸汽机车,从“东风”型内燃机车到“韶山”型电力机车,再到“和谐号”“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的发展演变。这反映了( )A、社会发展的典型时代特征 B、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推动力 C、交通助力经济的迅速发展 D、高铁发展冲破传统运输的弊端
-
18、下表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总体上展现了我国( )
国内生产总值
脱贫攻坚
全社会科研经费
经济结构
基础设施
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
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以上
高铁运营里程增加到4.2万千米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C、科技创新不断进步 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
19、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超过1.3万亿斤,城镇化率超过60%,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这些成就的取得( )A、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B、破除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 C、有利于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程度 D、源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
20、[2023·江西赣州高一统考期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这体现了( )A、共同富裕目标完全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 C、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 D、中国方案助力世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