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江苏省丹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 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夺取政权,通过改革,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他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的强国;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亲政,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发生上述事件的诸侯国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2、 1989年在江西新干县发现一座大型商代墓葬,其中出土青铜器480余件,包括礼器、兵器和生活用具等,其数量之多、铸工之精为江南地区所罕见。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的两个商代的大祭祀坑,也出土了大批青铜器。这体现了( )A、青铜器普遍应用于生活中 B、江南是商代的经济中心 C、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形态 D、商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宪政体制,即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与国家生活融为一体,支配着政治权力形成和行使的过程,规范社会各个领域全过程的政治体制。构成宪法的各个部分以其不同的形式规范社会共同体的价值、人权的基本要求、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权力机关构成方式及其运行机制。宪法在社会政治现实中配置政治权力,影响和决定着政党政治的运行方式和机制。在宪法规定的各项内容中,同样的国体,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不同,其政权组织方式不同,由政党组织政府、执掌政权的方式和途径也各不相同。
——摘编自周淑真《宪政体制与政党政治的关系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律、令、格、式为主体的成文法体系。唐朝的“律”基本是刑法,“令”是有关国家各项制度的规定,“格”是将皇帝诏救整理为具有永久法律效力的法规,“式”是政府机关的施政细则,四者分工协作、相辅相成。唐高宗永微四年还颁布了对律进行解释的《唐律疏议》,与律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唐律维护等级制和家族制将对官员及其亲属的优待公开清楚地写在法律上;同时,唐律也要求官吏依法行使职权、恪尽职守,违反者要处罚。唐玄宗以后,不再大规模修订律、令、格,式,而是采取颁行《格后敕》的简便立法形式,来应付日益复杂且多变的社会问题。《格后敕》与律、令、格、式并行,地位逐渐重要,最终发展为五代及北宋的《编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11世纪起,西欧的日耳受法和宗教法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纠纷和众多的社会问题,已显得无能为力,罗马法体系便在这种情况下复兴起来,罗马法的复兴以注释法学派的形成为开端,该学派采用神学家们的“经院方法”来研究罗马法,对古代罗马法文献进行考证、注释、解说、概括和阐述。13世纪后半叶起还产生了评论法学派,把罗马法的原则运用到现实各种社会关系之中,转化为现实的法律。他们还把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受习惯法、封建法和城市法等结合起来,形成了欧洲大陆通用的法律。来自欧洲各地的法律学子汇集于注释法学派和评论法学派所在的波伦那大学,这些学生回国后从事罗马法的研究和传授,使罗马法复兴运动扩展到整个西欧,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民法法系。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得以在西欧复兴的原因。(3)、列举新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成就。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的出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才能,因此,无论是官宦、世家之子,还是贫贱、下人之后,均可同场应试,试卷经弥封、誊录后,除试卷所反映出来的才能高低外,已无任何差别,亦即是说,所有的应试者均站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正是这种公正和平等,保证了官僚阶层始终不断地有新鲜血液予以补充,从而也保证了官僚阶层的精英地位。而大量庶族寒门弟子在这种公正、平等观点的影响下,通过“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有的甚至还跻身高官显要,这一现象自然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冲刺科场的热情。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社会进入了近代以后,人们对读书做官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古往今来读书做官为人生第一要务,今乃视为畏途”,随着读书做官信仰体系的崩溃,许多人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也渐趋冷漠,更有视功名如敝帚的。现实生活中商业利润的巨大诱惑是那样地吸引人,连读书人也“往往羡慕商人,以为吾等读书,皆穷困无聊,不能得志以行其道,每至归咎读书”,故“凡为聪慧子弟悉为商贾,不令读书”。1905年4月19日《中外日报》报道了广东科试情形:“本届科试,广府属各县循例考试,而应试者无不因之大减。其中人数最减少者,以番禺为最。昨该县初复时,与考者不过八百余人,以视往岁人数众多,殆有天壤之别。”
——摘编自杨齐福《近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与科举制度的解体》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人们对科举的态度及形成原因。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员的选拔和任命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的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体系。它的萌芽可以溯源到春秋战国之际出现的君主集权专制和由家臣过渡来的早期职业官僚。春秋末,一部分卿大夫夺取政权,做了新诸侯国君。进入战国后,诸侯国君们为适应封建经济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全面掌管了土地的征税权及任官赏爵等权,排除贵族对地方的世袭统治。于是,诸侯国君逐渐演变为集权专制君主。国君们还沿用和发展春秋中后期部分卿大夫家臣享受俸禄、为主人效力之例,按照“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原则,罗致和组织了一批新的职业官僚队伍。
——摘编自李治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成熟时期。官僚按职能分工设计、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的特点充分得到体现。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军政和行政分离,设立了财政使司,宰相仅被定位为行政首脑。宋代还建立起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另外,知识阶层成为统治者主要来源,深刻改变了古代中国政治体系的官员结构。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等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萌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官僚制度“成熟”的表现。 -
7、 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宣传画。该活动得到了群众 的广泛响应,“五讲四美”也成了当时人们所传诵的经典口号。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①精神文明建设需与物质文明建设相适应
②该活动表达了广大群众对“美”的追求③学生是社会道德教育的主体
④该活动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下表是关于某部法典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此法典出自( )
第二章法的渊源(14)
第一节制定法(14)
法律(Lex) 和平民会决议(plebiscitum)
元老院决定(16)
皇帝谕令(16)
A、古代希腊 B、古代中国 C、古代罗马 D、古巴比伦王国 -
9、罗马法被称为“世界共同的法律”,是世界性的模范法,后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是按照罗马私法的模式建立的自己的法律制度,从而构成了所谓的“罗马法系”或“大陆法系”。这反映了罗马法( )A、是近代民权理论的起源 B、为近代国家的法律制定所借鉴 C、具有世界性法律的特点 D、与欧洲大陆法系互为表里
-
10、 乾隆十九年(1755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杀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初劝他们自己调解,后因英国坚决要求,官厅始理问。倘若中国人杀了外国人,官厅绝不偏祖,总是杀人者抵死。这反映了( )A、中国司法主权的逐步破坏 B、政府官员的法权意识淡薄 C、古代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 D、清朝维护国家形象的决心
-
11、 如图为《明律》的部分规定。它反映出统治者重视通过立法( )
盗卖、换易、冒认及侵占他人田宅,若系强占,最高可判处杖一百,流三千里“占田过限”“欺隐田粮”者,“其田入官,所隐税粮,依数征纳”“凡伪造宝钞,不分首从及窝主,若知情行使者,皆斩,财产入官,告捕者官给赏很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
A、加强皇权专制 B、保护商品经济 C、打击地方豪强 D、维护经济秩序 -
12、学术界根据大批16世纪西方传教士留下的文字、1570—1870年间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78种英文版论文和专著、以及当时欧洲各国的杂志——如:欧洲主要英文媒体《绅士杂志》《伦敦杂志》《雾杂志》《手艺人》等刊登的关于科举制的大量文章等史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对近代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但著名学者侯建新教授却认为:“科举制度后来虽曾引起近代西方贤达的关注,但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因此不能得出英国文官制度受到中国科举制影响的结论”。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侯建新教授是学术权威,我们应该遵从其观点 B、应该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投票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C、只要找到更多的一手史料并借助大数据技术,这一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D、研究历史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对材料进行考证和解释
-
13、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19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文官进行了重大改革,1870年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近代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A、最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政府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
14、 18世纪末以来,“东学西进”使得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1000多年 B、西欧文言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 C、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 D、四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
-
1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倾领国而雄诸侯”,其主要原因是( )A、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 B、工商业和城市繁荣兴盛 C、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D、都江堰促进了农业发展
-
16、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到2016年各省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退出历史舞台。由此可见( )A、户籍改革推动了管理体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B、建立二元户籍制度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主的广泛性 D、二元户籍制度的消失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7、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
“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
A、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C、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 -
18、 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此项制度是( )A、雅典的城邦民主制 B、罗马的贵族寡头制 C、英国的议会君主制 D、法国的等级君主制
-
19、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颁行“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国任官者,其地位低于中央官吏,且不得任中央官吏。此外,武帝还以诸侯王所献“酣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由,夺爵削地。这些措施( )A、沿袭着秦朝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引发了七国叛乱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好年代”
19世纪晚期至一战爆发前,法、英、美、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局相对稳定,社会各个领域迅速发展,被西方一些学者称作为“美好年代”。但是,另外一些学者对此表示反对,认为“美好年代”与事实不符。
“美好年代”中的巴黎
时间
事件
1872
巴黎人口达到185万
1874
麦克马洪作为第三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入住爱丽舍宫
1875
巴黎歌剧院正式开放
1879
在巴黎安装第一个电话系统
1883
成立第一个女子高中——菲妮罗高中
1884
法律强制要求街道安设垃圾桶
1885
市议会允许妇女在巴黎医院担任实习生
1889
出版第一本电话簿;博览会参观人数达到2500万人
1895
第一家老佛爷百货开业
1897
第一座电影院开业
1900
第二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地铁1号线开通;法律通过允许妇女从事法律工作
1905
第一个地下公共厕所在玛德莲广场开放
1906
巴黎人口达到272万
1907
第一位女士获得在巴黎开出租车的执照
1909
巴黎建造第一条汽车单行道
1912
巴黎举办第一届世界网球锦标赛
——据滕子辰《 “美好年代”巴黎的城市改造》
(1)、 巴黎是如何体现法国“美好年代”的?(2)、 你能从哪些角度去证明“美好年代”与事实不符?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