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有学者在研究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历史时搜集到两则史料,这些史料可以用来( )
史料一:1860年,仅巴黎一地从事奢侈品生产的工人就有6.3万人,19世纪末,奢侈品制造业在法国工业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史料二:19世纪中叶成立的几家大银行,主要从事利息优厚的国债和证券交易,以及信贷投机活动
A、解释法国工业相对衰落的原因 B、证实法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C、阐明法国在工业革命中的优势 D、认识殖民扩张对法国经济的影响 -
2、13世纪法国寓言长诗《玫瑰传奇》讲述了一个诗人追求“玫瑰”(少女)的爱情故事,诗中运用大量如“自然”与“伪善”等意象,揭露教会的贪婪,抨击特权阶层,讽刺唯利是图的上层市民。据此可知,该诗的创作背景是( )A、宗教神学受到冲击 B、封建王权逐渐加强 C、城市经济迅速发展 D、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
3、两河流域乌尔城遗址发现了高大的塔庙建筑、规整的居住区以及大量商业契约泥板:中国三星堆遗址出上了规模宏大的祭祀坑、制作精美的青铜礼器群,同时存在规划有序的作坊区。这些考古发现共同表明世界文明起源时( )A、宗数祭祀活动主导城市建设规划 B、不同地区文明呈现相似发展特征 C、青铜铸造技术决定文明发展进程 D、商业活动与精神文化的相互渗透
-
4、1977年1月至1978年10月,《人民日报》先后发表《抓纲治国推动国民经济新跃进》《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等文章。这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行 B、市场经济体制被广泛接受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D、经济领域拨乱反正的思想动态
-
5、天津解放后,政府就对部分面粉业和织染业实行委托加工,1949年1月至9月,天津百货公司收购私营工厂的产品占公司进货总额的60%。这些措施( )A、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中的公私关系 B、保障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施 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改变 D、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
6、据下表可知,此时( )
《申报月刊》中“东北问题”在涉及日本侵华的文章中的比重
年份
涉日文章总数/篇
关于“东北问题”的文章数量/篇
比重/%
1932年
61
28
45.9
1933年
98
28
28.6
1934年
77
17
22.1
1935年
58
7
12.1
共计
294
80
27.2
A、日本侵华以东北地区为主 B、国联积极协调解决东北问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 D、日本侵略由关外向关内转移 -
7、1904年,全国新式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人,到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这一现象( )A、阻断了旧式人才的出路 B、反映出传播西学成为共识 C、得益于清末的教育改革 D、扩大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
8、图1、图2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出( )
A、广州抵抗最为顽强 B、对外贸易中心转移 C、清廷海防意识薄弱 D、列强侵华路线一致 -
9、清朝前期对归附的蒙古各部一直采取“册封制”,由理藩院具体管理,具有明显的羁縻性。雍正以后,随着向蒙藏青海地区用兵,对藩部地区的管理逐渐以军机处直辖驻防将军、大臣体制为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蒙藏青海开始被纳入中国版图 B、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 C、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D、中枢机构的调整推动边疆治理
-
10、宋代货币地租发展较快。史料记载,大观三年(1109年),全国学田总收入中,收粮640291斛,钱3058827缗;熙宁九年(1076年)太平兴国寺收取农户的地租中,钞有“二十四贯一百六十二文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土地兼并严重 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11、中唐时期,韩愈追求“道”,主张“兼济天下”而反对“独善自养”,并且他希望自己能做一个谏官,履行“道”的要求。这体现出( )
A.文人看重功名利禄 B.道家学说冲击了儒学正统
C.士大夫的责任担当 D.台谏合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
12、北魏政权多次大范围解散境内部落,使各部落民众“分土定居,不听迁徙”,部落首领“皆同编户”。这些措施( )A、增强了军事实力 B、开拓了政府财源 C、体现了因俗而治 D、改变了户籍制度
-
13、汉宣帝时期,每逢任命刺史郡守、诸侯王国相等地方大员,皇帝都要亲自接见交谈,了解这个人的履历、政绩,听取他的打算,以后将他的行为与其诺言相对照。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注重地方吏治 B、选官制度有所创新 C、治国采用法家思想 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
14、周人总结夏、商、周三代政权更达,提出“天命靡常”,认为夏、商因“不敬厥德”而亡,强调“惟德是辅”;西周统治者从夏、商得失天命的事实中,认识到天命转移关键在“人事”兴废、“有德与无德”。这表明周人( )A、完全否定了天命对统治的影响 B、试图约束统治阶级的自身行为 C、通过血缘亲疏构建政治秩序 D、着手建立中央集权官僚体系
-
15、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
材料一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要根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会构成对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摘编自《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材料二 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新一次浪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因为这一时期以经济市场化、自由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实现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的前提条件已臻于成熟。经济市场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基础,由于全球范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为涵盖世界的相同类型的经济体制而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只限于发展国内经济,就必须与世界市场接轨,从而汇成统一的全球市场。二战后世界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国家壁垒逐步削弱,经济自由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诸多条件。同时经济信息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保障。信息技术不仅为经济活动提供极其便利的手段,而且已经使当今世界经济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以致有人认为现在的经济是信息经济。
——摘编自刘明松《浅析全球垄断资本的形成过程与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宣言提出的主要观点并总结归纳不结盟运动发展的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一个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公民,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但不像智者那样为了钱……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为知识是不可得到的。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柏拉图出身于雅典望族,雅典在与邻邦斯巴达的战争中战败时,他还是一个青年。他把失败归咎于民主制……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公民应该分为三个阶级: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只有最后的一种公民才能有政治权力。
——摘编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
材料二 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这与意大利城市生活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意大利的城市以工商业和银行业致富,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世俗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受到重视,这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众星云集。14世纪,佛罗伦萨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文艺复兴盛期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人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拿破仑说:“大革命是思想家的业绩。”路易十六也曾哀叹:“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从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到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的“开明专制”,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但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所有启蒙思想,包括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提出“意见支配世界”和“理性支配社会”都无例外地陷入唯心论。而且启蒙思想家们设计的“理想王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
——摘编自黄振等《世界近代史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人的主要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发源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
17、有学者认为,拉美独立战争没有改变旧的社会经济基础,大庄园制长期存在。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是政治上盛行考迪罗体制,军事独裁导致有些国家战争不断。美英等国竞相角逐,加强渗透。造成拉美独立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大地产制的束缚 B、考迪罗体制导致战争不断 C、帝国主义的干涉 D、未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
18、1905年,俄国颁布《10月17日宣言》,沙皇表示进一步发展普选法原则,召开国家杜马,任何法律未经国家杜马认可不得生效。《宣言》公布以后出现了100多个政党,社会主义政党都浮出水面公开活动。沙俄的上述举措( )A、有利于保障沙皇政府长期统治 B、引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力量的积蓄 D、表明立宪主张成为现实
-
19、1916年7月1日,英法陆军沿法国索姆河向德军发起进攻。每个士兵携带70磅装备,“行军和漫步 差不多”。德军机关枪一开火,英法陆军“如同野草一样倒了下来”。6个月的战斗过后,英军前进 了5英里。据此可知( )A、战争移到东线进行 B、一战处于胶着状态 C、德军获得最终胜利 D、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
20、15世纪以前,欧洲人对东亚、中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知之甚少,对美洲、澳大利亚几乎一无所知。自15世纪末起,欧洲人不仅在不同程度上摸清了美洲大西洋沿岸、南美的太平洋沿岸、非洲的轮廓以及南亚和东南亚的海岸线,随即,对各大洲内陆的认识也加深了。这一变化( )A、是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B、与殖民扩张互为因果 C、是科学革命兴起的先声 D、得益于交通工具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