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学者认为, “简牍时代,由于简册书写不便,运输不易,以户籍为代表的基础帐簿只能在乡编制,因此这一时期史籍称乡啬夫为‘主民之吏’” 。 “魏晋以降,随着帐簿转为由国家控制力更强的县廷负责制作,称县令为‘亲民要职’的说法不绝于耳。”这反映了(     )
    A、乡村社会长期脱离政府的控制 B、乡里体系的稳定影响政权更迭 C、简纸更替扩大基层组织的事权 D、技术进步推动中央集权的强化
  • 2、1971年,为摆脱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社会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赤字的困境,减缓美元暴跌、大量黄金外涌的危机,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放弃金本位,停止美元兑换黄金,从而导致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一历史事件(     )
    A、标志着固定汇率逐渐取代了浮动汇率 B、意味着美元失去货币霸权地位 C、结束以金币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历史 D、推动了国际贸易结算体制变革
  • 3、玛西亚·威廉斯(1964~1970年曾任哈罗德·威尔逊首相的私人政治秘书)曾这样描述英国文官的权力: “现实情况是,在很多情况下权力是保持在这些稳坐在白厅的公务员的手中,而那些当选的政要只不过是走马灯似的匆匆过客。”据此可知,英国文官制度(     )
    A、实现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B、实行固定任期制 C、降低了国家的治理水平 D、参与政府的决策
  • 4、1900年,被誉为“光之城”的巴黎,举办了第五届世界博览会。它展示了当时世界领先的艺术、技术和工业,展示了一些令人惊叹和意想不到的惊喜。关于巴黎世博会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购物中心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服务 B、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在巴黎问世 C、展厅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 D、电灯的出现使巴黎成为“光之城”
  • 5、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西方法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路径。下列西方法律文献与地位,对应正确的是(     )
    A、《罗马民法大全》——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B、“日耳曼法”——构成了大陆法系的基础 C、《大宪章》——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 D、《法国民法典》——近代西方最早的成文宪法
  • 6、史料有载:“在建立起苏拉尼亚宙斯和雅典娜的圣地后,人民分为部落和村落,包括国王在内的30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应经常在巴比克和科纳吉翁之间举行会议,以提出和撤销动议,人民将享有最终决定权;但如果人民的意见不公,长老和国王将不予理会。”由此可知,该“圣地”实行(     )
    A、民主政治 B、君主专制 C、寡头政治 D、君主立宪
  • 7、下表是2023年中国对外粮食援助情况表(部分)。该表反映了中国(     )

    2月14日

    中国政府向多哥提供粮食和营养援助项目启动仪式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

    3月9日

    中国向塞拉利昂提供紧急粮食援助项目交付仪式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

    行。

    4月4日

    中国向毛里塔尼亚紧急援助1000吨小麦。

    5月11日

    中国向南苏丹提供2396吨人道主义紧急粮援,交接仪式在朱巴举行。

    6月28日

    中国向津巴布韦提供紧急粮食援助交接仪式在津首都哈拉雷举行。

    12月11日

    中国驻刚果(布)大使李岩与姆巴耶共同签署中国政府对非洲提供粮食援助项目完结证书。

    A、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B、贯彻“与邻为善”外交理念 C、经济实力位居世界首位 D、成为世界第一对外粮援大国
  • 8、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中法双方在2023年的领导人会晤中强调,将以两国人员往来全面重启为契机,继续推动文化、教育、语言、出版、影视、旅游等各领域交流。下列关于中法建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中国与西方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开始 B、是中国全方位外交战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C、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实践中的落实 D、标志着新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到来
  • 9、下图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人民政权建设的重要档案资料,由于保存不当,部分模糊不清。观察判断,该布告最有可能发布于(     )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10、清王朝覆灭后,北洋政府废除古代官员九品制,学习西方,采取文官考试制度,并在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详细地写明应试者的准考条件、考试科目以及考试流程。该草案(     )
    A、规定考试为官员选拔的唯一形式 B、杜绝了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 C、是北洋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D、规定年满21岁的公民均可参加
  • 11、下图为某条约待议定的中俄边界(局部)。下列关于该条约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法律形式落实了对西北的管辖 B、彰显了政府对于朝贡体制的维护 C、条约签订事宜由宣政院具体负责 D、体现了王朝对外关系的缓慢转型
  • 12、《明史·食货志》记载某项改革:“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这一改革(     )
    A、确立了实物地租的征税模式 B、得益于美洲白银的大量流入 C、解决了严重的吏治腐败问题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 13、下列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业都会分布图。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A、①西周 B、②两汉 C、③两宋 D、④明清
  • 14、秦汉时期,沿战国之制实行上计制度,作为考核行政系统官员的具体办法。郡县每年年终将管内的户口、钱谷、盗贼之数上报于上级官府。根据考核结果,对官员予以升、降、赏、罚。下列制度中,与上计制职能相似的有(     )

    ①征辟制②京察③科举制④大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客家人

    客家人是历史上北方汉族移民迁入赣、闽、粤交界处形成的新的文化载体——客家民系(民系指一个民族内部的分支),他们身上蕴含着被视为穿越千年,在精神上与故乡、先祖联系的文化密码。移民们带领土著“辟土植谷”“趁虚(赶集)”,客家女不缠足,也从土著处学会“椎髻”,吃绿荷包饭、竹筒饭;“清河世泽,唐相家声”“龙门世德,柱史家声”“颍川世德,大史家声”的堂联记录着这些姓氏人家的迁移、繁衍和发展的历程;客家的门匾内容常为崇尚祖训、爱惜名节;“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不忘祖宗声”“洛阳读书音”成为客家人千年传承的语言。

    (1)、阅读图文材料,说明客家人的迁徙历程。
    (2)、客家文化独具特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客家人的“文化密码”进行阐述。
  • 16、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

    茶的原生地在长江上游地区,唐朝蜀茶最为有名,宋元之后川蜀、两浙、福建建安茶业兴盛。明洪武四年(1371)政府于诸产茶地设置“茶课司”进行征税管理,“山园茶主将茶卖与无引、由客兴贩者,初犯笞三十,仍追原价没官;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八十,倍追原价入官”“伪造茶引者,处死,籍没当房家产”;洪武年间先后设立七个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以明确严格的管理体系监管茶叶的贮存、交易、运输、检验等环节,巡察御史亦监管贸易事宜。明政府施行的金牌信符制(金牌勘合)是对茶马互市的制度性革新。金牌作为一种信用凭证,约定好交易数量品质互换比例等,成为“每年合当差发,依期纳马,即给尔茶篦,又加尔赏劳”的凭证,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

    “夫物有至薄而用之则重者,茶是也。始于唐,而盛于宋,至宋而其利博矣。前代非以此专利,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的茶马贸易的指导思想在清朝康熙年间发生变化。康熙年间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之后,茶马互市开始淡化,康熙四十四年(1705)中止以茶易马事务,改征茶叶税款,茶叶交易准予商人自由贸易,延续近千年的茶马互市至此正式宣告结束。而在同时,茶叶出口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中国也即将迎来茶叶出口的辉煌时期。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明朝为例,说出茶马贸易政策的特点。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从“茶马互市结束”到“茶叶出口的辉煌时期”的理解。
  • 17、

    盛世

    615年

    16岁

    雁门关救驾隋炀帝

    618年

    18岁

    力劝李渊晋阳起兵,同年十二月攻入隋都;后,李渊肆唐,受封秦王

    620年

    21岁

    剿灭刘武周,收降尉迟敬德;大败王世充,得封天策上将

    621年

    22岁

    率三千骑兵于虎牢关击败十万敌军,活捉窦建德

    623年

    24岁

    击败刘黑闼,平定北方

    624年

    25岁

    率一百骑兵劝退来犯的突厥可汗,并与之结盟

    626年

    27岁

    爱立太子;即皇帝位

    629年

    30岁

    以李靖、李勋为统帅,反击突厥;后,活捉颉利可汗,灭东突厥,被西域诸国尊奉为“天可汗”

    634年

    35岁

    任命李靖、侯君集等为统帅,讨伐吐谷浑;后,大败吐谷浑,收为属国

    639年

    40岁

    任命侯君集、薛万彻为统帅,讨伐高昌;后,高昌降,置西州,设置安西都护府,西域诸国朝贡

    644年

    45岁

    御驾亲征高句丽,重创之,为李治灭高句丽奠定基础

    646年

    47岁

    灭薛延陀,平定漠北

    649年

    50岁

    太宗驾崩

    ——摘引自“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展”展板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此时唐朝面临哪些问题;为实现社会的稳定,唐王朝做出了哪些努力。

    唐代的盛世有着明显的起伏,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两个高峰之间,经历了高宗、武后、中宗、睿宗数十年的低迷。“载舟覆舟”君民关系的比喻在统治者中是很难得的,开元年间的各项制度建设也达到了唐代的最高成就,或新制、或修订,法律法规典章格式构成了洋洋大观的完整体系。“这是一个巩固的时代,一个明智地运用皇权的时代,一个克制的时代,尤其是一个没有对外进行劳民伤财和野心勃勃冒险行动的时代。”

    ①注;崔瑞德等著《剑桥中国隋唐史》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以唐朝为例,如何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的盛世?
  • 18、

    春秋战国

    如表是某地某校的高中阶段测试题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周室地位

    诸国争王扬弃周室

    国家体制

    封君采邑

    国君权力

    世卿世禄旧制犹存

    军队组织

    军政合一贵族私属武士军队

    土地制度

    土地私有制确立

    赋税形式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社会规范

    以法为主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上无天子下无方伯               D.尊王以施霸政会盟

    E.主要根据耕种面积课税        F.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   

    G.官僚政治新集权国家形成     H.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贵族所有

    L.将相分离常备军总动员体制     J.颁布成文法,刑罚开始向法制转变

    (1)将恰当选项(字母)填置在相应空格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期,逐步形成了重“事”、主“人”、审“美”、用“意”的中国古代史书叙事风格。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注《左传》是解释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春秋》的著作之一、以记事详细、议论精辟见长,相传作者为鲁国史官左丘明。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朝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注:《战国策》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全书共三十三卷,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它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曾被斥之为“邪说”“离经叛道之书”。

    ——上述材料摘引自统编历史教科书

    (2)分析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原因;为什么说《春秋》《战国策》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叙事体系;
  • 19、2024年是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如图文物来自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下列对该文物解读正确的是(     )

    ①审美情趣受到了中华文化影响   ②贸易需求丰富中国制瓷业风格

    ③海上丝路与海外贸易达到巅峰   ④传教士为此时交往沟通的桥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0、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到清太宗时,八旗满、蒙、汉佐领共583个,后成为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支柱。八旗制度以旗统人,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八旗制度结束于1911年,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相联。以下关于八旗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对猛安谋克的继承发展   ②与清军入关统治相始终

    ③实现军政合一兵民一体   ④八旗士兵俱是满洲子弟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