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透视法是15世纪欧洲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理论,又称“数学透视法”,在绘画和浮雕创作上掀起划时代的技法革命。哥白尼曾说“日心说”是按透视法合理构建的宇宙空间结构,伽利略也说他发明天文望远镜受到透视法的启示。由此可见( )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引入了科学方法
②透视法理论的出现标志欧洲近代科学兴起
③艺术理论和实践促进了近代科学研究发展
④透视法成为了近代天文学革命的核心理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2008年,时任希腊总理在一个拜占庭艺术主题展上致辞,强调拜占庭的遗产“不但被欧洲人分享,而且也为其一度覆盖的三大洲民族的公民所分享”。能支撑此观点的是( )
①拜占庭首次统一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
②基辅罗斯的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③拜占庭文化被奥斯曼帝国全盘接受和传承
④《查士丁尼法典》推动了近代欧洲法律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3、书信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给地方总督写了大量泥版书信,命令其征收椰枣、谷物、芝麻、皮毛服装,如数上缴征收的货币,清理运河便于灌溉,为王室牧场派遣剪羊毛工人,查办官员贿赂事件,组织审理经济纠纷,协助调兵等。以上材料反映出的有关古巴比伦的信息包括( )
①行业种类多样 ②国家重视农业生产
③地方资源的所有权归总督 ④书信是国王处理事务的一种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1937年3月,毛泽东在讨论同国民党的谈判时说,谈判的方针,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的方向,而不是无产阶级做资产阶级的尾巴。如果这样,我们便要失去信仰。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决定国共和谈解决西安事变 B、中国共产党强调其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 C、抗日民主政府应遵循“三三制”原则 D、民主联合政府应由国共两党合作建立
-
5、1920年,在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成立。与此同时,陈独秀主编的《劳动界》也发文指出,“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人,竟被资本家压迫了!真是可恼!我们此时应当要去抵抗他,我们此时就应该要有团体”。这说明( )A、发动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独创的斗争形式 B、成立工人组织符合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 C、“劳工神圣”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识 D、建立工会是开展国民革命的重要内容
-
6、《史记》记有商王世系。1917年,王国维利用新发现的甲骨卜辞与《史记》《尚书》等古籍相互补正,进一步论证了商朝的历史。陈垣后来对考证方法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
①理证:“无证而以理断之者”; ②书证:引书为证,“可以补史之阙”;
③亲证:“考地理贵实践,亲历其地”; ④物证:“以新出土之金石证史”。
王国维上述研究运用的考证方法主要有(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7、《万国公法》译成中文时,某法国外交官说:“那个打算让中国人领悟我们欧洲国际法的人是谁?……他会让我们陷于无尽的麻烦之中。”另有英文报纸评论道:“我们为中国提供的武器在日后到底是会瞄准我们,还是只会转向新的征服者,现在还不好说。”这说明( )A、引入《万国公法》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B、中国社会对当时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 C、中国了解国际法将不利于列强对华侵略 D、此时国际法的应用范围只限于欧洲国家
-
8、乾隆元年所纂《山东通志·田赋志》:“任之土者谓之赋,任之力者谓之役。今则滋生人丁已免其徭,而原额之丁又编入地亩,是无所谓役也。故以‘田赋’总之。”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地丁合并征收 ②丁银数额固定 ③百姓赋役免除 ④人身束缚加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9、《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
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
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
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这说明唐代( )A、以法为教,轻视了道德礼义 B、重视家训,教化渗透至基层 C、注重判例解读,提升官员司法素养 D、强调司法实践,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
11、西汉官员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为政“廉平不苛”“存问耆老孤寡”“所部吏民爱敬焉”,后“举贤良为大司农丞……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上述材料可以印证西汉时期( )
①社会基层组织开始建立 ②中正官负责官员的考核
③政府通过察举选拔人才 ④官吏为政注重优抚老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2、古代玉器为礼之重器,孔子用玉比喻理想人格: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坚硬),知(智)也;廉(棱角)而不刿(割),义也;垂之如队(坠),礼也。这一比喻寄托了( )A、隆礼重法的精神 B、无为而治的理想 C、修身明德的追求 D、选贤任能的理念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宋文明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代四海一家,是一个包容汇聚的时期,中外变流日益繁盛,思想、史学、文学、艺术等都取得了灿烂成就,科技蓬勃发展,宋代以文立国,“市民文化”日益勃兴,艺术创作革新兴盛,科技发明创新活跃。宋代文明是唐代文明的历史延续,同时也有内在超越。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等
根据材料,结合史实,从唐宋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两个主题中任选其一,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要有“坐标”,横向有彼此文明的接触,联系和影响,纵向有沿着时间发展的轨迹。在文明发展进程中,工具是一种标志,就像里程碑,告诉我们从这一站到了另一站。人类最早大规模使用的金属制品是青铜。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总的来说,西亚的青铜器要早于中亚和中国。卜辞与考古资料的信息,透露出商王国与欧亚草原文化的广泛联系,商以来的铜镜、铜刀和马车,从纹饰和工艺上看,很多都能看出西亚和草原文明的影响。那么,中原的青铜技术是不是外来的?目前的考古发现,还不支持我们斩钉截铁地作断言,只能说中原的青铜技术有受到外来技术影响的很大可能。
——摘编自葛兆光主编《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等
材料二
“全球史”意在寻找一个笔括全球的、联系的,互动的、交往的历史。《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是一部“从中国历史的角度,问题和视角去看全球”的著作,其内容包括物质,商品贸易的往来,知识和文化的交流,人民包括海陆的移民,战争怎样造成人口和族群的移动,自然(包括疾病,气候和灾难)如何影响了人类的历史等。其中”食物”一章的主要目录如下:
何以果腹:食物的全球史
第一节:从狩猎到农耕:粮食的传播
第二节:丝绸之路上的食物流转
第三节:食物全球史上最亮眼的一幕:哥伦布大交换
第四节:四百年前没有川菜:那些刺激性的食物
——摘编自葛兆光主编《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考古发现在场史研究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写出青铜器最早发现的区域,并概括其大规模使用的意义。(2)、阅读材料二,参照“食物”一章,根据所学知识,以13世纪以来的移民为主题,编写一个章节目录。(要求:时空逻辑清晰,表述涵盖史实,包含四节子目)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非战公约(节录)
(1928年8月27日订于巴黎)
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缔约各方同意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第三条本条约由序言内所列缔约各方按照它们各自的宪法程序加以批准,并于所有它们的批准书均交存华盛顿时,在它们之间立即生效。
引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924-1933)》(注:该公约的正式名称为《美于度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最初由美、法、英、德、日、意等15个国家签署,至1933年有包括中国在内的63个国家加入。条约的主要内容为以上三条)
(1928年8月27日订于巴黎)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一战后国际治理的角度评价《非战公约》。
-
16、以茶观史,溯往知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世纪后期开始,茶叶成为汉口商业贸易的龙头。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俄商获准来华贸易。于是,晋商在福建武夷山和两湖地区购买大批茶叶,经水路至汉口集散,再向北经水陆运输至张家口,再由张家口的“外商”运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从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茶道”。在恰克图贸易开始之际,参与茶叶贸易的华商以晋商和蒙商为主,后来则几乎完全由晋商垄断。晋商在关内的大本营张家口,在明代原属贫瘠荒凉之地,物资稀缺,人烟稀少,但到19世纪时已经成为商贸聚集的重镇。
——摘编自刘再起《晋商与万里茶道》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茶叶市场究全依赖中国的局面结束了。1887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被印度超过,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动。到90年代,福州、皖南等茶叶产地依托民间力量,相继引进茶叶制造机器,形成了一个建立制茶工场的小高潮。与此同时,较具规模的茶叶改良公司也开始出现。1897年,中国最早的农业科技杂志《农学》创刊。在最初两年里,该刊有关茶叶的奏折文札、茶事报道和国外科技,占据了最大篇幅。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和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而是体制和制度的问题。
——摘编自李长莉等主编《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茶叶消费市场呈现多极发展的趋势。随着西欧国家的实力开始制弱,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相应地,印度、斯里兰卡茶叶出口一统天下的局面和英国进口大国的地位均发生了动摇。随之而起的是亚非地区的肯尼亚、越南、印尼、乌干达等国的茶业崛起,并成为新兴的茶叶消费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业复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茶叶生产量超过印度,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的产茶国。目前,中国茶叶内销市场旺盛,出口贸易在总量上基本保持世界前三的位置。此外,俄罗斯和美国成为新兴的茶叶进口大国。
——据盛敏《千年脉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前中期汉口在茶叶对外贸易中的角色,并概括这一时期汉口茶叶贸易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90年代中国在挽救茶业危机方面的新举措。结合所学,揭示19世纪后期中国茶业危机的根源。(3)、根据材料三,概述二战后世界茶叶消费市场“多极发展”的成因。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你对18世纪以来中国茶业兴衰史的认识。 -
17、阅读下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2000-201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部分)的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万亿美元)
经济体
年份
中国
印度
巴西
法国
德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2000
1.21
0.47
0.66
1.36
1.94
4.89
1.66
10.25
2010
6.09
1.68
2.21
2.64
3.40
5.70
2.48
14.99
2019
14.34
2.87
1.84
2.72
3.86
5.08
2.83
21.43
①中国在所列经济体中经济增速最快
②区城经济集团化特征显著
③所列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量均超过德国
④世界经济格局由一超独大向多极化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12世纪下半叶英国建立正常的巡回审判制度后,“巡回法庭把越来越多的重要案件从郡长手中抽走,纳入自己手中。……他们侵入到贵族领地内,甚至侵入到独立于郡法庭或百户区法庭之外的特许领地和庄园,审查它们的决定,干预它们的判决”。这些做法意在( )A、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B、扩大王室领地 C、瓦解封建庄园制度 D、强化国王权力
-
19、1902年12月25日,《北洋官报》第1期“译报第一”栏目有一段相当于“编者按”的文字“五洋六洲广漫漫,我国其中如弹丸。苍鹰疾视长蛇蟠,日砺牙角刷羽翰。各各远害谋利安,腾口掉舌辞翻澜。吁嗟!我民可以观。”据此可知,该报刊载外国新闻的目的是( )A、了解世界,挽教危机 B、开启民智,实业教国 C、分析形势,倡导革命 D、传播新知,宣扬民主
-
20、南宋陈亮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锦末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 )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 B、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 C、促使重农抑商政策转变 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