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二
①
②
③
④
⑤
三
⑥
⑦
⑧
⑨
(1)、④、⑧、⑨三种元素的常见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2)、④、⑦、⑨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3)、写出⑧的单质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②元素和④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5)、②、③、④三种元素的简单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填化学式).(6)、用电子式表示⑥与⑨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该化合物属于(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7)、镓是31号元素,镓的化合物氮化镓和砷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高电压等特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商用价值进入“快车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ⅣA族
b.为门捷列夫预言的“类铝”
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
d.元素在第四周期第ⅤA族,则酸性: ,
-
2、(1)、Ⅰ.现有以下几种物质:
① ②氢氧化钠固体 ③ ④ ⑤盐酸 ⑥酒精 ⑦熔融硝酸钾 ⑧液氯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能导电的是(填序号).(2)、写出④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 .(3)、Ⅱ. 亚硝酸钠被称为工业盐,有毒,但在肉类制品加工中又可以加入极少量用作发色剂、防微生物剂、防腐剂,在漂白、电镀和金属处理等方面有应用.已知能发生反应:
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并在方程式上面用“双线桥”经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该反应中表现的性质是;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当反应转移电子时,则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为L.(5)、误食会导致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可服用维生素解毒,维生素C在解毒过程中作剂. -
3、某无色溶液仅由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且各离子浓度相等,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过量盐酸无明显现象,且阴离子种类不改变;进行焰色试验显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未见紫色;②取操作①后的溶液,加入过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B、②中的白色沉淀只有 C、溶液中一定不含 D、由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
4、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
5、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中先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
沉淀不消失
该溶液不一定有
B
向饱和 , 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有无色气体产生
氯水中含
C
向饱和 , 溶液中通入足量 , 有白色固体析出
溶解度:
D
把绿豆大的和K分别投入水中,K与水反应更剧烈
金属性:
A、A B、B C、C D、D -
6、歌曲《青花瓷》唱道“䆖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 .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碱式碳酸铜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只有两种元素 C、该反应中铜失电子,氧气得电子 D、若有铜单质参与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7、已知① ② , ③ , 请依据上述反应判断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B、 C、 D、
-
8、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的浓盐酸与足量反应生成的分子数目为 B、与过量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溶液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D、标准状况下,含共用电子对数为
-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B、互为同位素 C、次氯酸的结构式为 D、的结构示意图:
-
10、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胶体
B.验证铁与水蒸气反应能生成
C.转移溶液
D.比较D.比较
A、A B、B C、C D、D -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B、用醋酸除去水垢: C、将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D、将覆铜板放到溶液中制作图案:
-
1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C、四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D、生铁、不铭钢、有色玻璃、碘水都属于混合物
-
13、关于等物质的量的和 ,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原子数目比为 B、摩尔质量之比为 C、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为 D、常温常压下,所占体积比为
-
14、下列药品的保存措施不正确的是( )A、漂白粉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B、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C、金属钾保存在煤油中 D、硫酸亚铁溶液加铁粉保存
-
15、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
16、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以用于纺织、造纸、制皂、制玻璃等工业 B、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 C、因为硬铝熔点比纯铝低,所以硬铝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D、茂密树林中的道道光柱,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知识有关
-
17、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研发二氧化碳捕捉和碳利用技术则是关键,其中催化加氢合成甲酸反应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且生成的甲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298K时,部分物质的相对能量如表所示。
物质
相对能量/()
-393
0
-423.9
则=。反应中应控制合适的投料比,随与的投料比增大,的转化率将。
(2)、催化加氢合成甲酸的过程中,不断升高温度,下列图像正确的是(填标号)。A
B
C
D
(3)、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合成 , 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标号)。A、(浓度熵)不再变化 B、和的物质的量相等 C、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4)、在某催化剂的作用下,和反应生成 , 同时发生副反应:。维持容器容积1L不变,按照固定投料比将和按一定流速通过该催化剂,平衡时,测得如下数据:
温度(K)
转化率(%)
甲酸选择性(%)
323
40.0
50.0
343
54.6
48.3
注:甲酸的选择性是指发生反应的中转化为甲酸的百分比。
①数据表明,升高温度,转化率提高而甲酸选择性降低,其原因是;
②323K下,与各按1mol投料,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 , 主反应的平衡常数=。
-
18、纳米氧化镁是在磁性、催化方面有许多特异功能的新材料,具有重要价值。工业上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 , 含少量、和杂质)为原料制备纳米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1)、“焙烧”中,几乎不发生反应,、、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若转化为 , 则每1mol需要消耗的物质的量为mol;生成的尾气除了 , 还有(填化学式)。(2)、“滤渣I”的成分,除外,还有(填化学式)。(3)、已知在该条件下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如下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
6.3
2.2
8.9
完全沉淀时的
9.0
2.8
10.9
上述流程中所用“氧化剂”常用双氧水,这一步不可省掉的理由是。
(4)、“试剂”是(填化学式);调节的范围是。(5)、“沉淀”形成。资料显示煅烧比煅烧更容易生成纳米材料。“沉淀”时若将更换为 , 则产生的后果是。(6)、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
19、过氧化钙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温下为白色的固体,无臭无味,能潮解,难溶于水,可与水缓慢反应;不溶于醇类、乙醚等,易与酸反应。常用作杀菌剂、防腐剂等。某实验小组拟选用如下操作与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过氧化钙。(1)、三颈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操作③中A最好选用的试剂是(填标号)。
a.水 b.乙醇 c.盐酸
(3)、该反应常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的原因分析:其一,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的产率;其二,避免氨水挥发;其三,。(4)、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试剂为。(5)、过氧化钙()产品纯度测定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准确称取产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第二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 , 形成沉淀,过滤并洗涤沉淀;
第三步:将洗涤好的沉淀用稍过量的稀硫酸溶解,溶解液和洗涤液全部转移至锥形瓶中;
第四步:因反应较慢,向锥形瓶中滴入几滴溶液,然后逐滴滴入浓度为的溶液至终点,消耗溶液。
①滴定前,滴入溶液的目的是。
②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③产品的纯度为(用字母表示)。
④若第三步用稀盐酸溶解,所测纯度(填“偏低”“不变”或“偏高”)。
-
20、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A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
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D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
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F在周期表的第8纵列
(1)、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
(2)、A、B、C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3)、D元素与同周期相邻两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B与E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关系为(用化学式表示)。(4)、E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是 , 其核外电子共有种空间运动状态。(5)、F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区,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6)、过量单质F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BC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