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中国历史在秦朝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第一次建立起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中央集权统治也确立起来。这反映在,秦朝实现了( )A、儒术定一尊 B、天下为一国 C、海内为郡县 D、共本天可汗
-
2、战国中后期,主张法不避亲、法不阿贵和重刑治国的法家学说在社会上兴盛起来。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已包括30余种专门法律和法规,并且又有详密的律说和司法文书程式。据此可知,战国时期法治的发展( )A、标志着法律体系完备 B、推动了商品经济繁荣 C、促进了思想文化统一 D、有助于集权政治形成
-
3、西周时期,辨别血统祭祀祖先和天神,成为当时国家行政的要务。天子祀天祭祖,各级各姓封君贵族均有从祭和助祭的义务。当异姓封君贵族履行从祭与助祭义务之时,其原有族群背景便被极度淡化了。这可用于说明,西周时期( )A、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遗存 B、分封削弱了周王室统治力量 C、礼制构建家国同构的基础 D、宗法制丰富内容而淡化等级
-
4、商朝统治之下,商王与周边的方国和部族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A、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C、“万邦”时代向早期国家过渡 D、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集中
-
5、如图所示为1995年和2014年亚太区主要国家的贸易依存网络,箭头“甲→乙”表示乙国为甲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种变化说明( )
A、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依存关系趋弱 B、区域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主要形式 C、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 D、全球价值链发展呈现一体化特征 -
6、下图所示为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非洲的一幅漫画,与这一漫画创作时代背景相关的是,当时( )

男孩:去寻找你的财富
A、英国成为非洲移民首选 B、非洲国家结束西方殖民统治 C、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 D、两极格局的态势发生了变化 -
7、有学者在论述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时指出:“美、英、法、日的农业人口仅占人口总数的3%。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上升,美、英、法、日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大致在60%~70%。从第三产业中分化出来的信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都在45%~65%。”上述变化( )A、是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产物 B、是人民长期坚持斗争的结果 C、是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体现 D、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8、英国《大宪章》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并规定:“任何人,未经其贵族依法判决而被强夺或取去土地、城堡、自由权或合法权利者,朕应立将原物归还之”。据此可知,《大宪章》( )A、阻碍了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建立 B、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C、对于王权统治具有双重影响 D、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
9、清朝在入关前官方立法给与旗下首告家主罪行的奴仆离主机会;入关之初即便与顺治律严禁家奴告主的精神完全冲突,官方仍允许旗下家奴首告家主;康熙年间官方大体依律禁止家奴告主,再到之后尊崇主奴名分,严惩家奴告主。清代旗人家奴告主相关法条的持续修订体现了( )A、满汉法律逐渐融合 B、家奴地位显著降低 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D、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
1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883年,美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这场改革使联邦文官远离政党和意识形态的制约,把文官制度建立在道德基础上。为了落实道德标准,美国政府还逐步设立监督执行道德标准的机构,其主要关注点在于事先预防而不是事后惩罚。美国国会通过的《政府道德法》成为对政府道德的法律约束。大多数国会议员认为,防止腐败不能仅限于完善官员的个人道德,更重要的是依赖法律和规章。
——摘编自张宇燕等《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材料二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大一统的国家治理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特点
内涵
国家统一
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主要目标。
要在中央
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的最基本的制度体系,其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郡县体制
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
因俗而治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
——摘编自部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2)、从材料二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这一主题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所言,“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但是,民法法典化的本质正是政治运动,始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法典化潮流无不服务于各种政治目的。法国民法典成为法国革命的皇冠,巩固和实现了自由、平等、博爱等革命理念;意大利民法典直接促进了亚平宁半岛的统一;奥地利民法典迅速将奥匈联结整合,这些国家皆通过法制统一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摘编自张亮《世界史中的民法典与新中国民法典的编撰历程》
材料二 古代中西立法过程对照表(部分)
时间
公元前927年
公元前380年
公元前3世纪
公元前126~前104年
公元前1世纪
公元528年
公元529年
公元533年
公元582年
公元637年
公元654年
中国
周穆王时,吕侯制《吕刑》魏国:李悝著《法经》
《春秋决狱》成书
汉经义释律,科令制度形成
唐《贞观律》颁行
唐《永徽律疏》公布
外国
希腊:来库古立法
罗马:万民法产生
罗马:帝国建立,皇帝(奥古斯都)敕令成为法律的重要渊源。
拜占庭:查士丁尼命法学家特立波尼安编纂法典
东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编成
东罗马:查士丁尼公布第二次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
东罗马:《查士丁尼新律》完成
——摘编自王宏治《从中西立法过程比较<唐律>与<民法大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民法法典化潮流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西法制建设的异同。 -
12、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规定:“合众国政府在本宪法被批准之前所欠下的债务及所签订的条约,在本宪法通过后具有和在邦联政府时期同等的效力。”而制宪会议的诸多代表们自独立战争时期起就握有大量政府公债券。这最能说明,独立之初的美国( )A、积极融入维也纳体系 B、重视维护有产者利益 C、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D、实现了权力相互制衡
-
13、某学者认为,在中世纪的欧洲,以国王为首的封建等级制同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这两个系统,虽然彼此渗透,但在组织上始终是两个平行的系统。双方各自严密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不仅使得自身拥有较强的生命力,还能够有效抵挡并最终化解彼此之间有意或无意的权力染指。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 )A、世俗王权与教会势力长期并立 B、骑士和市民利益得到维护 C、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渐趋于稳定 D、封建贵族与教会长期合作
-
14、在美国200多万文官中,其中包括一部分“政治性”任命的文官。他们通常是新总统上任时通过非竞争性的特殊途径任命的。“政治性”文官的存在说明( )A、三权分立体制遭到了破坏 B、美国文官专为总统服务 C、政党分肥制影响仍然存在 D、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增强
-
15、1997年,国务院批复国家民委请示,中央专项贴息贷款,从“八五”期间的每年4000万元增加到每年1亿元,对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必需品供应、边销茶生产加工、民族特需金银饰品管理等规定了优惠政策。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 B、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与生活 C、改变少数民族生活习惯 D、增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
16、1950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6月30日)。这三部法律文献( )A、借鉴了苏联模式的成功经验 B、彰显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C、巩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D、从法律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
17、20世纪30年代、鄂豫皖苏区的各级苏维埃权力机关是区、乡、村代表大会。其人员构成的原则为.区苏维埃工人每30人中、农民每500人中、士兵每40人中各选代表1人;乡苏维埃工人每5人中、农民每50人中、士兵每10人中各选代表1人;村苏维埃是全村人中选出若干代表。上述规定( )A、体现了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性质 B、贯彻了“三三制”的原则 C、表明了农民是政权构成的主体 D、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巩固
-
18、《奏定学堂章程》颁行后,朝廷无力应付社会对教科书需求数量、种类的激增。因此政府鼓励私家编纂,许以经济利益以应学堂之需。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官修与私纂并存、以私纂为主的教科书流通的局面。这表明( )A、新式教育蓬勃发展 B、近代教育转型艰难 C、学堂选官获得认可 D、教育体制走向完备
-
19、英国人赫德针对晚清某次改革提出建议称,外交“只须讲信修睦,诚意相孚”,“必须——谨守原约,毫厘不爽”,内政则“须择其善者留之,不善者去之,所短者增之”。而清政府在给列强各国的国书中称,列强各国“欲敝国竭力图治”,清政府现议“力行实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此次改革( )A、体现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开始 B、认清了晚清落后挨打的根源 C、顺应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 D、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
20、康熙时广东巡抚李士桢报告:“自康熙六年奉文海禁,外番船只不至,既有平南王府僚属沈上达等勾结党棍,打造海船,私通外洋,一次可得利银四五万两。一年之中,千船往回,可得利银四五十万两,其获大利也。”这反映出,清代海外贸易中( )A、政府海洋政策逐渐走向开放 B、中央对地方管控削弱 C、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博弈 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