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湖北武汉高一联考]“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战略构想。从党的十二大报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析正式提出小康目标,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到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反映了(  )
    A、中国逐步与世界接轨的过程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 C、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
  • 2、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倡导(  )
    A、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建立区域性经济集团
  • 3、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信、金砖国家等多场峰会,创设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多边金融机构。这说明我国(  )
    A、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C、积极推动南南经济合作 D、主导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这段话(  )
    A、强调了港澳特区的经济地位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 C、阐明了“两种制度”的意义 D、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
  • 5、面对新冠疫情,西方国家“躺平式”抗疫,已导致百万人死亡;中国政府积极应对病毒侵袭,免费接种疫苗,免费全民筛查。这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B、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C、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 D、医疗救治水平领先
  • 6、202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形势,工业“压舱石”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这体现了中国(  )
    A、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C、坚持工业优先发展 D、科技创新能力突出
  • 7、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到2020年年底,我国9 899万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一历程主要体现了(  )
    A、国际影响力扩大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现代化全面建成 D、改革开放的深入
  • 8、2020年6月,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调研期间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要求我们(  )
    A、确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确保各民族平等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权利 C、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同胞充分行使自治权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明太祖“六谕”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康熙帝“圣谕十六条”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空前繁荣,甚至商贾之家都有家训。明太祖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训的指导原则。清朝统治者对明太祖的“六谕”稍作修改,要求乡约每月宣讲。明清家训重视贞烈观,以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妇孺皆知,女子家训、家法惩戒、婚丧嫁娶规范等内容愈见增多。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乡约制度的主要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家训文化繁荣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
  • 10、9世纪时期,在西欧社会内部,加洛林王朝分崩离析,相对统一的中央王权消逝,地方贵族的势力乘机拍头,在外部,新一轮的蛮族入侵使得形势进一步恶化。为了寻求安全与自保,人们纷纷将自己委身于地方权贵的保护之下,委身者称为封臣,所委身的对象称为封君,封君封臣制度便由此产生。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①是以封建王权的削弱和地方贵族势力的强大为背景

    ②以人身依附关系为其主要特征

    ③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缴纳贡赋

    ④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所有权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 11、中古西欧一个小小的封建主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然尔对他的封君的封君敢出言不逊,这是由于西欧当时实行的是( )
    A、封君封臣制度 B、奴隶制度 C、直接民主制 D、君主专制制度
  • 12、下列关于西欧封建庄园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C、领主的“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 D、领主可随时将分给自由农民的“份地”收回
  • 13、欧洲中世纪,《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和约》规定:“凡抢劫瓦朗西安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包括骑士在内),不管该物品是否为动产,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证,均需按照前述规定进行赔偿”。这可用于印证当时法国( )
    A、商业经济发达 B、庄园领主拥有司法审判权 C、城市秩序混乱 D、市民的财产受到法律保护
  • 14、下图为《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百分比(20世纪50年代)》,从中可以看出英国的社会( )

    A、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资本 C、惠及了社会各个阶层 D、淡化了国家对社会治理的干预
  • 15、素有“铁娘子”称号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入认为:“(英国)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入们跌入深渊。”其中“安全网”指的是( )
    A、第三产业兴起 B、社会保障制度 C、“以工代赈” D、计算机网络
  • 16、在中世纪欧洲的“臣服礼”仪式中,封臣首先宣誓: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然后,封主就将一把泥土和一根树枝授予封臣,象征授予封土和封土上的森林。据此可知,这种制度的特点是( )
    A、单向权利义务 B、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C、以血缘为纽带 D、双方没有契约关系
  • 17、在中世纪的英国,国王作为最大的封君,要求贵族效忠,并提供军事义务,缴纳捐税贡赋。同时,国王也有责任保护贵族的切身利益,否则贵族利益受损,也会联合起来与国王为敌。这体现了( )
    A、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臣权力过大易形成割据 C、国王与封臣之间的单向主从关系 D、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双向契约关系
  • 18、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入户籍。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经济的发展 B、增加国家税收 C、打击土地兼并 D、消除割据基础
  • 19、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更定保甲之法: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这表明( )
    A、保甲法完全禁止了人口流动 B、保甲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甲是明代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D、保甲兼具户口管理和治安功能
  • 20、秦汉时期,简册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户籍只能在乡制作,最高仅呈报至县。魏晋之际,纸张代替简册后,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这反映了( )
    A、书写载体已发生革命性变化 B、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相伴相生 C、书写载体变化推动人口流动 D、技术进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上一页 1277 1278 1279 1280 12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