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实验室中下列物质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aCO3CaO B、Al2O3Al(OH)3 C、FeFeCl2 D、NaHCO3NaCl
  • 2、下列实验中仪器使用合理的是( )
    A、用慑子夹持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B、用坩埚蒸发食盐水得NaCl固体 C、用分液漏斗、铁架台、烧杯完成过滤操作 D、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元素的焰色
  •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氯气通入FeCl2溶液:Cl2+2Fe2+__2Cl+2Fe3+ B、氯水中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__2H++2Cl+O2 C、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OH+SO42+H+__BaSO4+H2O D、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H++HCO3__CO2+H2O
  • 4、钠、铁、铜等金属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腐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很活泼,在湿润空气中久置变质为Na2CO3xH2O B、Fe表面包裹一层植物油可以减缓锈蚀 C、生活中大量使用铝制品的原因是Al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D、古铜器表面生成铜绿[Cu2(OH)2CO3] , 说明铜在空气中腐蚀时H2OCO2参与反应
  • 5、我国在可控核聚变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反应为:12H+13H24He+01n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3H原子符号可以表示为T B、12H13H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C、24He的中子数为2 D、12H13H粒子的质量相同
  • 6、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铝制餐具可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B、应用储氢合金可解决液化氢气耗能高、储存不便等问题 C、NaHCO3可做食用碱 D、五彩缤纷的烟花所呈现的是金属元素的焰色
  • 7、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LNaCl溶液中含有Na+数目为NA B、呼吸面罩中7.8gNa2O2完全失效,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 C、1molCOCO2的混合气体含氧原子的数目为NA D、常温常压下2.24LCl2与足量的铁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 8、实验时要根据物质性质明晰原理,注意安全操作.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将用剩的钠块放回原试剂瓶中保存 B、金属钾着火用沙土盖灭 C、炽热的铁水注入潮湿模具成型 D、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验证Na2O2与水反应产生O2
  • 9、将某干燥剂(主要成分是CaO或者CaCl2)露置于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两端的物质均为碱性氧化物 B、②两端的物质都为钙盐 C、③两端物质间发生复分解反应 D、④两端的物质间不反应
  • 10、中华传统文化蕴含大量化学知识,下列关于“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为铜”的过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铁釜中的铁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C、用红色激光笔照射胆矾溶液,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D、铁的氧化性比铜强
  • 11、电解二氧化锰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自放电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源、电动汽车、无人机等领域。工业上利用碳酸锰矿(含碳酸亚铁及其它重金属化合物)通过一系列过程制备电解二氧化锰的原理如下:

    已知:在生产时对应温度下,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

    物质

    Fe(OH)3

    Fe(OH)2

    Ksp

    2.8×1039

    4.7×1017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快碳酸锰矿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有(答出一种即可)。
    (2)、氧化过程的目的是
    (3)、石灰石除铁的原理是(结合方程式回答)。
    (4)、电解是在酸性环境下进行,生成二氧化锰的电极反应式为
    (5)、在电解过程中,其中一个电极生成的气体物质可以用于制成燃料电池,若该电池在碱性条件下工作,其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6)、电解时Mn2+的浓度和酸度会影响最后产品的质量。实验室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通过滴定的方式测定过滤后溶液中Mn2+的浓度,其原理为:2MnO4+3Mn2++2H2O=5MnO2+4H+。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取过滤后的溶液10mL,稀释至100mL,取25mL稀释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用浓度为0.1000mol·L1KMnO4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时,用去的KMnO4溶液体积平均值为12.50mL。

    ①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

    ②经计算,此次实验测得的原过滤后溶液中Mn2+的浓度为

    ③滴定终点后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有一个气泡,若其它环节无误,则此次实验测得的Mn2+浓度(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想要研究氯化铜溶液的相关性质,但实验室无氯化铜样品,大家想出两种制备方案并完成有关性质实验:

    【方案一】

    用固体CuO(含少量Fe2O3)和盐酸反应:将固体CuO缓慢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得溶液A。

    【方案二】

    用铜和石墨作电极,电解稀盐酸:将两个电极和直流电源相连,插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电解一段时间后,得溶液B。

    已知:①氧化性:Fe3+>Cu2+

    ②CuCl是一种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③在该实验环境下,有关参数如下表:

    物质

    Fe(OH)3

    Cu(OH)2

    Ksp

    2.8×1039

    2.2×1020

    阳离子完全沉淀时的pH

    ≥2.8

    ≥6.5

    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中,为了制备不含铁元素的CuCl2溶液,有同学提议在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该方法(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理由是(结合方程式解释)。也有同学提议用调整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Fe3+ , 假设Cu2+起始浓度为2.2mol·L1 , 则在不损失铜元素的情况下,调整溶液pH的范围为
    (2)、方案二中,Cu电极应该与电源的(填“正”或“负”)极相连,其电解的总反应方程式为。实验过程中,有同学观察到阳极周围有气泡出现,则出现气泡最可能的原因是
    (3)、若将方案二中的稀盐酸换作饱和食盐水,发现电解过程中未有蓝绿色溶液出现,但在其中一个电极附近出现了白色固体,则生成该固体的电极反应式为
    (4)、取少量方案二中B的稀溶液于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溶液由蓝色变为蓝绿色,其原因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5)、取纯化的A的稀溶液20mL于烧杯中,加入2gKCl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由蓝色变为蓝绿色,(填“能”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该现象。
  • 13、据报道,CH4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同条件下CO2的40倍。研究CH4和CO2的转化技术对环境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是,首先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转化为CO和H2 , 然后再将CO和H2反应转化为CH3OH。

    已知:①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

    ②CO(g)+12O2(g)=CO2(g)    ΔH1=-283kJ·mol1

    ③H2(g)+12O2(g)=H2O(l)    ΔH2=-285.8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符合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常温下,CH4(g)+CO2(g)=2CO(g)+2H2(g),其反应热ΔH= , 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增大起始CO2的体积分数(增加CO2的用量),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CO2的转化率(填“提高”“降低”或“不变”)。
    (3)、若已知以下两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CO2(g)+CH4(g)⇌2H2(g)+2CO(g)    K1

    CO(g)+2H2(g)⇌CH3OH(g)    K2

    则CO2(g)+2H2(g)+CH4(g)⇌2CH3OH(g)的平衡常数为(用K1、K2表示)。

    (4)、有人提出分开处理温室气体的思路如下:

    ⅰ.将CO2转化为CO(NH2)2 , 其原理为:2NH3(g)+CO2(g)⇌CO(NH2)2(s)+H2O(g),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下列说法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有(填标号);

    A.断裂3molN—H键的同时断裂2molO—H键

    B.NH3、CO2、H2O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

    D.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ⅱ.将CH4纯化后制作成燃料电池,则在酸性条件下,该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研究发现,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按照不同的计量数之比进行反应。其原理如下:

    ①CO2(g)+3H2(g)⇌CH3OH(g)+H2O(g)    ΔH1<0

    ②CO2(g)+H2(g)⇌CO(g)+H2O(g)    ΔH2>0

    向体积恒定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和H2发生反应,温度升高,则平衡时CH3OH的平衡浓度(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不发生改变”)。若在反应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持续监测CH3OH与CO的浓度比,测得的数据先增大后减小,其先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 14、HCOOH、CH3COOH、H2C2O4是典型的有机酸,常温下,其电离常数如下表:

    有机酸

    HCOOH

    CH3COOH

    H2C2O4

    电离常数

    Ka=1.8×104

    Ka=1.75×105

    Ka1=5.6×102

    Ka2=1.5×104

    回答下列问题(以常温为研究温度):

    (1)、H2C2O4对应Ka2的表达式为
    (2)、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HCOOH和CH3COOH,其pH的大小关系为:HCOOHCH3COOH(填“>”“<”或“=”)。
    (3)、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HCOOH和CH3COOH均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其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关系为:HCOOHCH3COOH(填“>”“<”或“=”)。
    (4)、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OONa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大小关系为:HCOONaCH3COONa(填“>”“<”或“=”)。
    (5)、KHC2O4的水溶液呈性。
    (6)、将pH之和等于14的CH3COOH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性。
    (7)、在H2C2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COONa溶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8)、将物质的量浓度比为2:1的HCOOH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中,c(H+)-c(OH)=(用HCOOH及HCOO的浓度符号表示)。
  • 15、某温度下,向10mL0.1mol·L1Pb(NO3)2溶液中滴加0.1mol·L1Na2S溶液,溶液中-lgc(Pb2+)与滴加的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体积变化)。已知:Ksp(PbS)<Ksp(FeS)。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三点中Ksp(PbS)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B、b点:c(Pb2+)<c(S2−) C、c点:2c(Pb2+)+c(H+)=c(NO3)+c(OH) D、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将Pb(NO3)2溶液换成同浓度、同体积的Fe(NO3)2溶液,图中-lgc(Pb2+)换成-lgc(Fe2+),则b点会沿虚线向下移动
  • 16、室温下,有如下四种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编号

    pH

    4

    4

    10

    10

    溶液

    盐酸

    醋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氨水

    A、相同体积的①、②分别与③完全反应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①>② B、相同体积的③、④分别加水稀释10倍所得溶液pH:③<④ C、②、④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不相等 D、VaL①与VbL③混合(近似认为混合溶液体积=Va+Vb),若混合后溶液pH=9,则Va∶Vb=11∶9
  • 17、如图是常温下向10mL某浓度的盐酸(滴有酚酞)中逐滴加入0.10mol·L1NaOH溶液时,溶液的pH随NaOH溶液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原盐酸的浓度为0.10mol·L1 B、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C、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约0.04mL),继续加水至40mL,所得溶液的pH为10 D、滴定后仰视读数,则最终测得的待测盐酸浓度偏小
  • 18、1799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电池——伏打电池(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稀硫酸或海水)。如图是伏打电堆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时,电子由锌片通过湿布片流向铜片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湿布片上可能会有Zn(OH)2生成 C、该电池正极反应式一定为O2+4e+2H2O=4OH D、若湿布片所含溶液为饱和食盐水,则铜片附件有Cl2生成
  • 19、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中黄色沉淀变成黑色沉淀 B、该实验可以说明溶度积Ksp(AgI)>Ksp(Ag2S) C、反应后的溶液中c(Ag+):①<② D、②中反应为:2AgI(s)+S2−(aq)⇌Ag2S(s)+2I(aq)
  • 20、在一定温度下,向装有一定量N2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逐步通入H2 , 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0,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通入的n(H2)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表示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T2 B、NH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b>a C、相同温度下,平衡常数与投料比无关 D、b点到c点,NH3的平衡体积分数减小,是由平衡逆向移动引起的
上一页 749 750 751 752 7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