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马长寿先生在《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中论及:“北周一朝除了朝廷的皇帝和将相是鲜卑和杂胡成分外,各州刺史、各县县令以及带领军队的都督、统军、别将,甚至宗教的官秩,大多数也是由鲜卑和杂胡充当的。”这一论述意在说明北周( )A、集权政治受到威胁 B、民族大交融的现象 C、民族成分多样复杂 D、地方行政管理混乱
-
2、颍川(今河南)荀氏世代为高官显宦,自东汉末年起,至南朝的四百余年经久不衰。从荀淑到荀或兴,颍川荀氏皆尊崇儒学,讲求儒家之礼法,倡导儒家之“仁政”“重民”思想。由此可见,当时( )A、传统思想备受士族推崇 B、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C、依据文化修养高低选官 D、门阀政治导致文化封闭
-
3、秦统一后,建立御史府。御史府的官员被称为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丞、御史中丞,下面又设15名侍御史。御史大夫和侍御史等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他们必须精通政治、法律和军事等方面的知识。秦朝设立御史府旨在( )A、分散丞相权力 B、提高官员素养 C、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君主专制
-
4、图1所示是出土的西周中晚期青铜器——格伯簋,其内底有铭文83字,记述格伯以三十亩土地交换佣生的四匹马,双方剖木为证,并在书记官吏的见证下确定了土地的界域,佣生遂作此簋以记录田产。该铭文反映出西周( )
A、分封制度推行受阻 B、青铜铸造水平较高 C、井田制度受到冲击 D、文字向简约化发展 -
5、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有一系列重大发现,如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大房子”、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神庙、积石冢”、浙江余杭良渚文化的黑陶和磨光玉器等。这些发现说明( )A、早期人类已有强烈的宗法观念 B、文明起源地分布较为广泛 C、新石器时代区域文明同步发展 D、史前文明具有多元性特征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时代和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一个重大和科学的概括。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乃多对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呈现为六个方面。
1
世界地缘经济与政治重心“东升西降”,“东西矛盾”由过去的“西强东弱、西主东从”转向如今的“东西平视”,这堪称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
国际体系主导权“南升北降”,“南北矛盾”由过去的“北强南弱、北主南从”转向“南北对等”。
3
国际关系行为体“非(国家)升国(家)降”,这堪称近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4
世界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动能“新旧转换、新陈代谢”。
5
中西互动趋于“平起平坐”,“中西矛盾”与力量对比由过去的“西强中弱”“西攻中守”转向如今的“中西互有攻守”,这堪称一百年和近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6
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与美国单边主义共同作用,令全球治理供给严重不足,“治理赤字”明显增大,“供求矛盾”凸显。
——摘编自陈向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哪?》
(1)、 任意选择上述材料中的两个方面,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阐释。(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对当前的“大变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二战不仅摧毁了阻碍现代文明发展的极端反动势力一法西斯,而且重创了早期资本主义体系的支柱一英法等殖民帝国。与资本主义体系中心转移和结构重组相同步,原来的殖民体系随之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蓬勃兴起,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构建了全球现代文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得世界政治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存在多种宗教信仰,且很复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国家在独立后民族关系变得紧张,这种情况在南亚、西亚和非洲都很突出。据统计,在 20世纪90年代中叶,世界人口实际增长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超过了90%。剩余的劳动力不得不流入城市,最终汇聚在城市边缘地带,形成大片的贫民窟。在那里,蚊蝇成群,疾病蔓延,吸毒盛行,这样的地带成为社会的毒瘤。大多数群众十分贫穷,同时,他们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一些特权阶层和家族巧取豪夺,夺占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如菲律宾马科斯家族和印尼的苏哈托家族等都是典型的例子。这些家庭的财富富可敌国,而广大劳动人民的温饱问题却仍未得到解决。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萧条对美国西部脆弱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的打击极为沉重,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西部经济濒临崩溃之际推行新政。罗斯福新政期间建立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和第二次新政期间建立的公共事业振兴署、重建金融公司、国家青年署等其他新政机构,使联邦救济政策向西部倾斜。同时向西部各州注入大量资金,西部 17个州获得的资金总额超过124.95亿美元,名列联邦资金在美国各地区分配的前茅。联邦政府的这些公共工程项目,满足了西部人民当时最迫切的需要,给予了他们基本生活保障、传统观点认为“联邦政府是西部的某种身外之物”。然而大萧条深深地震撼了西部,数百万西部人发现他们要在简单的生存方面依赖联邦政府。
——摘编自邱建群《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材料二 在国民政府颁布废两改元政策后,国民党财政部便实行“法币”政策。英国此次对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币制改革采取积极支持态度。南京国民政府的改革币制消息传至日本后,日本朝野上下之间所表现出的态度与英国的态度恰恰相反,日本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政策是不可能取得什么进展的,他们设想有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种种困难。
——摘编自王丹《 1931-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1)、 依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拯救西部经济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影响。(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日两国对中国币制改革态度截然相反的主要原因,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要举办万国博览会(首届世界博览会),以向世人展现时代的荣耀。博览会要展示每个国家的产品,应有尽有。等到一切打算都有了头绪,他召集了一个委员会,公布其计划大纲,得到委员们的赞成。大厂家热烈拥护,殖民地和东印度公司表示赞同,各大国踊跃送来展品。议会经过讨论后,通过了将博览会设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议案。1851年5月,在灿烂夺目的场景与欢欣鼓舞的气氛中,万国博览会由女王主持了开幕典礼。轨道蒸汽牵引机、起重机等展品代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展馆水晶宫显示了人类的无限想象力。
——摘编自(英)里敦斯特莱切《维多利亚女王传》
材料二 1906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决定在中国举办博览会。自1908年春起,他几乎一直把筹备南洋劝业会作为其工作重点,任命江苏钟商张謇为南洋劝业会“总理”,具体负责筹备事宜。端方要求所属各部门认真落实,又直接给上海、苏州等地商会去函,请求认购商股,共襄盛举。随后他又电函张之洞、袁世凯,希望他们在北京斡旋以使之成。1909年7月,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后仍在为南洋劝业会操心费力。1910年6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商品博览会如期在南京隆重开幕。南洋劝业会的展览持续了6个月。当年获奖的食品、工艺品等后来大都成了饮誉海内外的名优特产。南洋劝业会吸引了中外客商十万多人与会,周边地区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更是不计其数。
——摘编自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
(1)、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两国筹办博览会的差异。(2)、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举办博览会共同意义。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材料二 法典正文共有 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它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改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三如图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的一例文明成果。(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法典”的名称。 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原因。(3)、 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4)、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三个古代文明的共同点。 -
1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砖国家重视通过多边金融合作推动自身发展。为此,它们成立的金融机构是( )A、世界银行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新开发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12、如图所示的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于1914年通航,是国际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1999年,当地政府从哪国手中收回该运河的全部主权?(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美国
-
13、 如图漫画名为《援助之手与自由火炬》。左面的漫画上方有一个人,他正在用力摇动闸门的卷轴,升起的闸门上写着:美国对英国的援助。右面的漫画中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身后的带有镣铐的巨手象征着苏联。该漫画的寓意是( )A、美英两个大国操纵了世界局势 B、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C、美国援英实则遏制苏联 D、反法西斯国家同仇敌忾
-
14、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15、 如表,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表。表中数据,最可以用来解释美国( )
工业产值
铁路里程
生铁
纺织品
食品
北方
90%
70%
93%
94%
67%
南方
10%
30%
7%
6%
33%
A、北方内战获胜的原因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内战前夕的南北矛盾 D、邦联体制的弊端 -
16、下列材料节选自一位航海家的书信。根据信中内容推断,该海航家沿途发现许多人口众多的岛屿……替二位陛下一一占领……第三座命名为“费尔南迪纳”(西班牙国王)我抵达古巴时,沿着北海岸向西行驶,发现它的面积如此之大,我认定自己到达中国境内。随时为您效劳的远征军司令1493年2月25日( )A、最先抵达非洲好望角 B、实际到达印度半岛 C、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D、证实了“地圆学说”
-
17、 习近平在访问希腊时引用希腊文学家卡赞扎基斯的话说:“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苏格拉底和孔子共同追求的理性是( )A、知识与道德 B、伦理与规范 C、民主与人权 D、救世与责任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上的苏联,曾被冠以多种称呼:“革命摇篮”“红色灯塔”“超级大国”“老大哥”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苏联历史的不同理解。
围绕世界史,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711年,穆斯林正式开始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718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天主教王国决心收回被穆斯林占领的领土,此行为被称之为“收复失地运动”。12世纪,阿方索八世收复了半岛上的大片领土,只剩下了南方的格拉纳达王国。伊莎贝拉继承王位后,通过与费迪南的政治联姻达到了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联合的目的,从而增强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综合实力,初步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随后,伊莎贝拉和费迪南立刻进行议会改革和宗教改革,在西班牙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并收回了部分大贵族手中的土地和财产。准备就绪后,伊莎贝拉于1482年正式开始了她在位期间的收复失地运动。伊莎贝拉通过丈夫费迪南及国外援军的帮助和充分利用那斯里德王朝的内部矛盾,终于在1492年1月2日攻克了格拉纳达城市,成功地收复了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领土--格拉纳达王国,完成了历代天主教国王长达8个世纪的心愿。
——摘编自梁小杰《伊莎贝拉一世与收复失地运动》材料二:1940年5月,德军突破马其诺防线,英法联军仓促后撤。希特勒命令德军摧毁法国临时布置的索姆河防线,直捣巴黎。14日,德军未发一弹便占领了巴黎,随后向法国内陆挺进。而由贝当组成的新政府不但没有组织军队抵抗德军,反而准备投降。戴高乐劝阻无果,只得逃离法国,在国外组织力量抗击德军。6月18日,戴高乐在英国伦敦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号召国土遭沦陷的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抗击纳粹德国的侵略,这也标志着“自由法国”运动的诞生。戴高乐在伦敦积极招募军队,到1944年已有一支38万人的地面部队,500架飞机和32万吨的海军舰队,在各个战场配合盟军作战。1944年6月,戴高乐成立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并带领部队随英美军队返回法国与德军作战,迅速解放了大片领土。8月25日,巴黎解放,法国临时政府从阿尔及尔迁回巴黎,“自由法国”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马雪《戴高乐与自由法国运动》等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莎贝拉在位期间的收复失地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2)、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伊莎贝拉在位期间的收复失地运动与自由法国运动的异同点。(3)、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由法国运动取得胜利的意义。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25年,英国议会下院在讨论修建曼彻斯特——利物浦城际铁路议会法案时,有不少反对意见。
①(铁路一修),造马车的怎么办?造马具的怎么办?还有车主、车夫、小酒店老板、驯马师、马贩子,他们都怎么办?连乡绅们那舒服、漂亮的房产也会被糟蹋的。
②下院知不知道,机车以10~12英里的时速经过的时候,会产生多么大的噪音,冒多少黑烟。钢铁价格至少会翻番,甚至会用光。这将是人类能够发明出来的最令人讨厌的玩意儿。
③有人跟乡绅们说,火车经过的时候,车头冒出的黑烟,会熏死飞鸟。还有人说,机车太重,跑不起来;制造商则听说,火车烟囱冒出火星,会烧坏他们的产品。老一辈的人担心他们会被火车轧死;女士们害怕坐骑碰上火车会惊。据说奶牛都不会再产奶。
——摘编自[英]弗朗西斯《英国铁路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代表支持修建铁路的一方拟定一份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