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表为1880—1913年英国、德国、美国三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造成英国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德国

    英国

    美国

    1880—1890年

    2.9

    2.2

    4.1

    1890—1900年

    3.4

    3.4

    3.8

    1900—1913年

    3.0

    1.5

    3.9

    A、政府忽视科技创新 B、国内自然资源枯竭 C、殖民地的反抗运动 D、美德强势崛起竞争
  • 2、1876年,比利时倡议召开了有比、英、法、德、意等国“探险家”参加的“国际地理学会议”,会后成立了“国际探险和开化非洲协会”。此举旨在(     )
    A、促进地区间学术文化交流 B、开启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C、垄断新航路国际商业贸易 D、促进非洲大陆走向现代文明
  • 3、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区别主要缘于两国(     )
    A、建国路径的差异 B、外部环境的差异 C、国家体制的差异 D、经济实力的差异
  • 4、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

    结论

    A

    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须放弃在下院的席位

    说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

    B

    史学家发现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

    反映出民众普遍接受自由、平等思想

    C

    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规定所有人都在同一法院,按照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

    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

    1871年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任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

    A、A B、B C、C D、D
  • 5、1823年,美国总统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这一宣言的实质是美国意图(     )
    A、维护拉美独立的立场 B、将拉美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C、参与欧洲事务的愿望 D、构建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格局
  • 6、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罗马教会权威、专制土义的锐利武器,进而把牛顿基于近代物理学基础上的“科学理性”推及为一般的人类理性。伏尔泰等人对牛顿学说的推崇旨在
    A、摆脱罗马教会的思想束缚 B、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C、推动近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D、以理性精神推动社会变革
  • 7、对如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B、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 C、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 D、工业革命造成英国人口的大量增长
  • 8、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大量神父的死亡导致无人主持下葬仪式,教会中的幸存者弥漫着荒淫无度的享乐之风。不少信徒转而信奉魔鬼,为了平息教徒的焦虑,教皇规定任何一个人的善行和涤罪时间都可以用金钱购买。这些现象(     )
    A、重塑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B、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复兴 C、埋下了宗教改革的种子 D、适应了理性主义的发展
  • 9、中世纪,大多数欧洲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良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表明当时欧洲人(     )
    A、信奉民族主义 B、支持文明多元面貌 C、信仰自由平等 D、民族国家观念淡薄
  • 10、11——12世纪的西欧城市中,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都是商品的私有者和交易者。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因而吸引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这说明城市的兴起(     )
    A、刺激了庄园经济商业化 B、提高了世俗君主的地位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
  • 11、中古时期的西欧,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的实际占有者,独立享有土地上的行政、经济和司法等各种权力。这导致了西欧(     )
    A、封臣无须效忠封君 B、庄园秩序陷入混乱 C、封建关系不复存在 D、政治上的分裂割据
  • 12、“在欧洲文化凋敝的时期,他们从被征服的亚里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并把它们翻译成自己的文字。他们还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带给了欧洲,把自己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传播到东方”。材料中的“他们”来自(       )
    A、俄罗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 13、公元前272年,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被征服的意大利人没有罗马公民权,而公民权意味着占有土地的权利和机会且具有排他性。约公元前124年,“拉丁官员法”的颁布使得意大利人在拥有本土权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一转变(     )
    A、消除了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 B、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D、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形成
  • 14、信史时代是通过书写或者镌刻记录下来而为我们所知的人类历程。两河流域的信史时代大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欧洲地中海地区则大约始于公元前1000年。由此推知
    A、文字是文明诞生的唯一标志 B、两河流域文明始终领先欧洲 C、早期文明之间相互联系密切 D、文明具有多元性和不平衡性
  • 15、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伴随着殖民扩张,由资本主义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这个世界体系中,世界经济体分成了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的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则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其农业依旧在原始技术的低效率基础上停滞与徘徊,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国在外来的现代生产力的冲击下呈现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面对欧美带来的工业文明和侵略扩张的双重冲击,处于农业文明的国家一方面需要维护自身的独立,另一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向工业文明转变,实现富强,也就是要完成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

    ——摘自徐蓝《世界近代史1500-2007》

    材料三针对“逆全球化”现象,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演讲中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为此,中国明确提出了建设新型全球化的主张和行动纲领,认为新型全球化的推进方向是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其价值追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平台是“一带一路”建设。

    ——摘编自冯维江《认清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

    (1)、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序号所示航线对应的航海家(船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边缘区和半边缘区”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波斯帝国的统治范围广大,有些被征服地区沿用当地的统治制度。大流士(波斯帝国皇帝)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这种由王室发行以保证其纯度的钱币铸造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

    ——摘编自马克直《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1、图2和图3中的相关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波斯帝国大流士为维护统治采取的措施。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
  • 17、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由此可知(       )

    ①两者都以和平方式开展对外贸易

    ②哥伦布航海以殖民扩张和掠夺为目的

    ③郑和航海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为目的

    ④郑和航海是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下列有关中古时期(5~15世纪)世界区域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欧国家普遍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 B、西亚阿拉伯帝国实行封君封臣制和农奴制度 C、非洲先后兴起了玛雅、阿兹特克、印加文明 D、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玉米、花生等作物
  • 19、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此举
    A、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B、打破了世界隔绝状态 C、加快了工业革命进程 D、促成了生产方式变革
  • 20、14、15世纪南部非洲最强盛的国家是(     )
    A、阿克苏姆王国 B、摩加迪沙 C、马里 D、津巴布韦
上一页 145 146 147 148 1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