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表为晚明江浙地区所产棉布销售情况的有关记载。

    内容

    出处

    (松江)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面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

    叶梦珠《阅世编》     

    商贾贩鬻,近自杭、翕、清、济,远至蓟、辽、山、陕。

    万历《嘉定县志》

    捆载舟输行贾于齐魯之境者常什六。

    嘉靖《常熟县志》

    这反映出当时(  )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华北地区棉花生产落后 C、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江浙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 2、“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宣扬国威”“友好交往”,与这四个关键词相关的古代中国历史现象是(  )
    A、丝绸之路 B、朝贡贸易 C、对外开放 D、闭关锁国
  • 3、《宋书》记载:“至于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末……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代指森林)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此可知(  )
    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B、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C、经济完成重心南移 D、南方民众丰衣足食
  • 4、图1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秦朝完成了货币统一 B、中国古代的货币形制较混乱 C、圆形方孔钱被后世长期沿用 D、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 5、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輋(车)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材料中可以得出(  )
    A、规定所有行业使用铁制工具 B、铁器使用比较广泛 C、牛耕成为当时主要的耕作方式 D、青铜工具不复存在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的社会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封建贵族所有庄园的农奴部分被解放,佃户受地主束缚的程度降低,以自由平等为原则的新社会出现。

    其二,封建贵族专政的特权被削弱,科举制度的公平、开放有利于平民百姓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加强了平民参与政治、受教育的权利。

    其三,产生了新兴市民阶层,城市格局中封闭式的市制和坊制被瓦解,即市(商业区)与坊(居民区)之间相互区分、隔离的传统格局被打破,各种商店沿街开设,居民区与商业区相混杂,连成一片。

    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宋代都城汴京川流不息的人群、繁盛的商业活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场景及风土人情,再现了宋代都城一片繁华的城市风貌。

    ——摘编自戴雨薇《宋元时期瓦子勾栏乐人群体研究》

    从材料中提炼任意一条宋代社会变革的表现,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 7、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很多城市留下了辛亥革命的足迹,图10展示了其中的几个城市。

    材料二

    高一历史 第 7 页 共 8 页 材料三

    1915年袁世凯称帝之后,云南宣布独立讨袁,昆明“全城悬旗结彩,爆竹之声不绝于耳,士兵则欢声雷动……”。1917年张勋复辟消息传出,“普天同愤”……各省军民,“来电反对,高可盈尺”。各地拒挂龙旗,上海“一体悬挂国旗三日, 以表拥护共和, 尊重民国之决心”。

    ——摘编自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等

    材料四

    不缠足观念为妇女接受,至民国初年,“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 已裹的放掉,已经裹小的也放大,社会上很自然地一致认定,民国纪元以后生下的女儿一概不裹脚”。

    ——摘编自黄炎培《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3个城市在辛亥革命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为“?”处自选一个城市,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影响。
  • 8、中央和地方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气象》

    材料三

    材料四

    自从清王朝入主中原以来,政府创新地方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与治理,使西藏地区长期保持社会稳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说明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摘编自杨韩《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治理及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直接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
    (3)、与北宋相比,指出材料三中元朝的行政机构发生的主要变化。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政府管理西藏的主要措施。
  • 9、1934年,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中,中共中央发行借谷票向群众借粮,原则是:产谷多的地方多借;群众对革命认识深刻的地方多借;在边区受国民党压迫程度严重的地方不借。借谷票可用于抵纳当年土地税,相抵后仍有余者,可向政府领还现款。这一做法客观上( )
    A、保证了反“围剿”的胜利 B、巩固了土地革命的成果 C、有利于为战略转移准备给养 D、有助于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 10、下列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一些阶层占国民党党员的比例统计表(整理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这一历史情形,最有可能出现于( )

    阶层

    农民

    工人

    学生

    商人

    军、警、法、政、自由职业者等

    占国民党党员的比例

    40%

    23%

    25%

    10%

    极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 11、法国学者白吉尔指出:“就现代工业领域而言,中国并没有因战争(一战)蒙受多大损失,不过是错过了若干获取利润的机会而已。这表明,外部有利条件即便对非独立的经济体而言,影响也极为有限。随着欧战结束,中国的工业才真正步入了它的‘黄金时代’。”材料表明中国工业“黄金时代”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国内政治环境变化及政府的支持 C、清政府进一步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大规模开展
  • 12、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挽救危局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下列主张按其出现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

    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③“是书何以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一切的黑暗”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 13、右边图表的内容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年代

    满汉总督比例    

    (年代)   

    满汉巡抚比例  

    1860    

    5: 5

    1860

    6: 9

    1861

    5: 5

    1861

    4: 11

    1862

    4: 6

    1862

    2: 13

    1863

    3: 7

    1863

    1: 14

    1864

    2: 8

    1864

    0: 15

    1865

    1: 9

    1865

    0: 15

    A、最终被满汉地主阶级武装联合镇压 B、导致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腐朽的专制统治 D、促使清朝对内政外交实施全面改革
  • 14、玄奘西行求法一事发生在唐代,小说《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书中多有涉及明代社会的实际情况。书中所述下列内容能佐证《西游记》成书年代的有( )

    ①刘全……来见唐王。王传旨意,教他去金亭馆里,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

    ②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

    ③三藏道:“就是我王驾前丞相,姓魏名徵。他识天文,知地理,辨阴阳,乃安邦立国之大宰辅也。”

    ④行者闻言,正了声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对众道:“你们想是看榜的官么?”太监叩头道:“奴婢乃司礼监内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 )
    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 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 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 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
  • 16、图1、图2能够反映出西汉与元朝( )

    A、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B、统治者注重革新地方制度 C、民族凝聚力得以增强 D、中央稳定地方统治的意图
  • 17、“南宋人的一天”云展览聚焦南宋时期临安城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以游玩体验的视角切入,带领观众感受南宋时期精致开放的文化环境和南宋人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美学。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A、辰时(7:00—9:00): 去晋商票号取钱 B、巳时(9:00—11:00): 泛舟运河之上 C、戊时(19:00—21:00): 赴娱乐场所看戏 D、亥时(21:00—23:00):逛临安夜市
  • 18、唐代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写了《登科后》,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下列选项中,与诗歌所反映的选官制度一致的是( )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1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对汉唐的相制有如下评论: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朝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相制的变化(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削弱了君主权力 C、使官僚机构膨胀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20、“西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下列各西域疆域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④①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上一页 1274 1275 1276 1277 127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