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

    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 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 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
  • 2、如表是1831年英国部分郡的议员议席分配表,这说明英国(   )

    地区

    议席数

    人口总数

    南部康尔瓦

    42

    30万人

    南部老萨隆姆

    2

    12人

    曼彻斯特

    0

    18.2万人

    利兹

    0

    14.4万人

    伯明翰

    0

    12.3万人

    A、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B、议席分配打破传统 C、封建贵族控制政权 D、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 3、如图为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决议》的通过(   )

      

    A、指明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方向途径 B、揭开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的创造精神 D、有利于破除传统农村体制的束缚
  • 4、1881年至1943年,英国文官人数增长了约14倍,在19世纪最后的20年里,每10年增长文官数量超过3万,到20世纪初,每20年增长的文官数量都超过20万。这一变化体现了(   )
    A、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B、政党内阁的效率提升 C、政府职能扩大的趋势 D、政治腐败问题的加剧
  •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形成,它“纯粹的职业性……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
    A、推动政治与管理分离 B、有利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C、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完善三权分立制衡体制
  • 6、19世纪美国政党制度产生以后,以总统杰克逊为代表的“民众集团”把政党引进了政府,于是“政党分肥制”便发展成为美国政府选任官员的主要形式。这一制度(   )
    A、促进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B、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C、阻碍了平民进入政府任职 D、导致文官人数急剧膨胀
  • 7、康熙帝多次南巡均把江南作为必经之地。在南巡过程中,康熙帝曾下口谕增加进学和乡试的名额,以接受诗赋进献、考试记名等方式选拔士子;另外,康熙帝对江南地区具有号召力的文人学士的创作采取宽大、包容的态度。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满汉文化互鉴 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拓宽人才选拔途径 D、巩固清朝统一局面
  • 8、清初山西道御史季振宜建议停止考满,认为就京官而言,尚书以下大员,按品升补,与考满无关;堂属关系,难以破除情面,考核钻营。就地方官而言,考满致使地方各级衙门考核层层盘剥。季振宜建议废除考满的原因是(   )
    A、与选官制度相矛盾 B、与监察机构的职能重叠 C、朝廷派系斗争严重 D、制度本身运行效能低下
  • 9、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 B、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 D、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 10、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下图所示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处应填入的合适内容是(   )

    A、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D、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 11、据材料显示:我国的民族工矿业到1901年仅有156家,到1911年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达700多家,资本总额拥有1.3亿元,产业工人增加到60万人。20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高峰。“新高峰”出现的重要背景是(   )
    A、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B、清末新政的推动 C、列强忙于一战放松经济侵略 D、辛亥革命的鼓励
  • 12、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免役、保甲、科举、青苗等新法,在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及增损的情况下,均为宋朝以后的历代所沿袭。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
    A、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 B、核心内容是扩大财源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 13、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工委的指示,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形式。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
    A、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一定发展 C、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D、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
  • 14、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六条,其中规定:在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由国民党“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由此可见国民党旨在( )
    A、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B、建立一党专政统治 C、消除共产党的影响 D、提高国民参政素质
  • 15、1912年8月,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为了争夺政治上的利益,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也先后成立。随者政治形势的变化,在袁世凯的指使下,黎元洪、梁启超等人将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为进步党,以期与国民党抗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促成中国民主政治确立 B、民国初年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 D、民国初年政党制度在中国开始形成
  • 16、公元800年,法兰克的查理曼出兵意大利拯救被罗马贵族囚禁的教皇利奥三世,教皇突然为查理曼加冕,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802年,查理在亚琛召开的帝国会议上颁布法令,要求所有封臣,无论是世俗的还是教会的都要以“恺撒之名”重新对他宣誓效忠。这说明当时(   )
    A、政教合一局面开始形成 B、世俗王权高于基督教权 C、查理曼重建了罗马帝国 D、教权世俗王权长期并立
  • 17、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这就是“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
    A、世俗王权受制于宗教神权 B、王权与教权矛盾有所缓和 C、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的国教 D、德意志分裂导致王权削弱
  • 18、雅典公民大会上,阿利斯提德问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为何要放逐他,那人说:“不为什么,我不认识这个人,但到处都称呼他为正义之士,我实在是听烦了。”这表明雅典( )
    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民众参政热情高昂 C、公民参与司法审判 D、权贵阶层受到监督
  • 19、约公元前494年,斯巴达国王克列奥美涅斯已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约公元前506年,斯巴达人规定两个国王中只能一王出征,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
    A、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B、国王垄断国家权力 C、实质上还是君主专制 D、监察官是国家元首
  • 20、“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理发店职权都集于一身。”屋大维实行政治制度的实质是(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贵族共和制
上一页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