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李善兰投身洋务派官僚集团 ,积极参与洋务新政中的学术活动 ,试图以此实现他的科学  救国的理想 。1861年秋 ,曾国藩在安庆筹建军械所 ,将李善兰“聘入戎幄 ,兼主书局"。李善  兰一到安庆 ,就拿出因战乱初刊版已毁的《几何原本》等数学书籍 。李善兰的科学著译 ,特别  是他的数学著作 ,“仰承汉唐 ,荟革中外 ,取精用宏 ,兼综条贯"。而他业余从事的诗、文创作 , 也是内容丰富、洋洋大观 。李善兰生性豪迈 ,洒脱不羁 ,潜心科学 ,淡于利禄 。  曾国藩很赏识  他 ,“屡欲列之荐牍 ,皆力辞"。他痛恨贪官污吏 ,在晚年所写的《陈君锡麟行状》中 ,表彰为官  清廉、体恤民情者 。晚年 ,他虽年授三品卿衔户部正郎、广东司行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  京 ,但从未离开过同文馆教学岗位 ,也没有中断过科学研究工作 。在他去世前几个月 ,还在  写新的数学著作《级数勾股》。

    ——摘编自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李善兰成为著名科学家的条件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李善兰对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贡献 。
  • 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中美作为同盟国在对日作战中彼此照应 ,互为战略支持 ,共同为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的对日 空战贡献了各自的力量 。1941年 6 月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 ,苏联因忙于对德作战 , 对华支援减少 。太平洋战争初期 ,美军虽想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空袭 ,但由于距离遥远以及技  术方面的原因难以实现 。  美军希望利用中国境内的基地实施这一 战略 。   日本作为共同敌  人 ,促使中美结为同盟 ,开始了军事上的密切合作 。  美军利用中国提供的基地实施对日本本  土的空袭 ,极大地震慑了日本朝野 ,动摇了日本军国主义对战争的信心 。作为同盟的中美两  国国力相差悬殊 ,但双方的军事合作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援助与被援助关系 ,更有基于共  同战略利益和各自优势的彼此照应 ,体现了互为战略支持的合作关系 ,中美两国的相互战略  支持不仅对中国战场而且对整个太平洋战场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袁成毅《从对日 空战看中美相互战略支持》

    (1)、根据材料 ,指出二战中中美两国互相战略支持的原因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中美互相战略支持对二战结束的积极影响 。
  • 3、[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海山汗(元武宗,1281~ 1311年)对严重的财政危机的反应,不是根据他的下属官员的 不断建议采取缩减开支和裁减冗官的政策,而是做了一个鲁莽的尝试:重建尚书省以增加税 收 。 虽然中书省还应处理政府的主要事务,而尚书省只应负责与财政改革有关的各项政策, 但是新建的尚书省很快就剥夺了中书省理财、用人和司法等最重要的权力,并被赋予更大范 围的决定权 。所有的行中书省都改名为行尚书省,尚书省的触角通过它们直达全国各地 。 总的说来,尚书省及其设计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早在忽必烈朝建立尚书 省的尝试开始,已充分证明了这是不得人心的举动,并留下了高压和盘剥的公众印象 。无论 如何,此项改革并没有机会展现结果,因为它仅仅实行了 16个月。

    —摘编自崔瑞德《剑桥中国辽宋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原因及特点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海山汗设置尚书省的影响 。
  • 4、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不能否认的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反映了  二战以后的世界现实,在国际关系史上,雅尔塔体系是继成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  尔赛— 华盛顿体系之后对世界和平与战争状况有着重大影响的国际体系 。从雅尔塔体系的  建立背景和内容来看,该体系同样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 。  当它们对东欧、巴尔干 、 中国及远东其他地区进行安排的时候,既不与当事国协商,也不考虑当事国的利益 。雅尔塔  体系的历史进步性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且这些影响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消失, 而是留给冷战后的世界以及 21世纪的宝贵遗产。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 ,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 ,持理有据:论证充分 ,表达清晰。)

  • 5、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大约从宋代开始 ,贵贱与贫富脱离开来 ,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门第大族的支配和庶 民专业的贵贱之分 。在科举制与政权的紧密结合下 ,读书人居于最高贵的位置 ,他们不认为 贫穷涉及道德问题 ,甚至甘心安于清贫 。 而这个阶段 ,社会积累了相当的财富 ,随之带来经 济思想层面的变化 ,而贫民作为一个阶层首次被政府所"发现。宋政府开始尝试制定一 些 长期济贫的政策 。 由家族或政府创立的非宗教的感善组织开始出现 。这些感善组织与以往 的宗教感善组织有很大不同 ,着眼于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 范仲淹本人出身贫寒 ,读书时每 日只能以粥果腹:富贵以后 ,他依然生活简朴 ,只有在宴请宾客时餐桌上才会出现多种肉食。 他的改革方略也包含着"厚农桑,"减徭役,等降低社会底层贫穷程度的措施 。 范氏义庄是范 仲淹及其后人以自身力量体恤族人 ,以家族纽带解决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问题的尝试 。抛开巩固宗族的目的之外 ,是对政府济贫政策的支持 。 因此 ,义庄也受到了政府的欢迎、支持 和保护。

    —摘编自百度百科《义庄》

    材料二:英国从都铎王朝(1485~1603年)开始 ,流民和贫因问题严重成胁到社会的稳定 ,因 而  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 ,产业工人的出现以及社会  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 ,英国于 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在保障项目方面包括了从生、老 、 病、死、伤、残 ,到各种收入保障和医疗服务 。  为最大程度增进社会福利 ,实现社会收入的合  理分配 ,缓解社会贫富差距的矛盾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对公民提供基本保障的基础上提  供的与公民收入相联系的保障 ,坚持公平为第一原则 。公民工作岗位发生变化 ,更换顾主 ,

    福利水平不会受到影响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高税收、高消费、高福利基础之上的, 由政府作为支配主体,提供大量资金。

    —摘编自朱敏《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范氏义庄产生的原因及其目的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
  • 6、下面是关于美国两党制的两幅漫画 。其体现的实质是 ,美国(   )

    A、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的缺陷 B、贯彻了分权与制衡的基本原则 C、政治势力各方力量的博弈 D、两党所代表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三幅油画分别是《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毅然发动南昌起义,开始了探路历程。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式道路又走不通,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开辟出了正确的革命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的失败,使革命到了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正确的领路人,挽救了革命。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以“探路一开路一领路”为线索,对中国共产党1927—1936年的革命道路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鸦片战争前后是发轫阶段;戊戌维新时期是大力提升阶段;辛亥革命时期是进一步高涨并结出宝贵果实阶段。探索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内涵及其发展的阶段特点,不仅将推进中华民族精神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而且对于深化近代历史进程的认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陈其泰《中华民族在近代的觉醒》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来领土和主权的丧失,直接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此后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恢复丧失领土和维持固有疆域的领土战略。在此过程中,国家疆界的确定成为民族国家形塑的重要一环。由此观之,地理因素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之影响既深且远。梁启超是中国民族主义的核心人物,纵观其民族主义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历程,无不伴随着地理空间的变化和关于异国他族知识的增长。

    ——摘编自朱晶《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觉醒的“发轫阶段”和“大力提升阶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觉醒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在民族关系上主要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

    ——摘编自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材料二: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宋朝十分重视对西南地区的经营管理。宋代是广西历史上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广西区内的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发展速度较慢,同时,区内不同地方的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宋王朝对广西境内不同地区的治理策略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调整。在桂西北地区,宋王朝主要采用“以夷制夷”的治理方法,通过设置羁縻州、县、峒来管理地方。

    ——摘编自韦负《论宋王朝治理桂西北民族地区的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变化以及汉朝边疆治理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在桂西北采取“以夷制夷”治理方法的原因,并分析治理西南边疆的影响。
  • 10、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共产党要走(   )
    A、城市中心道路 B、统一战线道路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国共合作道路
  • 11、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稣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阶级的产生 B、世袭制的确立 C、私有制的出现 D、早期国家的诞生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晋南朝以来,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皇权主要依靠士族支持,以致皇权极不稳定。隋朝建立后,为了防止“关陇集团”等士族势力过分强大,实行了“偃武修文”的政策,通过文学、才能等治理国家的专门文化知识,选拔青年才俊参与新政权的管理。唐初科举考试限制浊吏、商贾子弟应举,但中晚唐的这种限制逐渐被打破。唐代按照诸府州文化程度、人口数量等因素分配各府州的解额,以照顾边远落后地区举子参加科考。

    ——摘编自金滢坤《科举制度创建对选官制度变革的影响》

    材料二: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的传统文人群体,“他们不仅疏离了国家,也游离了社会,成为无所依附的自由漂浮者”,士绅阶层遇上了从未有过的无比严重的生存危机。他们逐渐开始认识到不需要依附统治阶级,开始自觉地、主动地参与社会。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热潮的出现,大量新式知识分子崛起。同时,科举的废止,使一部分无钱无势的知识分子改而投笔从戎。进入20世纪初年后,中国社会掀起了一股秀才从军热,大批有文化的青年涌入新军。

    ——摘编自王莹莹《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科举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废除科举制产生的影响。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达·芬奇用艺术形象向欧洲中世纪压抑人性的神学统治和和禁欲主义宣布:人从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它不再是徒有形质,没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向人微笑了!所以《蒙娜丽莎》具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蒙娜丽莎》如亮丽的玫瑰刺破了午夜的黑暗与沉寂,给人们的心注入一缕芬芳与希望,成为欧洲人结束中世纪漫长痛苦生活的标志。

    ——《人性的觉醒与写实风格的复苏——浅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油画》

    材料二:马丁·路德改教时,大力提倡四大原则:“人人为祭司、人人有召命、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他认为每个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而上帝对人的呼召也是平等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为突破欧洲中世纪的黑暗,迎接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材料三:18世纪开创了人类的启蒙理性。卢梭在这一时期,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挑战旧制度,傲视传统观念,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在对社会理论的探讨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上,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敢,歌德曾评价:“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1)、材料中一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蒙娜丽莎》创作的时代背景。
    (2)、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伏尔泰和卢梭的主要观点,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
  • 14、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发达的制造业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后期)英国的海外贸易是建立在国内制造业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外贸易的扩张大概对于国内产业环境具有相对更大的影响……早在18世纪最后25年的辉煌创新之前,英国制造商在技术上已经领先于法国人……正是这些技术创新使英国工业不仅在规模上绝对大于法国,而且较之法国的工业部门效率更高。

    ——《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近十多年来,MADE IN CHINA遍及世界,很多人把世界工厂的挂冠送给了中国。但我们的制造业承接了大量西方转移的产业,并不是在原创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因此,MADE IN CHINA也成了廉价低端产品的代名词。这让国人难以接受。

    ——《中国与世界工厂说再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后期英国制造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年后德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MADEINCHINA能够遍及世界的主要原因,并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制造业的努力方向。
  • 15、【地图中的历史】

    材料:历史地图兼具历史和地图的双重价值,在研究和教学中拥有独特的地位。历史地图也是浓缩的历史,能够直观、简明地反映客观历史进程。

    图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

    图2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

    图3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

    图4三大战役示意

    选取上述材料中两副或两副以上的历史地图,以“地图中的历史"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年9月《人民音乐》于北京创刊,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该刊以“音乐评论”为主,其中包括理论研究,音乐知识、活动、报道等内容。解放初期,音乐界围绕民族传统的“土唱法”和欧美技法的“洋唱法”展开争论。1956年,文艺界积极贯彻“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这一思想任务,就民族传統唱法和西洋唱法的结合及发展展开讨论,最终达成“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的共识。除此之外,《人民音乐》频频发表文章,探讨“音乐与政治””生活与技巧”“内容与形式”“创作与批评”等关系,一些人认为生活经验在音乐创作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作曲家贺绿汀则指出体验生活“必须与具体业务相结合才能收效最大”。贺绿汀主张音乐是最需要技术锻炼的艺术,一些人则主张“当前音乐创作中政治水平不高是极其严重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试论音乐“革命化”和“民族化”"“群众化”的关系》,指导了新的艺术风向。20世纪80年代,以“主旋律”为代表的官方艺术,以大众、流行艺术为代表的民众艺术,以“学院派”为代表的“精英艺术”三足鼎立,音乐界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摘编自张雯雯《人民音乐>与中国当代音乐批评(1950--2010)》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影响我国音乐发展的因索。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文艺与时代”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19世纪德意志与日本国家发展进程

    德意志 时间(年) 日本 时间(年)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
    实行开明专制,改革军事
    1740—1786 德川幕府两次幕政改
    革,发展经济
    1716—1745
    1787—1793
    拿破仑解散神圣罗马
    帝国
    1804 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
    反幕起义
    1837
    1848年莘命席卷德意志 1848 美国佩里舰队两度来
    日,叩开日本国门
    1853—1854
    俾斯麦任普鲁士宰相,提
    出“铁血政策”
    1862 高杉晋作夺取长州藩
    实权,提出“开港讨幕”
    1865
    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统
    一德意志,德意志帝国
    建立
    1864—1871 戊辰战争推翻幕府,明
    治新政府成立,推行
    “三大政策”
    1868—1869
    《非常法》颁布,严禁传播共产主义思想 1878 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确立天皇为中心的君
    主立宪制
    1889
    柏林会议召开,与列强商
    讨瓜分非洲
    1884 《教育敕语》颁布,推行
    忠君教育
    1890
    威廉二世即位,推行世界
    政策,积极对外扩张
    1888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工业时代德日两国发展”为主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写明看法,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欧洲各主要国家出现了各类社会主义思想,英国的工联主义、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德国的拉萨尔主义等影响较大,各个思想理论体系的出现深深地影响着工人阶级的斗争,工人运动由盲目自发的阶段过渡到理论指导之下的自觉斗争阶段。同时,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各资产阶级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公民的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工人阶级利用合法权利,成立组织,参加选举,举行集会、罢工、游行等。但是他们在斗争中更加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对长远的政治斗争目标则缺乏关心,针对政府的政治暴动十分少见。工人阶级的斗争还要求加强国际间的联合协作,出现第二国际。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每一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都或多或少地取得胜利。

    ——摘编自郭春生《试述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特点的变化》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承担起了工人运动领导者和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了开展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和要求。党成立后不到半年时间,领导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政治影响。我国工人阶级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并建立了卓越历史功勋。

    ——摘编自福建省总工会《党史上的工运记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工人运动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最重要的特征及其意义。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籍中关于明清之际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资本主义萌芽情况

    记栽 出处
    (景德镇)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
    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
    〔明〕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
    (松江)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
    者,白银动以数万计
    〔清〕叶梦珠《阅世编》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
    各无异议
    〔清〕《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描述

    结论 出处
    较多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并指出其出现的经济因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发展过程所受到的来自政权的影响。
  • 20、20世纪30年代,一曲《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淞沪会战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