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9世纪初,帝国政府为了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翻译活动。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大批希腊、印度、波斯、罗马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组织和开展这一翻译工程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德里苏丹国
  • 2、 如图所示历史事件( )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扩大了罗马的疆域 C、促进了印刷术西传 D、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 3、 苏美尔人十分注意对天文的观察,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就制定了自己的历法,以月的盈亏把两次新月出现的间隔时间作为一月,每月29天或30天,一年为12个月,其中6个月各为29天,另6个月各为30天,一年共354天。据此可知苏美尔人的历法( )
    A、受尼罗河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 B、顺应西亚地区农业发展的需要 C、是印度河流域辉煌的文化成就 D、适应海外贸易发展的需要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

    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

    说到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从公元2世纪中叶起,罗马皇帝为了获得兵源税款,允许大量的日耳曼人进入帝国领土,并把他们迁移到帝国境内人口稀少的地区。日耳曼人的整个部落,都带着妻子儿女和全部家当,登上征途。4至6世纪的大迁徙运动,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以征服者的姿态,建立王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的大迁徙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他们建立的各王国,尽管大小不等,但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恰恰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

    ——摘编自张淑清《日耳量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印欧人主要靠畜牲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约从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摘编自麟剑《人类源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耳曼人迁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耳曼人迁徙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
  • 6、 主要欧美国家社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世纪末到20 世纪 50年代;第二阶段是20世纪 50年代到 80年代;第三阶段是 20世纪 80年代以后至今。下列符合第三阶段发展特征的是( )
    A、志愿者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探索社会救济新方案 B、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C、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D、乡镇成为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公共服务功能
  • 7、 1939年5月,英国发表了关于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白皮书,规定未来5年到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数量不能超过7.5万人,超过这一数字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同意,并承诺10年后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体的独立国家。英国的表态意在( )
    A、示好德国以维持欧洲均势 B、巩固在阿拉伯的殖民利益 C、顺应民族独立的历史大势 D、塑造积极正义的大国形象
  • 8、 如图的画作名为《群神宴》,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所作,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众神和仙女聚会林泉之间的情景。画中盛水果和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古罗马与中国已经建立直接的商贸往来 B、画作利用中国的物质元素表达时代精神 C、阿拉伯商人在亚、欧之间从事中介贸易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入超地位
  • 9、 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此外,还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这说明( )
    A、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向东转移 B、战争有效促进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 C、实用技术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 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区域文化交流
  • 10、 古印度键陀罗佛像(如下图),是古希腊文明伴随着亚历山大远征来到印度,与当地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后形成的艺术成果。据此可知,键陀罗佛像( )

    A、是研究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珍贵资料 B、证实了古代印度佛教起源于古代希腊 C、体现了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D、反映了亚历山大帝国彻底征服了印度
  • 11、 下图所示为晚清《点石斋画报》中一篇名为《剖割怪胎》的报道,其配文写道:“该收生婆无能为力而去。张惊惶无措,不得已,至西口外国医院求救。”由此可知,当时( )

    A、西医因疗效赢得了民众信任 B、国人对西医抱有尝试的心态 C、中西医结合提高了医疗水平 D、西医依靠特权取得优势地位
  • 12、 读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期

    地方行政体制

    时期

    地方行政体制

    秦汉

    郡、县二级制,后在郡之上设州

    宋朝

    路、州、县三级制

    唐朝

    道、州、县三级制

    元朝

    省、路、府、州、县五级制

    A、便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C、地方自主权力不断扩大 D、地方割据局面彻底消除
  • 13、 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好的西汉列侯墓葬。其出土的“金板”(见图1),是汉墓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据学者研究,“金板”是天子在祭祀过程中书刻“祷辞”的载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海昏侯墓出土的“金板”

    A、西汉恢复礼乐制度的传统 B、金属冶炼业兴起于西汉时期 C、重视神权有助于强化皇权 D、贵族日常生活奢靡之风渐盛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总体的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念不同的群体之间相互往来,协作是经常的,且是历史的系统的,但是矛盾冲突也是不免的。只要大家不采取唯我独美的本位中心主义,容忍不同价值信念的并存不悖,群体间可以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和平共处并为进入融合一致的美好社会准备条件。“美好社会”的内涵是各群体从不同客观条件下取得生存和发展的长期经验中提炼出来,在世世代代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不同的群体对“美好社会”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各是其是,各美其美”是各群体社会生活所赖以维持的价值体系。

    ——摘编自费孝通《对“美好社会”的思考》

    根据材料,围绕费孝通先生对“美好社会”的思考,自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美法系最早可追溯到由原始习惯或判例组成的日耳曼法,它认为,法则只能靠经验去摸索,人们不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理性。受洛克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它认为政府只是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协调人,故政府应该接受法治。面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着重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却忽视了对社会公道、永久和平、世界主义的博爱等这些宏伟理想的追求。

    ——摘编自胡娟《西方大学两大治理模式及其法治理念和思想传统》

    材料二 法律应以民族为基础,即以本民族的道德、法制、风俗习惯、宗教等民族性格为法制之标准。中国法系,以人伦为本位,以理性为前提,尚礼仪,重王道,尚矜恤,慎刑罚。它以“人是宇宙的主人”和从内外两方面践履人生里程的精神,以融合民族、提升道德、维护秩序和实现大同世界理论的贡献,自占世界上法系之重要地位,为安南、朝鲜、日本、暹逻之母法。近世因经济思想之变动,政治形式之改观等,遂日渐式微。然中国法制具有独特

    ——摘编自俞荣根等《中国传统法学述论:基于国学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法系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法系的时代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建设的认识。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花押,指古代公文契约上的草书签名或代替签名的特定符号。宋代花押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与贸易往来之间,还体现在朝廷公文上。宋末元初人周密在《癸辛杂识后集》中记载:“余近见先朝太祖、太宗时朝廷进呈文字,往往只押字而不书名”。北宋时,文人志士追求个性抒发、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花押作为一种个性化与艺术化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宋徽宗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结合草书或者篆书以及古文等元素,形成“天下一人”的花押。

    ——摘编自华叶《“花押”谈趣》

    材料二

    图4 宋徽宗狂草作品《千字文》(部分,左侧为其花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花押在宋史研究方面的功能,并简述花押文化研究的作用。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6月7日是第五个世界食品安全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主题为“食品标准,安全所系”的“2023年世界食品安全日指南”。

    表1 “指南”公布的食品安全活动主要参与方式(部分)

    项  目

    内  容

    制作视频

    记录农民、卫生专业人员、厨师或食品经营者的故事,帮助人们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举办体育活动

    组织跑步、健走或跳舞活动,宣传食品安全

    人员培训

    无论是从事食品生产、服务还是销售,都可借此机会强化工作中的食品安全文化

    展示良好实践

    邀请食物种植、加工、销售或烹饪行业的人员介绍或展示其从事的食品相关工作以及食品安全为何如此重要

    参与社交媒体

    提高认识,促进行动,帮助人们保障食品安全,打造健康体魄

    ——摘编自张聪《“2023年世界食品安全日指南”发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联合国发布“世界食品安全日指南”的现实意义。

  • 18、1967年,美国加尔布鲁斯在《新工业国》中写道,在现代大公司中,应该把权力从资本移向“组织起来的知识”,建立一种“技术专家体制”和“智能集团”。这一观点根源于( )
    A、信息时代科技的创新 B、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C、新中产阶层力量壮大 D、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 19、图3从侧面折射出德国( )

    图3 德国国家元首地位演变示意图

    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B、由专制国家向半专制的转变 C、政治体制规划深受美国影响 D、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大发展
  • 20、美国1883年通过的《彭德尔顿法》规定“禁止文官参加政治运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不准以官员职位的分配作为政党竞选的许诺。同时政府文官不犯过失不得撤换。”这表明美国( )
    A、政党政治弊端消除 B、文官素养得到确保 C、行政管理日趋规范 D、官员贪腐现象杜绝
上一页 225 226 227 228 2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