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孝文帝此举旨在( )A、践行儒家治国理念 B、借鉴汉族政权经验 C、促进民族文化认同 D、彰显政权的合法性
-
2、西汉武帝时开始置司隶校尉、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东汉复置司隶校尉。此时的司隶校尉内察京师百官,并领一州,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这可用于说明东汉时期( )A、监察制度的完善 B、专制皇权的加强 C、地方权力的膨胀 D、士族门阀的崛起
-
3、秦朝《行书律》记载:“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殹(也)。书有亡者,亟告官。”这表明,秦朝文书( )A、建立了严格登记制度 B、形成了完善传送系统 C、注重传递人员的选用 D、实施定期的检查制度
-
4、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材料一 贞观年间,唐太宗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后世李隆基总结到:“国朝一家天下,华夷如一”。唐朝打败突厥之后,唐太宗尊重突厥人的社会组织和生活习惯,突厥人的原各级官僚制度一应保存;在吐蕃赞普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唐玄宗封靺鞨族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2)、阅读材料二,写出唐朝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出发地,概括唐朝对外交通路线的特点。 -
5、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下列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阅读材料一,将上述政治制度按形成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写字母),并将序号处内容补充完整。(2)、阅读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制与秦朝郡县制之间的关系,对比郡县制,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说明元朝创立行省制的意义。 -
6、下列的科技成就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郭守敬《授时历》 ②贾思勰《齐民要术》
③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④孙思邈《千金方》
A、④③②① B、④②③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
7、某一学派认为:“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下列属于该学派观点的是( )
①格物致知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道法自然 ④三教并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8、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下列现象中可以反映宋朝社会新气象的是( )
①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②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
③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④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9、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元朝地理方位示意图。下列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由宣政院管理 B、②设安西都护府 C、③设南、北面官 D、④设澎湖巡检司 -
10、金熙宗统治期间(1135—1149年),将大量猛安谋克“徙居中土,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给以官田,使其播种,以充口实”。这一举措( )
①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发展②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③消除了南北文化的隔阂④加速了女真族封建化进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1、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元昊取消帝号,由宋册立为夏国王,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双方于边境开展互市贸易。宋夏和议和互市贸易( )A、让北宋勉强获得南部边防安定 B、导致北宋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C、使西夏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北宋 D、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
12、北宋初期为了对各州进行监督和节制,州一级增设_____,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件,彼此制约。材料横线处内容应为( )A、节度使 B、通判 C、刺史 D、行省
-
13、《唐摭言》在描述某一制度时写道:“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由材料可知该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14、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15、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邗沟。此后历代都有运河工程,其中隋朝的工程最为浩大。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这表明隋朝大运河( )A、开辟了海运航线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重了农民负担 D、改变了南北人口布局
-
16、据研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建造的都城和东晋都城建康一样,也是一座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其核心格局完全继承了中原正统王朝曹魏及西晋都城的模式。该材料可印证( )A、南北政治文化相互借鉴 B、北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学习 C、北方各族开始汉化历程 D、北魏政权对汉族统治正统性的承认
-
17、《宋书》记载江南地区:“至于元嘉(424—453年)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关门),盖东西之极盛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
①大运河的开通 ②民众负担相对较轻
③曲辕犁的发明 ④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魏晋南北朝以前,我国的民族人口分布基本上是分族聚居的格局,但是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后,我国民族人口的分布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状态。这一分布格局的变化( )A、推动了民族交融发展 B、推动了民族平等往来 C、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D、冲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
19、观察下图,这一鼎立局面形成于( )
A、公元2世纪早期 B、公元2世纪末期 C、公元3世纪早期 D、公元3世纪末期 -
20、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主要手写材料。下列与它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A、百家争鸣 B、设置西域都护府 C、王安石变法 D、光武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