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D、中国的白银矿产资源丰富
  • 2、下图是中国某朝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3、某同学对两汉时期的医学发展进行整理笔记,列了如下四点,正确的是(       )

    两汉时期的医学发展

    ①《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②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③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④孙思邈著作《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下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观察此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遗址分布星罗棋布 B、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C、部落联盟战争频繁 D、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区域

    隋大业五年(609)前后

    唐天宝年间(742-755)

    唐元和年间(806-820)

    全国总户数(户)

    8907546

    8955370

    2746150

    北方户数所占比例(%)

    75.8

    54.9

    29.4

    南方户数所占比例(%)

    24.2

    45.1

    70.6

    ——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时间区域

    北宋元丰三年(1080)

    南宋淳熙十四年(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

    元至顺元年(1330)

    全国总户数(户)

    16570474

    19166001

    13711174

    北方户数所占比例(%)

    30.6

    35.4

    18.9

    南方户数所占比例(%)

    69.4

    64.6

    81.1

    ——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1)、据表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隋唐、宋元时期人口南北分布的特点;
    (2)、据表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影响隋唐至宋元时期人口数量及分布的因素;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承秦制”是指从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各项制度。这里的“承”,既包含了“继承”,又有“变化”。

    ——摘自张书林《怎样理解“汉承秦制”?》

    材料二   唐五代,在宰相会议中实行集体决策的制度。在政事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不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通过,而是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对于决定的决策向皇帝上奏状时还必须有全体宰相的联合署名。如果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为废状。如果宰相意见未取得一致,各以己见上奏,则属于违反联署制度,往往要被解除职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秦制“变化”。
    (2)、概括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的宰相会议制度。
  • 7、朱元璋颁旨绘制的《大明混一图》将中国描绘的异常庞大,而将印度半岛、印度洋、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及非洲大陆描绘的比实际更小。该图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相对位置,镇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这(     )
    A、推动了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 B、体现了天朝上国的理念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
  • 8、唐、宋史书对边疆及周边少数民族的记述多为单独立传或整合为一篇,如《旧唐书》有《突厥传》《回纥传》《东夷传》等,《宋史》有《蛮夷列传》等;《元史》则仅在《地理志》中介绍了各省民族,《元史·外夷传》中所记仅为高丽、日本、安南等朝贡体系下的诸国。这一变化反映出元朝(     )
    A、疆域扩大影响了朝贡体系范围 B、政府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民族交融推动了史书体例创新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 9、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取幽云十六州之后,改契丹国号为大辽,辽国成为了囊括汉、契丹、女真、突厥、蒙古、奚族等众多民族的幅员万里的多民族大帝国。为了维护统治辽朝统治者采取了(     )
    A、猛安谋克制 B、南北面官制 C、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D、东京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 10、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有这样一段评论:“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下列能体现“宋其三变”的是(     )
    A、门第观念淡化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贱民阶层消失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11、中国古代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下列史实或实物能提供有力证据的有(     )
    A、昭君出塞 B、大昭寺门前的会盟碑 C、文成公主入藏 D、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 12、中国古代皇帝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和地位,为他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作为谥号。以下哪些皇帝惯用谥号相称(     )
    A、隋文帝 B、乾隆帝 C、宋神宗 D、汉光武帝
  • 13、《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前三卷讲粮食、蔬菜的种植,第四、五卷讲果树、林木的种植,第六卷讲动物饲养,第七、八、九卷讲酿酒、做酱等副业,第十卷介绍南方一些植物。这反映了,贾思勰(     )
    A、主张加强南北耕作技术的交流 B、注重农业的多种经营 C、善于总结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D、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 14、北魏时期,曾有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士流亡北方,如柳远“时有文咏,为肃宗挽郎”,其堂弟柳谐亦“颇有文学”。这些南士的创作逐步被北魏王公贵族所欣赏、学习,如南士袁跃“言辞甚美”,清河王“(元)怿之文表多出于跃”。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     )
    A、北魏汉化和招怀政策的影响 B、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 C、北方社会经济秩序得到恢复 D、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往认同
  • 15、汉光武帝为了加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A、颁布推恩令 B、增强尚书台作用 C、裁并郡县 D、设立刺史
  • 16、春秋时期秦楚等国因地处偏僻,被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之国。战国时期秦楚却成为七雄中的强国与其他诸侯争雄,僻处西部的秦国更是“六王毕、四海一”,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上述变化(     )
    A、增进了华夏认同的民族意识 B、展现了宗法分封制的政治影响力 C、强化了贵族政治的垄断特权 D、推动了阶级分化和中华文明诞生
  • 17、宋人婚姻论财风气普遍,出现“取上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现象。这说明宋代
    A、婚姻关系强调祖先名望 B、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 C、婚姻买卖现象较为普遍 D、财富多寡决定家庭成败
  • 18、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透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据此推断北宋
    A、已用煤作为燃料冶铁 B、兵器制造业发达 C、彭城从外地输送用煤 D、采矿业技术先进
  • 19、《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据此可知,宋朝(     )
    A、传统自然经济有一定突破 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南方 C、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高峰 D、江浙成为人才的集中地区
  • 20、有学者认为,在元朝,行省作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极少扮演体现地方独立性、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相反主要起到了代表中央控制地方局势的作用。这一状况(     )
    A、是分化事权的必然结果 B、表明地方治理体系混乱 C、说明政府腐败日益严重 D、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
上一页 196 197 198 199 2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