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 )A、16世纪后期白银的流通网络 B、17世纪围绕非洲的三角贸易 C、18世纪初期英法的殖民扩张 D、19世纪中后期世界人口流动
-
2、阅读下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1867—1894年进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千海关两)
类别
年份
进口
净总值
鸦片
棉制品
其他商品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1867-1869
64283
25589
39.81
18552
28.86
20142
31.33
1870-1874
66422
25987
39.12
21451
32.30
18984
28.58
1875-1879
72868
30486
41.84
19547
26.82
22835
31.34
1880-1884
79050
29636
37.49
23265
29.43
26149
33.08
1885-1889
102722
28226
27.48
35646
34.70
38850
37.82
1890-1894
141932
29947
21.10
49653
34.98
62332
43.92
注:其他商品包含铁、锡、火柴、煤、糖、煤油等新商品
①中国已成为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 ②近代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③鸦片贸易合法化促成进口货值逐年上升 ④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家中没有士大夫的富裕家庭,例如商人,通过将女儿嫁给有士大夫的家庭而爬上社会阶梯的上层。对那些出身寒微却有天赋的士子来说,科考中举使他们备受富裕阶层家的女儿的青睐。根据这个解释,不同社会阶级间的通婚,成为宋代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关键。据此可知,宋朝( )A、通婚理念变化体现门第观念的淡化 B、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逐步淡化阶层意识 C、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阶级流动 D、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
4、东汉统治集团内部存在众多大庄园主。庄园主拥有广袤的土地,并依据土质,栽种不同的农作物,形成了农、林、牧、副、渔的综合性经营模式,同时还涉足一些商贸活动。庄园设有武库,自行打造兵器,配有家兵,庄园楼阁每层皆有众多手持弩箭的武士,严密监视四方,守护庄园安全。据此分析,东汉的庄园( )
①采用农业庄园式劳作,具备自给自足的特征
②庄园主在庄园内独立行使司法、行政等权力
③长此以往,对中央政权的统一施政构成威胁
④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将导致户籍散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2024年4月19日下午,由15个成员组成的安理会,对一项建议联合国大会批准“巴勒斯坦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草案获得12票赞成,美国投了反对票,另外2票弃权,但该草案未能通过。这反映了联合国( )A、大国一致的原则 B、完全被美国操纵 C、全体一致的原则 D、失去应有的作用
-
6、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在培养大学专业人才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从一个欧洲落后国家跃居为世界第一;1937—1938学年,苏联大学生人数超过英、德、法、意、日五国大学生人数的总和。该成就( )A、使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 B、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施行 C、适应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D、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
7、在16世纪,安特卫普是欧洲最大的国际金融市场,这里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欧洲经济。西班牙、葡萄牙(货船)误期能引起安特卫普城的商业混乱,甚至还导致奥格斯堡(德国)及乌尔姆(德国)的银行倒闭。该材料可用于证明( )A、地中海周边地区的商贸 B、商业革命带来的变化 C、“马尼拉大帆船”的经营 D、中央银行发挥的职能
-
8、有学者认为阿拉伯世界因继承和融合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文化遗产,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从而在9-10世纪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据材料理解,阿拉伯文化( )A、源自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吸收 B、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 C、“极大成就”有发明阿拉伯数字 D、发展深受阿拉伯人扩张的影响
-
9、《汉谟拉比法典》原刻于一块黑色玄武岩石柱上,上部是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的浮雕(如右图)。下部为法典,其中正文282条,涉及诉讼与审判、盗窃处理、租佃与雇佣、商业与高利贷、婚姻与家庭、遗产继承与转让、伤害与处罚等方面。由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 )A、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B、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 C、体现了亚述帝国的君主专制 D、被证实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
10、首个国产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其中呈现的建筑、道具、服饰等都有出处,背后其实是创作团队这些年走南闯北建立的我国首个古建筑虚拟资产库。根据不完全统计,游戏36个实景有27个来自山西,如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文化遗产。由此可知( )
①网络娱乐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
②山西是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省份
③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
④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已走进全民心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1、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该代表大会提出(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12、由于美国在会前会外的一系列破坏和干扰活动,有少数代表的发言偏离大会的宗旨,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指责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式的殖民主义”。因此,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提出(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方针 D、“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
-
13、“和平来临时,美国对华政策面临三种选择:(一)完全摆脱;(二)大规模地在军事方面加以干涉,援助国民党击毁共党;(三)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尽可能广大地在中国确立其权力;一方面努力使双方得以妥协”。下列事件与美国实际执行对华政策相符的是( )A、国民大会 B、重庆谈判 C、辽沈战役 D、朝鲜战争
-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即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孙中山本来是坚决主张总统制而反对内阁制,他之所以赞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改总统制为内阁制,是为了( )A、敦促清帝尽快退位 B、加速推翻晚清政府 C、赢得群众广泛支持 D、防止袁世凯的专权
-
15、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的条款内容。该条约的签订( )A、推动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 B、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标志着宗藩关系的开始解体 D、促使清政府改革学制广设学堂
-
16、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出现“地主士绅为逃避编审丁役,大多与官吏相互勾结,通同作弊”……在许多地方都是“田连阡陌而载丁甚少,家无寸土而丁额倍多”,而“有地之家,田连阡陌,所输丁银无几;贫民粮仅升合,所输丁银独多”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实施了(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
17、秦汉之后,在类似同心圆的“差序格局”中,中原王朝的天下秩序,由内到外,分为几个层面(见右图)。下列中国古代的事件中属于“第二层面”的是( )
①“长庆会盟”②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
③设置奴儿干都司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某因自去穷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此语最有可能出自( )A、朱熹 B、王守仁 C、黄宗羲 D、王夫之
-
19、在公元前5000年以后的几个世纪里,中国北部的丰产促进了若干新石器文化的形成,它们在陶器生产和建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下列对应的文化成就与题意相符的是( )A、仰韶文化——猪纹陶钵 B、良渚文化——砖木结构民居 C、龙山文化——蛋壳陶 D、红山文化——干栏式民居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愚意自夏禹家天下有记录可征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笔者鄙见认为此一转型至少亦非二百年以上难见肤功也。换言之,我民族于近代中国所受之苦难,至少需至下一世纪之中期,方可略见松动。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1)材料中所说的中国“四千年社会政治形态发展三大阶段”,即“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四千年社会两大转型”中,其中“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