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53年,第一次全国普选正值农忙,农民最初积极性不足。但这种情况很快发生变化,很多农民把选民证称为“当家作主证”,和土地证-起放到箱子里保存;还有妇女主动向村干部索要选民证;还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因未能参加选举而埋怨村干部。这一变化可以反映当时( )
    A、社会动员取得成效 B、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 C、农民政治地位提高 D、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 2、1912年,组党之风遍及全国,政党团体数目有300多个,最后演化成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以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政党民主党、以袁世凯为首的共和党和统一党。同年冬,第一届国会正式选举,全国各党各派积极活动,议员竞争十分激烈。这一局面的出现( )
    A、增强了全民参政的热情 B、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转型 C、反映了民主思潮的传播 D、遏制了封建势力的膨胀
  • 3、北洋政府于1913年1月9日公布的《官吏服务令》与《文官保障法草案》规定:文官非受刑法之宣告、惩戒法之处分或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职务或自己申请,不得免官。荐任以上文官,其免职或休职均由各级长官经由国务总理呈请大总统核定执行;委任官的免职或休职,均由所属长官执行。这一法律( )
    A、严格了官员的选拔程序 B、有利于保障文官的地位 C、有效抑制了总统的权力 D、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 4、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则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下列相关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义田、主客户制、保甲制度 ②租调役、官仓义仓、大索貌阅

    ③“金花银”、十家牌法、户帖制度 ④“科差”、众济院、“诸色户计”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①③
  • 5、唐代《通典》载:“汉宣帝时,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大司农中丞耿寿昌请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的粜,名曰‘常平仓’,人便之。”其后历朝多有沿袭,影响深远。据此可知,汉代以来统治者( )
    A、主张打击囤积居奇维护社会稳定 B、强调运用商业运作获取财政收入 C、反对实行行政手段保障经济运行 D、注重通过平抑物价展开社会救济
  • 6、在中国,人们喜欢用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唐宋时期家训内容开始出现了理论化的趋势 B、宋朝家训的“睦亲”量少说明封建伦理衰落 C、宋朝家训增多是受到理学走向世俗化影响 D、雕版印刷术是推动宋朝家训数量增多的原因
  • 7、下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十分频繁 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完成统一 C、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 8、秦汉时期,地方政府吸收了本地社会内部成员,授予他们一定的官方身份来承担日常行政事务,不享有正式官吏应有的薪俸和升迁途径,这就是里吏。秦代里吏有典、老二职,律文称“以其里公卒、土五(伍)年长而毋(无)害者为典、老”。据此可知( )
    A、基层官员的产生具有早期民主色彩 B、选官加强了各阶层的流动 C、国家注重民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D、里吏提高了基层治理效率
  • 9、《周礼·地官》载,作为乡大夫,“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艺。”据此可知( )
    A、乡保留了浓厚的血缘宗法关系 B、官府垄断西周教育 C、儒学成为基层教化的重要内容 D、政治教化由来已久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穆斯林商人和水手成为亚洲诸海中活动的伟大创业者。中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而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如香料、矿石和马匹灯。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不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500﹣1800年,欧洲人利用他们与非洲和美洲越来越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尤其是“三角贸易”,不断扩大对亚洲经济的全面参与。美洲的糖和大西洋的鱼为欧洲人提供了卡路里和蛋白质,亚洲的棉纺织品为欧洲人提供了衣服从而节省出大片牧场,美洲货币的大量供给使欧洲能够追求微观和宏观的经济优势,促进了欧洲的资本积累。经过三个世纪的努力,欧洲在全球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并用进口替代和工业品出口拉动战略,最终抵达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位置。

    ﹣﹣摘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并简要评价“古代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潜在可能从未实现”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朝对外贸易架构的市场相比,1500﹣1800年的世界市场有哪些发展变化。
  • 12、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关税制度(  )
    A、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 B、体现出浓厚的意识形态 C、有利于外国资本引进 D、吸收了民国时期的经验
  • 13、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 14、1918年法国的领导人这样说道:“我只有一句话,我以法国人民的名义,以法兰西共和国的名义,对回归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表示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法兰西的敬意”。实现这一“回归”的条约是(  )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协定》
  • 15、1870年英国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建立(  )
    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B、适应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 C、推动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 D、标志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
  • 16、美国独立后,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这主要是因为(  )
    A、国领土逐步扩张到中西部地区 B、美国中西部地区适合棉花种植 C、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 D、工业革命向美国中西部地区扩展
  • 17、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到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1年,洛克菲勒公司因市场垄断被肢解为34个独立石油公司。这两个法案(  )
    A、起因、宗旨和影响完全对立 B、维护公平秩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C、都和垄断组织有直接的关系 D、保护知识产权,助推两国产业革命
  • 18、1628年,克伦威尔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议员,并从一开始就坚决违抗国王的旨意,在英国议会中因为税收权问题和查理一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
    A、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 19、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 20、某同学研究农作物的起源,做了如下笔记,他的笔记准确的是(  )

    ①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②东亚的黄河中游是粟的发源地

    ③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④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是中美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上一页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