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17世纪初,德意志仍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诸侯与诸侯之间,诸侯与皇帝之间的斗争,无时或已。在宗教改革后,诸侯分为新教和天主教两大阵营,他们之间的斗争是围绕教产问题展开的。而皇帝不甘心于自己有名无实的国家元首的地位,他一心一意想加强帝国的中央权力,削弱诸侯权力欧洲列强为了各自国家利益,也插手德意志内部的斗争。他们的介入,使德意志问题更加复杂化,德意志内部的矛盾扩大为国际纠纷,使宗教的矛盾演变为各国君主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流血冲突……这场战争不仅是宗教冲突的延续,更是各国之间权力斗争的缩影。它揭示了宗教、政治和经济利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战争的结束更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节19世纪后期的资本主义列强

    第三节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与调节

    第四节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与冲突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各国君主“扩疆拓土的流血冲突”的战争事件和发生在德意志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国际关系原则角度,概括战后“一个新的时代开始”的表现。
    (2)、阅读材料二、参考书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一章的目录,结合所学,围绕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编写章标题和章节目录。(要求:时空逻辑清晰,表述涵盖史实,包含四个子目)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55年,新首相帕默斯顿径直以枢密院的名义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正式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法令决定任命由三人组成的文官制度委员会,根据候选人的年龄、品德等情况进行文宫初选,符合条件者参加“必要知识水准”考试,考试合格者获颁证书,被分配到不同政府部门,经6个月的试用期后,再决定是否正式录用。这个枢密院令虽然将考核工作交给文官委员会,但各部门首脑仍然拥有提名候选人的权力,只要被提名的候选人没有严重问题,文官委员会一定批准通过。而且,考试内容也由文官委员会与各部门负责人商定。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等《英国通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1855年《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

  • 3、在中国漫长历史进程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帝崩,孝景帝立,而赵王遂乃阴使人于匈奴。吴楚反,欲与赵合谋入边。汉围破赵,匈奴亦止。自是之后,孝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

    ——(汉)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   高祖乃独谓澄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任城意以为何如?”澄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高祖曰:“任城便是我之子房。”孝文帝顶住了“代乡旧族,同恶者多”,毅然迁都洛阳。

    ——据《魏书·任城王澄传》和赵野春《鲜卑汉化——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调整》整理

    材料三   洪武三年(1370年)十二月中书省提议:“西北诸虏归附者不宜处边。盖夷狄之情无常,方其势穷力屈,不得已而来归。及其安养闲暇,不无观望于其间,恐一旦反侧,边镇不能制也。宜迁之内地,庶无后患。”朱元璋并不赞同,他说:“凡治胡虏,当顺其性,胡人所居,习于苦寒,今迁之内地,必驱而南去,寒凉而即炎热,失其本性,反易为乱。不若顺而抚之,使其归就边地,择水草孳牧,彼得遂其生,自然安矣。”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共二十大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据《朱元璋“以德怀之”的民族关系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献》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与匈奴间的互动方式。结合所学,简述隋唐时期为改善与南方少数民族关系采取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毅然迁都洛阳”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朱元璋针对“西北诸虏归附者”所采用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二十大以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民族工作方面新的要求。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改善民族关系的认识。
  • 4、在16世纪,一位被罗马教廷痛斥为“沉沦之子,毁灭基督教王国的罪魁”的人,指出唯靠《圣经》、唯靠上帝的恩典、唯通过信仰基督,人就能达到灵魂获救而称义。并且认为“教会最初的意义乃是在世上一切基督徒的集会,其本质并不是有形的”,因为它的首脑是基督耶稣;只有国家才是唯一被承认的社会机构。由此可知,这位“沉沦之子”的主张(     )
    A、破除信仰的权威恢复了权威的信仰 B、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C、适应了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诉求 D、强化宗教伦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 5、20世纪年鉴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古代希腊或者中世纪的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布罗代尔意在强调(     )
    A、只探索对今天有现实意义的文明 B、以文明传承的视角去探索古代历史 C、历史研究可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 D、古文明探索的意义在于解释当代史
  • 6、周恩来曾针对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指出:“一个就是共产党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多数而争取其他民主人士与我们合作。任何一个大党不应以绝对多数去压倒人家,而要容纳各方以自己的主张取得胜利。第二个特点就是要各方协商,一致协议,取得共同纲领,以作为施政的方针。”文中的“政治制度”(     )
    A、推动国民政府结束军政实施训政 B、是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有益尝试 C、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体制保证
  • 7、清朝前期对西藏的统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顺治、康熙时“政教分立”的间接管辖时期;第二阶段,康熙末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由间接管辖过渡到直接管辖的时期;第三阶段,乾隆时“政教合一”的实行与各项管辖措施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对西藏统治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对主持西藏政教事务的佛教格鲁派领袖进行册封 B、第二阶段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中央对西藏管辖 C、第三阶段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D、清朝前期在国家层面首次实现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直接管辖
  • 8、《盐铁论·刑德》指出汉代法律领域的问题在于“礼义废而刑罚任也”,其论有日:方今律令百有余篇……律令尘蠹于栈阁,吏不能遍睹,而况于愚乎!此断狱所以滋众,而民犯禁滋多也……亲服之属甚众,上杀下杀,而服不过五。五刑之属三千,上附下附,而罪不过五。故治民之道,务笃其教而已。”针对上述现象,魏晋至隋唐时期最有可能采取的调整措施是(     )
    A、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B、乡约经政府推广与法律合流而具有约束力 C、法律删繁就简,并进一步推动律令儒家化 D、法律向下普及,成为家庭和儿童行为规范
  • 9、中国古代港口城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经贸口岸、交通枢纽及文化门户的功能,如图为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通航地区示意图。关于中国重要港口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汉代派遣常骏从广州出航可以到达赤土国

    ②唐朝从广州出发经过越南可以到达阿拉伯

    ③宋代恢复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旧路

    ④马可·波罗经泉州由海路回到欧洲的威尼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 10、著名革命军将领若米尼(Jomini)将军在其写于1820年的著述中声称:“后代人看到歌曲竟然也列在军事胜利的原因之中将会感到惊奇,但是《马赛曲》的确鼓动了一代热情洋溢的青年,它鼓动人们起来革命,燃烧起战士们的勇气,鼓励他们不怕饥寒,高高兴兴地去面对危险。”由此可知,后来作为法国国歌的《马赛曲》(     )
    A、促进法国大革命理念在欧洲的传播 B、有利于促进法国民族意识觉醒 C、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法国的王权发展 D、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广为传唱
  • 11、对如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国家在近代加强法律建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国以颁布《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B、②国颁布的法律奠定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 C、③国法律体系构建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D、④国最早确立了让民众参与的陪审团制度
  • 12、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481年-843年),查理大帝时期达到全盛时期。下列关于法兰克王国制度和社会治理的说法正确的(     )

    ①皇帝通过选帝侯制度产生确定合法性

    ②皇帝以封君封臣制与封建主联系起来

    ③庄园法庭审判案件的依据是日耳曼法

    ④确立等级君主制从而进一步强化王权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
  • 13、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针对上述现象,中国提出的应对方案包括(     )
    A、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B、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C、推动建立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机制 D、践行单边主义,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的核心作用
  • 14、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领域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

    ③专门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④成功举行中国国际进博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5、如图所示为1949-198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示意图,对于图中1970-1973年出现的建交高潮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中美建交推动外交高潮的出现 C、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中国外交事业打开了新的局面
  • 16、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下列口号或方针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
    A、“五讲四美三热爱” B、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7、晋察冀画报社社歌唱到:“我们是文化艺术的劳动者,我们是思想战线的战斗员,我们用双手大脑劳作,我们用笔杆机器作战。生产精神的食粮,制造文化的枪弹,开辟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田园。劳作呵!从日出东山到星光满天。战斗呵!黎明冲破了黑暗,我们的歌声飘扬在太行山。”该社歌(     )
    A、激发了各阶级抗战的热情 B、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 C、体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有助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18、清王朝覆灭后北洋政府废除古代官员九品制,学习西方,采取文官考试制度,并在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详细地写明应试者的准考条件、考试科目以及考试流程等。该草案(     )
    A、是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B、几乎全部确定了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C、实现了允许女子参与考试的历史突破 D、明确由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 19、如图为发表于1912年《民权画报》的漫画《掌中物》,漫画上方文字内容是“咳参议院中如许代议员都是我掌中物敢多说么”。由此可知,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A、国人参政热情极度高涨 B、民主共和政体危若累卵 C、军阀混战破坏民主制度 D、南京国民政府一党专政
  • 20、1898年9月23日,日本首相兼外相大隈重信,给驻上海代理领事诸井六郎等人发电报,内容如下:“根据驻清临时代理公使的报告,北京发生了针对近来中国改良运动的一系列的政治反攻。宣布慈禧太后将与皇帝共同听政的诏书已经发出,数名显为激进的改良党成员已经被捕。”材料涉及的“中国改良运动”(     )
    A、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和地方势力的扩张 B、推动社会的思想启蒙,并促进国人觉醒 C、是近代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的里程碑 D、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上一页 166 167 168 169 17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