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天祥抗元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受到了____的影响(     )
    A、黄老之学 B、道教思想 C、佛教思想 D、程朱理学
  • 2、隋文帝改革地方官制,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吏都由吏部任免,每年进行考核;州县佐吏三年必须更换,不得连任,而且必须使用外地人。隋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地方官员贪腐行为 B、推动各地政治力量均衡发展 C、确立起权力的制衡体系 D、防止豪强大族干预地方政事
  • 3、《魏书》开篇述“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这一论述
    A、表明华夏认同政治伦理的强化 B、加剧了分裂割据局面的发展 C、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D、影响了后代史书编纂的思想
  • 4、西汉武帝设置州刺史,刺史为监察官吏,品秩较低,其中业绩卓著者,有机会升为郡守。东汉灵帝时期,改州刺史为州牧,位在郡守之上。 州牧多由地方豪族出任,且掌管一州军政大权。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地方机构日益重叠 B、行政中枢权力的转移 C、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D、监察职权的逐步扩大
  • 5、秦律中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有具体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门别类处理。秦律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接受处罚。这些规定(     )
    A、反映秦朝法律轻罪重刑 B、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C、说明秦朝残酷剥削农民 D、说明铁犁牛耕逐渐普及
  • 6、西周青铜器豆闭簋(豆闭为人名)的铭文记载了周穆王册命豆闭为俞国司马的事迹。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周天子(     )
    A、开创了中央集权 B、干预了诸侯内政 C、打破了宗法制度 D、废除了分封制度
  • 7、据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已在四十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炭化稻谷或茎叶的遗存,尤以太湖地区最为集中,其测定年代较亚洲其他地区出土的稻谷为早。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种植业成为主导性经济活动 B、太湖地区农业技术最先进 C、水稻是新石器时代主要作物 D、中国稻种具有独立的起源
  • 8、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地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结合某一具体时期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 9、自古以来中国通过不断丰富的边疆治理理念、 方略和策略,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 个人身份、 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

    ——摘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二:汉初,汉高祖赠送黄金、丝绸给匈奴,开始采取“和亲”政策以谋求和平。汉文帝时,匈奴黄当桀龙二人来降,朝廷册封二人分别为弓高侯和襄城侯。汉武帝时期,汉军三次打败匈奴后,于其地建置酒泉、武威郡,嗣后又从中分置敦煌、张掖二郡。

    ——姚大力《河西走廊的几个古地名》

    材料三:唐朝太宗时,征伐平定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朝廷拜其首领为都督、 刺史、将军等,并赠予大量帛与彩缎。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赐婚给突厥首领等赐婚事例,达十余次之多。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

    材料四: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今四川松潘),……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退兵,再派使臣求婚。……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 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西汉和唐朝政府巩固北部边疆的相同措施。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对吐蕃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
  • 10、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科举制度研究》里提到“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阐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材料二     

    (1)、选官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实行的主要选官制度,并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并简述该制度的意义。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中,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这一时期充满了不平常的事件,在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各种派别的兴起,这是墨子、庄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时代。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中国哲学的各种派别的兴起”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思想流派相互“争鸣”的原因,并指出各派别围绕的中心问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派的兴起和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
  • 12、《九章算术》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共收录了246个问题,涉及农业生产、造酒等手工业生产、工程量的计算、劳动力的分配、运输及利息的计算等等,几乎包括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解决这些方面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方法。材料体现出《九章算术》具有(     )
    A、创新性 B、系统性 C、理论性 D、实用性
  • 13、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减轻人身依附关系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 14、“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核心素养之一。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高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A、五代十国的更迭 B、安史之乱的影响 C、君主暴政的危害 D、黄巢起义的破坏
  • 15、《宋书》记载:“江南……至于元嘉(424年—453年)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扁(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北民南迁充实了劳动力   ②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推广

    ③南方政局的相对稳定   ④国家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出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东汉光武帝于尚书台设尚书令、尚书仆射、六曹尚书各一人,分掌各项政务,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形成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的政治格局。这一变化说明光武帝
    A、沿袭西汉中朝制度 B、吸取王莽改制教训 C、加紧对地方的掌控 D、强化专制主义皇权
  • 17、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权力运行机制
    A、有助于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 B、极大地削弱了君主专制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民主观念渗入到政治体制
  •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行省制
  • 19、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不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下列制度与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相关联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士族制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路·桥梁为开拓市场、追求利益,古代商人和商队不惜穿越荒漠戈壁、征服山川海洋,一条条商路在不同时代被开辟出来。下表为其中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商路的概况。

    名称

    概况

    丝绸之路

    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通道,中国丝绸、陶器、铁器、养蚕缫丝、中医药、四大发明等不断出口,棉花、苜蓿、西瓜、佛教、袄教、杂技、魔术、音乐等分别从不同方向传入中国。

    运锡之路

    起初,西欧的运锡船从大西洋沿岸经直布罗陀海峡,渡过地中海,到达希腊。希腊人失去对地中海的控制权后,运锡船沿塞纳河转陆路,再连接莱茵河、多瑙河的运输线路。

    小麦之路

    又称罗马大道,是从亚历山大港到廷吉斯(今摩洛哥北部重要港口丹吉尔)的沿海大道。这条商路每年有大量小麦从北非运往罗马,成为“罗马帝国的谷仓”。除小麦以外,商路上还有象牙、珍珠、沥青、紫染料等商品。

    香料之路

    胡椒、丁香等香料从爪哇岛装船经中亚、西亚到东非、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至此又连接上了罗马大道和地中海航路,再进入欧洲。

    琥珀之路

    这是一条纵贯欧洲的商路。从波罗的海沿岸的柯尼斯堡经下易北河和下莱茵河,再沿日内瓦湖到达罗纳,接着南下到希腊的马希利亚。古人非常珍视琥珀,用其制作珠宝等。

    ——据杨守业《世界古代商路的兴衰与启示》

    (1)、世界古代商路有哪些特点?
    (2)、分析“商路·桥梁”作为标题的合理性。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