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表3所示是1960年、1965年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单位:%)。 表中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

    表3

    年份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5

    37.3

    32.3

    30. -       

    A、“二五”计划期间的科技创新 B、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C、中共中央对苏联模式的否定 D、党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职务的3人由民主人士担任;政府委员中的非共产党人士几乎占一半;政务院从总理到正副秘书长的26人中,非共产党人士就占了14 人。 其他各部、委、署、院领导人中,非共产党人士约占1/3。 这种人员的构成体现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B、中共与民主党派平等参政议政 C、新中国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 3、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曾致信彭德怀强调:“今日我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剧,在这种拿手剧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这一指示( )
    A、认可了国民党是正面防御战 B、否定了日军侵华力量强大 C、基于对战局的客观准确认识 D、有利于抗日统一战线建立
  • 4、表2是爱国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 一厂资本额与利润状况表。 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表2

    年份

    锭数

    资本额/两

    利润/两

    1912     

    10800    

    1130000     

    326985.232       

    1913

    40800

    1130000

    367691.972

    1914

    40800

    1130000

    347573.760

    1915

    60000

    2000000

    275649.933

    1916

    60000

    2000000

    62920.316

    1917

    60000

    2000000

    796768.530

    1918

    60000

    2000000

    638669.775

    1919

    60000

    2500000

    2614451.615

    A、列强加快了对华资本输出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新文化运动具备经济基础 D、提倡国货运动取得巨大成功
  • 5、1911 年11月13 日,《民立报》报道:“自鄂事发生后,粤垣官吏异常戒严,民间谣言尤多,无日不宣传党人将于某日举事。粤督大恐,因邀集省中大绅江孔殷、梁鼎芬等筹商解息之策“这可用于解释( )
    A、辛亥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B、武昌起义重创北洋军阀 C、广东革命形势最为高涨 D、清廷专制统治难以维系
  • 6、在《资政新篇》中,洪仁玕痛斥“动言风煞(水),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的现象,主张于全国21省通21条大道;而到了19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洋务派官僚倡议修建铁路、开采矿藏时,朝野守旧势力纷纷援引风水龙脉之说相指责。对比两者可知( )
    A、《资政新篇》体现先进国人的近代观念 B、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洋务新政后期的改革越来越趋向保守 D、洋务运动违背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潮流
  • 7、明末清初,在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译书达 400余种,其中有将近 、半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当时( )
    A、欧洲传教士引领中国科技发展 B、耶稣会士纷纷为传播科技而来华 C、利玛窦开启了西学东渐之风气 D、西方的科学技术等成果传入中国
  • 8、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西夏)元昊倔强构逆,兵势甚锐,竭天下之力,不能稍挫其锋;然至绝其岁赐、互市,则不免衣皮食酪,几不能以为国,是以亟亟屈服……北事辽,南事宋,仅足以自存。”马端临意在说明,当时西夏( )
    A、榷场贸易发达 B、国力日渐衰弱 C、军事战斗力强大 D、经济依赖性较强
  • 9、根据史料统计,唐代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古优势。 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姓氏的士族中共出现了102名宰相。 这说明唐代( )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士族政治仍有影响力 C、科举制固化了阶层 D、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 10、表 1所示为拓跋推寅至拓跋珪时鲜卑民族大事记(部分)。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鲜卑民族的发展( )

    表 1

    时期

    大事

    拓跋推寅   

    从大兴安岭、嫩江地区南迁到大泽

    拓跋诘汾

    在匈奴故地游牧

    拓跋力微

    迁居定襄之盛乐(位于今山西)

    拓跋珪

    建立北魏,挥师南进,消灭了夏、北燕、北凉儿个政权

    A、推动了黄河流域的重新统一 B、极大缓和了胡汉民族的矛盾 C、导致了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 D、推动了农耕文明的不断拓展
  • 11、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时,用“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周而复始”来介绍某位思想家的思想。 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墨子 B、孔子 C、老子 D、韩非子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主是人类的一场伟大探索。它在解决问题、纠正错误中摸索前进,又通过吸纳人类创造的政治思想财富来丰富和完善自身,从中获得保卫和巩固自己的力量。其中西方古老的民主精神和原则,都已经是现代民主不可或缺的制度要素和精神源泉。由直接民主到代议制民主,从主要倚重多数到决策层面的多数原则与政治上保护少数相结合,都表明了民主政体通过调整而适应新情况,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巨大潜力。

    ——摘编自肖雪慧《民主:人类的伟大探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的民主探索”这一主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力,逻辑清晰,史实正确。)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殴妻之祖父母、父母,或者杀妻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若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杀,妻殴或詈(骂)夫之祖父母、父母或者杀伤夫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时,妻与夫缌麻(五服之内)以上的亲属奸淫或者夫与妻之母奸淫时,以及妻欲害时可义绝(指夫妻双方对一定范围的亲属,犯有殴、伤、杀、奸等罪,经官方认定为‘义绝’而强制离婚者)……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诸妻殴夫,徒一年;若殴伤重者,加凡人伤三等;须夫告,乃坐。死者,斩。

    ——摘编自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

    材料二 《罗马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篡》《法学阶梯》及《新律》组成,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其中有这样的规定:“神有物”具有神圣性,为人之不可有物,但是当它与人的生命相冲突或两者必居其一时,可牺牲“神有物”以保证人的生命和安全;“婚姻或结婚是男与女的结合,包含有一种彼此不能分离的生活方式”“为父者不得禁止子女结婚”;“保护人不得强娶被解放的女奴为妻”;“如果一个人在胁迫下承担了某项债务并自动指定了一名债务担保人,那么,债务人和担保人均不承担责任。”

    ——摘编自谭建华《略论〈罗马民法大全〉的人文精神》

    材料三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施行。新婚姻法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家长制的包办买卖婚姻,禁止重婚、纳妾。规定离婚时女方婚前财产应归女方所有,其他家庭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不能达成协议时,人民法院根据其家庭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及子女利益和有益于发展生产为原则判决。还规定了父母离婚后对于所生的子女,仍有养育的责任。

    ——摘编自《变革中的冲突与较量:20世纪50年代陕西婚姻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夫和妻“义绝”条件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思想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法典相比,《罗马民法大全》体现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代中国婚姻法的编纂原则。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交市,裴矩掌其事。四年,(炀)帝将巡河右,先令矩赴敦煌,矩知帝勤远略,遣使说高昌王及伊吾吐屯设,啖以厚利,导使入朝。明年西巡,次燕支山(张掖附近),高昌王、伊吾设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伊吾设献西城数千里之地,六年,置伊吾郡,使薛世雄城之。

    ——摘编自岑仲勉《隋唐史》

    材料二一部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的世界历史,也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教皇的一统权威,王权被看作为国家的标志与象征,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西欧一些民族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认为祖国是所有公民为着共同利益组成的结合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要用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四个方面,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基本手段、基本政策和根本立场“没有变”的执政底线,但是又深诸“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注入动力源泉。

    ——摘编自《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演进与规律探赜》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经营西域的手段,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并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并指出16到19世纪西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3)、写出我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因素,并概述十八大以来民族政策“与时俱进”的表现。
  • 15、漫画(右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全球贸易金融市场的货币格局。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美元在金融市场中占据最大权重 ②人民币与欧元结盟对抗美元霸权

    ③人民币的贸易金融市场地位上升 ④世界金融市场货币格局开始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某一国际体系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第二,它开始用“会议外交”的方法,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对列强各自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从而维护大国的利益。这里所指的“国际体系”指的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 17、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这一“变化”表现在( )
    A、共和国变成了王国 B、责任内阁制已经完善 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国王真正“统而不治”
  • 18、如表是古罗马时代的有关法律规定,据此可知罗马法( )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蕴含人文主义色彩 C、偏向保护平民利益 D、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 20、1978年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出( )
    A、干部队伍官僚主义严重 B、我国尚未制定社会主义法律 C、党员干部法律意识淡薄 D、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上一页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