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元780年,唐朝政府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以上规定(     )

    ①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②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③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④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2、唐德宗下诏任命齐总为衢州刺史,因此前齐总有盘剥百姓,进奉朝廷的恶行,时任给事中的许孟容封驳任命诏中,并陈述理由,唐德宗不得不收回成命。许孟容此时隶属于(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 3、唐宣宗尚文学,尤重科名,爱羡进士,每对朝臣,问:“登第否?”有以科名对者,必有喜,便问所赋诗赋题,并主司姓名。或有人物优而不中第者,必叹息久之。这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制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B、选官只注重门第和家世 C、程朱理学成为考试主要内容 D、科举是唯一的选官方式
  • 4、以诗证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以下诗句与其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晋]左思《咏史》

    魏晋实行察举制,造成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直接导致了隋的灭亡

    C.

    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唐]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册封靺鞫首领,推动民族交融

    D.

    万里走辙迹,八荒开囿游。

    ——[宋]韩维《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 •秦驰道》

    秦始皇修筑驰道,防范北方匈奴侵扰

    A、A B、B C、C D、D
  • 5、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原来身份

    后梁

    907—923年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7年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郭威

    邺都留守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 6、下图为《职贡图》(局部),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带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唐初(     )

    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②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③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④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7、隋炀帝为夸耀国家富强,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终月而罢,所费巨万”,有胡人看见戏场中用丝绸缠绕装饰树木,说“中“ 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上述材料说明隋短命而亡的原因是(     )
    A、穷兵黩武 B、大兴土木 C、国富不与民享 D、严刑峻法
  • 8、下图为出土于北齐封子绘墓的仰覆莲六系青瓷尊。其器型雄伟饱满,雕塑整齐细腻,富丽堂皇,纹饰内容与佛教密切相关,是中原地区青瓷的代表作。这件器物反映出当时(     )

    A、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B、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C、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D、北方政权的短暂统一
  • 9、史书记载,南朝时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得到了提升             ②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北民南下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④曲辕犁得到广泛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迁都洛阳前,北魏壁画中的人物着装多为鲜卑等少数民族服饰。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浮雕中出现了北魏帝王、贵族皆着汉人服饰的现象。这种变化说明北魏(     )
    A、剥夺鲜卑贵族的政治特权 B、孝文帝改革成效十分显著 C、民间绘画风格有较大转变 D、完全消除北方各民族矛盾
  • 11、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该时期是(     )

    分裂动荡,南北民族交融 孕育变革,江南经济开发 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 12、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可以填入表格空白处的有(     )

    史学

    《史记》、《汉书》

    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农学

    《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医学


    ①《神农本草经》        ②《千金方》          ③《黄帝内经》          ④《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东汉后期,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 C、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 14、“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这些措施造成的局面是(     )
    A、开皇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大定之治
  • 15、下图为从敦煌悬泉置(邮驿)遗址采集到的大蒜标本。据王逸《正部》中记载:“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据此可知汉代(     )

    A、河西走廊地区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 B、中央对西域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控制 C、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物种交流 D、中原地区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
  • 16、学者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质上都是以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的做法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C、汉武帝的做法有效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D、儒家思想较之于法家更能顺应时代潮流
  • 17、知识结构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下选项可以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有(     )

    ①设立刺史   ②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③设置五经博士       ④实行均输平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8、《汉书》中记载:“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蓋(残害),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且稀。”这一记载表明西汉初期(     )

    ①采用黄老思想治国     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③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④设立中朝,加强皇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9、西周时期楚王熊桨自称“我蛮爽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统一趋势逐渐加强 B、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 C、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D、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 20、河北辉县的战国墓中出土铁器179件,其中有锄36件,犁4件,镰1件;在河北石家庄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中,铁制农具占到65%,辽宁、广东、山东、四川、陕西 均出土了战国中期的铁制农具,这些材料能说明战国时期(     )
    A、土地兼并趋于激烈 B、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C、小农经济尚未确立 D、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上一页 198 199 200 201 20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