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示,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前秦 B、②——西晋 C、③——梁 D、④——后汉
  • 2、司马迁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写出不朽名著——《史记》;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斗志,转战万里,屡立战功;张骞凭借“凿空”的勇气,历经坎坷,开辟中西交通。他们都体现了( )
    A、顽固的忠君意识 B、激进的功利思想 C、昂扬的进取精神 D、浓厚的宗法观念
  • 3、下表是汉初统治者针对地方治理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 )

    统治者

    措施

    汉高祖

    铲除异姓王,代之以同姓王; 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 地方诸侯国有军队但无调动权, 须受中央节制

    汉文帝

    实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分齐国为七个诸侯国,分淮南国为三个诸侯国

    汉景帝

    削夺王国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收夺诸侯自置吏、“得赋敛”的权力

    A、消除了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 B、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C、体现了黄老无为的统治思想 D、解决了郡国并行制度的弊端
  • 4、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检索的历史知识词条,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颁布法律、编制户籍
    迁徙豪强、整顿风俗
    A、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B、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及速亡  C、西汉的强盛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D、秦汉时期的生产力发展与政治变革
  • 5、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禹死后,其子继位,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B

    安阳、济南分别出土过商朝青铜铲、青铜镰刀

    商朝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C

    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

    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生产铁器

    D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 武王”

    分封制度消亡

    A、A B、B C、C D、D
  • 6、春秋时期,中原各诸侯国将周边的楚、越等国视为“戎狄”或“蛮夷”,经过长期的交往,到了战国以后,这些原本的“蛮夷”也被视为华夏的一部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民族交融开始出现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式形成 C、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D、华夏认同观念的逐步发展
  • 7、表1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遗址发掘墓葬随葬品数量统计表。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此时( )

    A、畜牧业发达 B、早期国家形成 C、私有制产生 D、神权色彩浓厚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曾把近代国人的思想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甲午败于日本,想到堂堂中国衰败到这田地,都因为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材料二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消灭贵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材料三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 近代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写出一个对应的历史事件;并分别概述其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纲领”通过的时间。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这一“纲领”确立的奋斗目标。
    (3)、指出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由。
  • 9、1934年12月,党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县城召开会议,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与进军路线问题。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最后确定向贵州进军。这次会议(   )
    A、实现了红军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折 B、体现了党对第五次反围剿的正确态度 C、反映出党中央对行军方向达成了共识 D、奠定了党中央纠正“左”倾错误的基础
  • 10、“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转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行,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这一“改变”(   )
    A、使中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事实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 C、放弃了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 11、如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建立的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三级系统汇总。这一干部教育培训系统(   )

     

    党员干部教育

    苏维埃干部教育

    各种职业教育

    师范教育

    初级

    党员训练班

    苏维埃干部训练班

    短期职业学校

    小学教员训练班

    短期师范学校

    中级

    党员干部训练班

    政治学校

    职业学校

    初级师范学校

    中央农业学校

    高尔基戏剧学校

    高级

    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

    苏维埃大学

    中央列宁师范学校

    A、提高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服务于革命时期经济政治需要 D、加强了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
  • 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专政的目的,不仅要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统一中国,而且还要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以便领导广大农民和劳苦群众走向社会主义制度。这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  )
    A、彻底消除了城市中心论的影响 B、仍然保留了俄国革命的烙印 C、有利保障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 D、为红军被迫长征埋下了隐患
  • 13、下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红色文物的地形地貌空间分布统计。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14、从1932年春起,苏维埃政府先后创办中华钨矿公司等公营企业,开办中华商业公司造纸厂、瑞金纺织厂、于都通讯材料厂等小型工厂。到1934年3月,中央苏区国营工厂发展到32家,产业工人达万余人,中央钩砂公司年出口创汇400多万元。这(   )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改变了苏区旧有生产关系
  • 15、如表所示为1935~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情况统计。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

    时间

    进出口贸易总额

    总额增长

    进口

    进口增长

    出口

    出口增长

    1935年

    149100万元

    10.2%

    91900万元

    2.5%

    57200万元

    22.6%

    1936年

    1644800万元

    94200万元

    70600万元

    A、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国家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C、国民政府率先摆脱经济危机 D、国民政府致力于抗战准备
  • 16、193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行政院对总统负责,行政院下属各部首长由总统任命。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但所提法律均需先经过行政会议议决,总统对立法院的决议有权提请复议、这一规定(   )
    A、推动了共和制民主化进程 B、暴露了国民政府一党专政本质 C、践行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D、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
  • 17、社会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法治取代人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九条: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揽行政事务。

    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任命之法官组织之,行使司法权。

    第十九条: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辅佐临时大总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的原则。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 1949~1956年间,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还在军事革命胜利在望之初,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三项外交方针。第一,是“①____”就是不承认旧政府同外国政府所建立的外交方针以及所缔结的一切条约,任何国家必须在尊重中国领土和断绝与国民党政权外交来往的基础上,重新与新政府进行建交谈判。第二,是“②____”。就是不急于取得资本主义各国的外交承认,要争取在肃清一切内外威胁和各种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影响后,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谈建交的方针……三是“一边倒”,……促使新中国采取如此彻底的革命外交的方针的,根本上在于共产党人有着完全不同于国民党人的意识形态……中国的外交选择,带有鲜明的阶级革命的色彩,即使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也是不可避免的。

    ——杨奎松《在毛泽东“革命外交”的背后》

    材料二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悬未于1953年年底最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①②所对应的外交方针,并提炼影响新中国“革命外交”的两大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写出最终确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新中国成立初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 19、伟大的征途

    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望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征程,一个个伟大的历史瞬间浮现眼前。

    下列是某校学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收集的部分珍贵历史照片。

    (1)、三幅照片所示事件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它们所处历史时期看,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填写字母)

    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是(填写字母)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的是(填写字母)

    (2)、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征途,同学们又进一步收集了以下资料。图1、图2各反映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请给以上三幅图起一个研究主题。
    (3)、除上列照片外,如果再选择一幅反映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伟大征途的照片你会选择哪一幅?联系所学,从历史地位、主要贡献或意义、影响等角度,简述你选择该照片的理由。
  • 20、下图是1951年发行的《多生产!多捐献!》宣传画,宣传工厂加班加点多生产,社会各界多捐献。该画( )

    A、体现国民经济恢复后人们生产积极性提高 B、反映国内积极生产争取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展现人们为新生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热情 D、鼓舞人民积极投身于三大改造的革命事业
上一页 1275 1276 1277 1278 12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