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建立起强大的出口型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韩国的人均收入从1970年的270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5400美元。与此同时,位于经济发展模式底层的是“最不发达国家”,有10亿贫困群体仍缺少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这说明( )A、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中国家经济虽有增长,但面临挑战 C、新兴民族国家没有实现经济独立发展 D、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
2、下图为1500年至2000年英国人均实际收入变化图。该图可用于解释或说明( )
①英国议会诞生的背景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③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④二战后“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二战后英国政府建造了大批公共住宅(由英国中央政府给予财政补贴、地方政府建造的低租金住房),其规模在欧美国家位居第一,但在七八十年代英国政府却进行了大规模的公房私有化,将公房出售给现住户。英国政府这一做法( )A、旨在削减福利国家规模 B、缘于东西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抗 C、恢复了自由放任的传统 D、试图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
4、1959年,苏美开展了双边交流。苏联在纽约举办博览会,展出的是人造卫星、核动力破冰船等高科技。美国人在莫斯科展出了别具特色的爵士乐、篮球、高跟鞋、抽象艺术以及加长汽车等。双方的核心意图是( )A、学习对方先进技术弥补自身不足 B、证明本国道路具有的先进性 C、寻求两国间和平共处的新型方式 D、炫耀国力以此威慑对方阵营
-
5、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以下列举了宣言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宣言的发表( )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A、加剧了同盟国和协约国间的对立 B、直接促成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C、消除了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 D、意味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
6、如表是1922年10月苏联部分省份的农民情况摘要。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省份
农情摘要
鄂木斯克省
因粮食机关按加倍的播种面积征收粮食税,农民对苏维埃政权非常憎恨
普斯科夫省
粮食税要占农民全部收成的2/3还要多
梁赞省
100%完成粮食税的农民必然要挨饿
特维尔省
完成粮食税后,现在农民不得不在市场上购买粮食
雷宾斯克省
农民为了少交粮食税,减少播种面积
基辅省
有农民因粮食税的压力而自杀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效率低下 B、新经济政策的执行存在严重问题 C、农业集体化并未有效改善农民生活 D、小农经济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
7、下图为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比较图。据此推知,当
时中国( )
A、海军装备远落后于日本 B、军事机构运转十分顺畅 C、军事变革停于技术层面 D、海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
8、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的财物要收归国库。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
9、《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取消私营的商业和手工业。商业上,货物-概没收,居民生活用品由国家统一供应;手工业上,废除手工业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改为有组织的集体生产,建立百工衙、诸匠库制度。这一工商政策( )A、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规范了工商业的经营活动 C、为居民带来了丰富的物品 D、带有明显空想主义的色彩
-
10、鸦片战争以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影响英国对华商品贸易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政府仅开一地为通商口岸,影响了英国商品的销售 B、英国手工工场产品价格昂贵,限制了英国商品销售 C、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需求有限 D、清朝政府征收高额关税,增加了英国商品销售的困难
-
1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新的机构----钦差五口通商大臣,作为固定的同西方各国交涉的地方机构,同时,一些地方督抚也参与外交决策。这说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A、地方机构带有半殖民地的特征 B、延续了传统的外交方式 C、中央决策权力出现下移的趋势 D、被迫实行全面开放政策
-
12、清朝颁布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以及《理藩院则例》等法律条例。这一系列法律条例( )A、提供了边疆治理策略 B、确保了民族地区稳定 C、拓展了清王朝的版图 D、标志着中华法系确立
-
13、宋代引入大量文人参与国家军事管理,军队内升迁“必出人主亲擢”,宋孝宗甚至对于“三衙”以下诸军统制官的选拔都“锱铢必较”。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政府管理效率 B、分散中央机构权力 C、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14、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河朔三镇也实施了两税法的征税原则,保留了留州、留使、上供的税收分割原则。建中三年,既诛李惟忠,下诏易、定、深、赵、常、冀节度,观察管内百姓,除本道所用外者免除赋税徭役。据此可知,两税法的推行( )A、大大减轻了百姓的税额负担 B、利于延续唐王朝的封建统治 C、促使征税标准发生根本转变 D、以抑制藩镇割据为首要目的
-
1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曰:“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因此“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德远刑,若阴阳。此之谓能配天”。认为天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系,天通过谴告,有步骤地管理人类社会。这说明董仲舒( )A、把人格的天和王道政治相结合 B、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D、把仁义与法制融合用于政治
-
16、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 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 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德意志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圣经》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 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 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 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电力和运输革命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革命
导弹、原子弹
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说,产业革命“使一种和机器生产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而“大工业工人的不断过剧”大大促进了国外移民并且把外国变成殖民地,使之成为宗主国的原料产地。
——摘编自王苏颖《从殖民地概念的发展看当代殖民体系》
材料二
殖民主义是非洲绝大多数地区、南亚与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以及太平洋地区在1870—1945年所经历的并具有过渡性的发展状况。从历史上看,欧洲的海外扩张和帝国主义的蔓延、渗透将产生三种直接的结果。这就是由白人垦殖者所推行的殖民化,某些不同类型的无形控制以及殖民主义。在殖民体系状况下,一个附属国完全被殖民帝国家所控制。它的政府为宗主国派遣的会员掌握:它的社会、法律、教育、文化甚至宗教生活、均为外国统治者所操纵,其经济结构也是为了服务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而存在的。
——摘编自高岱《“殖民主义”与“新殖民主义”考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对殖民扩张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概括殖民体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法国共和国政府颁布法令,决定把7月14日作为国庆日。1889年,法国政府制定了纪念大革命100周年的计划,其中各种节日和庆典活动有20余项之多。5月5日,法国政府在凡尔赛举行纪念三级会议100年的仪式。全国各地都有游行、演说、栽种自由树以及散发《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等活动。法国各地教育督察还发布通告,要求教师向学生讲述大革命的意义,并且向他们所居住地点的成年人描述革命所带来的好处。到7月14日,庆祝活动更为盛大、持久。仅以巴黎为例,便有盛大的游行和规模巨大的音乐会,整个巴黎到处都是欢庆活动。
——摘编自顾杭《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材料二 194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提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10月10日,延安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纪念活动。“到会者有延安大学等80余单位,共3万余人,四邻民众也扶老携幼,赶来参加”。朱德等人发表了热烈演说,“强调坚持团结,抗战到底,并追忆孙中山缔造民国之丰功伟业”。延安四大礼堂分别举行晚会,演出话剧、平剧。《新华日报》发表了《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纪念文章,号召建立“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以争取民主共和斗争的胜利。延安成为纪念辛亥革命的又一中心。
——摘编自朱斌《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相比,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活动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正式对西域展开军事行动是贞观十四年,《唐会要》记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平高昌国,下其郡三,县五,城二十二,户八千四十六,口三万七千七百三十八,马四千三百匹。……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魏征谏曰……上不从,以其地为西州。以交河城为交河县,始昌城为天山县,田山城为柳中县,东镇城为蒲昌县,高昌城为高昌县,并为都护府,留军以镇之。”贞观十四年九月,西州宣布建立的同一个月,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就见到了当月的《西州高昌县李石柱等牒上当户手实》,最后一行文字是“贞观十四年九月日户主李石住牒”。《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十六年正月乙丑,遣使安抚西州,高昌旧官人并首望等,有景行淳直,及为乡闾所服者,使人宜共守安西都护,量拟骑都尉以下官奏闻。……戊辰,募戍西州者,前犯流死亡匿,听其自首以应募,辛未,徙天下死罪囚实西州”。
——摘编自孟宪实《北庭与唐朝的丝绸之路管理》
材料二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基本继承了波斯的传统,实行行省管理体制。但对不同地区的风俗和文化大体上采取实用的尊重态度。在小亚细亚,亚历山大宣布给予希腊人自由,到埃及后,他成了阿蒙神的儿子,到波斯后,他采用波斯礼仪,变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继承人。到他去世时,尽管努力采取措施巩固统治,试图建立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框架,但亚历山大帝国作为一个拼盘的基本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因此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随着共主的失去,也立刻瓦解。
——晏绍祥、赵轶欧《如何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统治和管理西域地区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