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到1826年,拉丁美洲各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里,其政治和经济发展却停滞不前。“停滞不前”的客观原因是(     )
    A、殖民者意识形态的渗透 B、殖民者掠夺原住民 C、列强的政治和经济侵略 D、“考迪罗主义”的独裁统治
  • 2、19世纪中叶,英国的钢铁产量与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煤炭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总和的两倍;英国工业品占世界工业品的40%—50%。这说明工业革命(       )
    A、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B、造成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C、引起了生产关系深刻变化 D、使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 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两国
    A、代议制形式有别 B、共和力量的强大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国家元首无实权
  • 4、罗马教廷通过推销赎罪券长期盘剥民众,导致民众的日益不满,最终引发宗教改革。下列作品的发表,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
    A、《九十五条论纲》 B、《神曲》 C、《歌集》 D、《哈姆雷特》
  • 5、《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他在画中利用人的姿势、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刻画人的内心活动,充分体现了对人和人性的理解。该画创作于(       )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 6、400年前的奴隶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丑陋的一页,整个非洲在这段灾难深重的历史中损失成千上万的人口。奴隶贸易客观上也引起了沿海和近海地区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在这些地区出现了新的社会经济因素,新的城镇和经济中心开始兴起,货币被广泛采用,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等。这说明奴隶贸易(  )
    A、进步性是主要的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影响具有双重性 D、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 7、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以下资料描述的是哪一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

    在16 世纪将巴西变成其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A、英国 B、西班牙 C、荷兰 D、葡萄牙
  • 8、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向美洲输出马、羊、葡萄、甘蔗、油橄榄树,向非洲输出小麦、莱豆、白薯、大米和茶叶,并向中国输出美洲品种,如玉米、花生等作物。欧洲人的做法(     )
    A、加速了亚非国家的转型 B、改善了欧洲的饮食结构 C、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流 D、旨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 9、“他们绕过了好望角,使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材料中的“他们”是
    A、哥伦布船队 B、麦哲伦船队 C、达·伽马船队 D、迪亚士船队
  • 10、以下属于古代美洲地区文明代表的是(     )

    ①加纳文明        ②阿克苏姆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1、徐 如表所示为古代帝国及其部分文明成就。文明成就与帝国对应正确的顺序是(     )

    帝国

    文明成就

    亚历山大帝国

    ①贸易繁荣;法律制度完善;以基督教为国教

    阿拉伯帝国

    ②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推广希腊文化

    罗马帝国

    ③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为苏丹;控制东西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奥斯曼帝国

    ④沟通东西文化;巴格达是当时世界知名大城市;《天方夜谭》影响深远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 12、《全球通史》在论述古巴比伦王国时指出:“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律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这部法典”应该是(     )
    A、《权利法案》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 13、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的泛滥不可预知、且洪水来势凶猛,故而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且洪水起势平缓,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这表明,人类最初的文明(     )
    A、均分布于大河流域 B、实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受环境影响呈现不同特征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的英国,家境殷实,发财心切,“人们都在为了市场销售而努力生产”。他们的逐利本能,指向“廉价与简单”;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很快被抬进纺织厂。他们的利益诉求,直接影响议会;于是政府顺水推舟,沿用旧制度,应付新问题。工业化后的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也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工业化改变了英国自身面貌,也大幅改写了国际地缘政治。

    ——摘编自赵一凡《英国现代化奇迹》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摩擦、矛盾时有出现,并面临着经济封锁等联合敌对行动。与此同时,新经济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富农阶层和耐普曼阶层(资本主义分子)逐渐崛起,并引发一系列社会冲突。1925年,斯大林指出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1926 年起,苏联通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发行“工业化公债”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满足工业化的粮食供应和资本积累。工业化开始后,苏联一面加强对经济的计划领导,一面着手在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组,最终形成“部——总管理局——企业”的部门管理体制。在13年的工业化期间,苏联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39.5%上升到1940年的61%,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同时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业化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工业化与苏联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长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碍,它需要得到国王的保护以制止封建贵族对城市的骚扰和镇压发生在城市中的暴乱……为了保护这种(跨国贸易)经济活动,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负责修筑本国范围内的道路、桥梁……这些都要求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土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所需要的条件……随着这种权力的增强,统治者据此把自己定位在了“公共福利”的维护者上。

    ——丛日云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扼要说明欧洲中世纪工商业、城市、专制王权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简析中世纪王权强化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 16、阅读有关秦汉制度和兴亡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滑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嬴政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 17、20世纪70年代,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爆发了“瑞典病”:巨额公共开支加剧了财政赤字,并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产品竞争力下降,引发经济结构危机和失业率上升;企业、个人税务负担沉重,导致企业后劲不足,经济效益下降,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瑞典病”的出现(       )
    A、反映出效益与公平的日益失衡 B、说明国家宏观调控存在严重缺陷 C、表明社会保障体系已亟需改革 D、折射出社会生产力水平快速下降
  • 18、20世纪40年代,好莱坞曾经拍摄过一系列正面表现苏联的电影,从苏联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相对正面的刻画。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苏联在美国电影里的形象也很快出现了急转弯,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了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这一态度转变反映出(       )
    A、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国际形势影响价值观 C、雅尔塔体系走向瓦解 D、冷战聚焦于文化领域
  • 19、1945年,苏美英签署《雅尔塔协定》,苏联对日宣战的条件是:外蒙古现状需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优先权;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还苏联。这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     )
    A、尊重国家主权独立得到了重视 B、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主要方式 D、国际法准则成为各国依靠
  • 20、墨西哥《1917年宪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领土以内的土地和水源为国家所有,国家过去和现在均有权将其所有权转让给个人,成为私人财产……国家直接控制所有矿物”。同时,墨西哥政府还要求外国公司必须领取政府颁发的特许使用证,方可进行生产。这些规定(       )
    A、彰显了民主与平等原则 B、旨在保护本国生态环境 C、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管控 D、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