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下图是汉代牛郎织女画像石,石右举鞭牵牛者为牛郎,其上三星相连者为牛郎星(河鼓三星)。石左下角四星相连成房子状,内有一女子跪坐,当为织女。左上角七星相连环绕一兔者为毕宿,石中部为白虎星座。此画像石( )
A、体现了汉代绘画注重写实 B、凸显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C、证实了民间传说的真实性 D、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成就 -
2、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秦始皇下令从内地迁往北河、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带3万户农民,约10余万人口,并给迁移民户赐爵一级。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拓展了秦朝统治疆域 D、增强了边疆防御力量
-
3、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到4世纪中期的《仪礼·聘礼》篇记录有中国古代聘礼的诸多礼仪环节。2010 年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霸伯盂记录了周王使者至霸国行聘的经过,这是目前金文所见最为详细的西周聘礼史料。据此可知( )A、金文所记内容更为可信 B、《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征 C、中国古代礼制非常完备 D、《仪礼·聘礼》记载了霸国行聘
-
4、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
5、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 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 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 -
6、中华文明之生成既非一日之功,也非一成不变。在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回顾中,考演化之路径,察历史之创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文明史上经历了多次巨大的变革,其中三次尤为重要。
第一次是殷周之变,中华民族的政治理性走向成熟;第二次是周秦之变,中华民族夯实了大一统的制度基础;第三次是近现代之变,中华民族走上了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
——傅正《革故鼎新——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
材料二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殷周之变”在政治文明领域的主要创新成果,指出中国“求变”“求新”历史传统的最主要意义。(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秦汉”或“明清”中选择一个阶段,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角度,以“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自拟标题,史实例举充分,观点陈述正确,结论合理) -
7、关税与贸易问题、国际货币问题是当今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热点,关乎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战争的血的教训,才使各国取得了这样的共识:传统的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再次走进死胡同,只有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才是促进世界经济繁荣从而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准国际性组织……它不仅一直是管理国际贸易的惟一多边贸易协定,更成为削减贸易壁垒多边谈判、解决缔约方贸易争端和规范国际贸易关系的主要国际机构,因此成为事实上的“国际贸易组织”。然而同样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最强并主导着规则的制定而在其中占有特殊地位。
——徐蓝《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二 第一阶段,国际货币形态是 ① , 以黄金作为国家之间贸易或者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各国认同的是黄金价值,在国际储备中亦采用黄金作为储备货币……第二阶段,构建 ② , 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对全世界违约,使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陈文玲《美元霸权兴衰与逻辑演进》
材料三 2001-2024年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演化趋势图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这一“准国际性组织”建立的背景,简述该组织建立后发挥的积极作用。(2)、请根据材料二相关提示信息,完成材料中①②内容的填写,结合所学说明美国“违约”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并简述材料三反映的21世纪以来国际货币格局。 -
8、近代中国人经历了“为别国修建铁路”到“自主修建铁路”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年5月10日,横贯美国大陆铁路正式通车。从此,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的通行时间由半年缩短至一周,工程被称为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遗憾的是,照片(上图是记录当时通车盛况的历史性照片)中并没有华工身影。
——据广东华侨博物馆《广东华侨历史陈列》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京张铁路的设计者詹天佑,同治十一年(1872)考取赴美国学习的“幼童出洋预备班”,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光绪三十一年(1905),詹天佑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接任之后,立即建立起一支由北洋武备学堂附设铁路工程班学员、山海关铁路官学堂毕业生以及熟练工人等组成的工程技术队伍。居庸关孔道地质地理情况复杂,平均坡度约为30‰,外国工程界有人讥讽“中国工程师能建筑铁路通过南口者,此人尚未出世”。詹天佑告诫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必欲显明其不仅已经出世,且现在存于世也”。京张铁路钢轨、客货车辆分别购自汉阳铁厂和唐山机厂,工程设计施工则全部由中国工程师承担。
——摘编自《中国近代铁路史》、《北京交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照片中并没有华工身影”是“遗憾”的理由,并概述当时华工奔赴美国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事实说明中国人修筑京张铁路的条件“现在存于世也”,扼要分析京张铁路修筑的意义。 -
9、中国对外交往与世界格局变化紧密关联,并有鲜明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已经到达莫桑比克沿海,即南纬33度以南接近好望角之地,没有郑和所开拓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路,欧洲人无法这么快地到达中国……大航海时代后,来到这一区域的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是继承了亚非原有的贸易网络,而非建立新的网络……郑和带着丰厚的礼物及明成祖“宣德化而柔远人”的外交政策,赢得了亚非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心……郑和船队给爪哇三宝垄百姓带去了红豆(相思豆),之后在当地生长繁殖,受到人民喜爱;给印尼巴厘岛带去了荔枝,该岛遂成为出产荔枝之地。
——邹振环《郑和下西洋与“郑和大交换”》
材料二 经过长期军事斗争而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在朝鲜战场上与西方国家联合体(“联合国军”)的勇敢军事对抗⋯⋯再加上美国主导的西方媒体大量不实的话语建构与歪曲的叙事表达,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有着误解……新中国需要通过话语表达,向国际社会呈现和平发展的意愿与形象……经过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对和平与合作的反复表达,和平与合作理念和原则得到了大会的完全认同,最终成为大会的最根本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
——谢迪斌、孙潇潇《新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生成与现实启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万隆会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试对郑和下西洋从背景、目的和作用三方面予以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国际社会对新中国“误解”的含义,简述“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的反复表达”的成效。(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
10、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往往莫衷一是。比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国人褒贬不一。汉代的政论家贾谊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而近代人物章太炎在1913年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以下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综合多人意见而后理性判断 B、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 C、评价历史人物应以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为出发点 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应当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
11、“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A、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 B、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已经成为普遍诉求 C、新兴民族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注重文化重构 D、西方文化直接影响着亚洲现代文化的建设
-
12、有学者指出,喷雾药、粉剂和气雾剂现在几乎已普遍地被农场、园地、森林和住宅所使用,这些未加选择的化学药品具有杀死每一种“好的”和“坏的”昆虫的力量,它们使得鸟儿的歌唱和鱼儿在河水里的翻腾静息下来,使树叶披上一层致命的薄膜,并长期滞留在土壤里。据此可知( )A、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 B、食品安全成为人类首要解决任务 C、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粮食安全问题 D、农业生产集约化仍存在一定弊端
-
13、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政府给它的特权是可以协商签订条约,发动战争,这样它就成了在亚洲的独立主权个体,到17世纪中叶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据此判断,荷兰东印度公司是( )A、具有了部分国家职能的贸易机构 B、自由贸易政策的产物 C、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D、有限责任公司的典型
-
14、“翡冷翠”是一个颇具绅士格调的城市,6世纪以来,这个城邦国家逐渐成为西方文化艺术的中心,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美第奇时代达到它在经济和文化上的顶峰,被誉为“中世纪的雅典城”。观察下图,“翡冷翠”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
15、13世纪《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规定:“凡从国王购得手工业执照者可以国王的名义,出售这种执照……任何人在织造布匹时不得在真正羊毛中夹杂着羔羊毛,倘使这样做,每匹须付10个‘苏’的罚款,一半归于国王,一半归于会长与陪审员,以酬他们的勤劳。”据此可知( )A、国王授予行会特许状,赋予一定自治权 B、行会组织管理手工业者,规范经营活动 C、行会把持城市政权,通过社区治理基层 D、手工工场走向集中,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
16、仔细阅读下图报纸,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
A、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有益尝试 B、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C、运用“三三制”原则实现民主合作 D、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7、下表为民国时期两次文官考试的情况概要。据此分析,民国文官考试( )
时间
情况概要
1919年10月
依据《考试法草案》资格限制,超过3000人应考,仅限男性报考。第一试为基础考试,内容包括经义、史论和现行法令解释;第二、三试为专业考试,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学、建筑、医药、林学、商业、水产等。录取480人。
1931年7月
依据《考试法》资格审查,应考人数2070人,其中女性20人。第一试的国文,不得用白话答题,党义不合格者不录取;第二试的分科考试有统计学、社会政策、国际公法、市政论、经济政策、外国文等12门。最终录用101人。
①呈现一定开放性和平等性趋势②包括考试、甄别两种主要方式
③以选拔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④制定专门法律,制度日益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8、观察下列组图,其主题可概括为:近代中国( )
A、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B、传统文化的转型 C、商业经营方式转变 D、早期现代化成就 -
19、有学者认为,中央地方关系因时调整是历史的规律,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辖、司法管辖深入到边陲之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助于维护国家大一统格局。下列“调整”体现中央管辖深入“边陲之地”的是( )A、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B、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 C、明朝封授西藏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D、清朝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
20、两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时人有云:“苏常熟,天下足。”明代中期以后,江浙地区手工业商品生产与城镇发展,买粮者增多,清政府从湖广地区调运粮食,商人也从这里采购粮食,运至江浙等缺粮地区,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据此分析可知( )A、粮食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B、经济重心南移至湖广地区 C、长途大额贸易开始兴起 D、工商业市镇成为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