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工业上常以黄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 , 含有少量FeO、SiO2、 Al2O3、 CaO、Mg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水处理剂聚合硫酸铁 , n>2、m<10},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Ksp[Fe(OH)3]= 1.0×10- 38、Ksp[Fe(OH)2]=8×10-16、 Ksp[Mg(OH)2]=1.0×10-11;当某离子浓度≦1.0×10-5mol·L-1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黄铁矿烧渣的“碱浸”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至少 答两条)。(2)、“碱浸”过程中,杂质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酸溶1”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在实验室中分离出滤渣的操作名称为。(4)、“氧化”工序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5)、若“氧化”后的溶液中Mg2+浓度为0.1 mol·L-1 , 则常温下“沉铁”时需满足的pH范围是。(6)、“水解聚合”生成聚合硫酸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硬水除垢可以让循环冷却水系统稳定运行。某科研团队改进了主动式电化学硬水处理技术,原理如图所示(其中R为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A上发生还原反应 B、处理过程中可循环利用 C、处理后的水垢主要沉降在阳极附近 D、当外电路通过2mole-时,电极A上产生1mol气体
-
3、某种镁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阴离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Q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Y原子价电子数是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的原子序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阴离子中一定含有配位键 B、X与Y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相同 C、Q的氯化物属于分子晶体 D、沸点:
-
4、在两个容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均充入a mol H2S,以温度、Al2O3催化剂为实验条件变量,进行H2S的分解实验[反应为]。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曲线Ⅱ、Ⅲ表示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H2S分解的速率增大,S2的含量增大,ΔH>0 B、由曲线Ⅱ、Ⅲ可知,加入Al2O3可提高H2S的平衡转化率 C、900 ℃时,t s后达到平衡,则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s) D、约1100℃时,曲线Ⅱ、Ⅲ几乎重合,说明Al2O3可能几乎失去催化活性
-
5、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X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羧酸 B、分子式为 C、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可与溶液发生反应
-
6、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糕点制作:用NaHCO3作膨松剂
NaHCO3受热易分解
B
水质消毒:用ClO2对自来水进行消毒
ClO2具有强氧化性
C
金属防腐:船舶外壳安装镁合金
还原性:Mg>Fe
D
农业种植:铵态氮肥要保存在阴凉处
NH水解呈酸性
A、A B、B C、C D、D -
7、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2+、Ca2+、以及泥沙等杂质。粗盐提纯的操作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确认是否完全沉淀,可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 B、试剂X、Y、Z分别为过量的KOH、BaCl2和Na2CO3 C、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有两种:Cl-、OH- D、“结晶”方式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
8、含有乙酸钠和对氯苯酚(
)的废水可以通过膜电池除去,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外电路中有转移时,a极区增加的的个数为 B、a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工作时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9、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利用了沉淀转化的原理,降低龋齿的发生率 B、人体中缓冲体系起到稳定血液的作用 C、民谚:青铜和铁器“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半干半湿条件下最易发生吸氧腐蚀 D、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氯碱工业中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
10、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 (绿色)、 (紫色)。
ii.浓碱条件下,可被OH-还原为。
iii. 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
物质a
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前
通入Cl2后
I
水
得到无色溶液
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Ⅱ
5% 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Ⅲ
40% 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B中试剂是。(2)、通入Cl2前,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3)、对比实验I、Ⅱ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4)、根据资料ii,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 , 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Ⅲ中放置后的1 mL悬浊液,加入4 mL 40% 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 , 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被(填“化学式”)氧化,可证明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Ⅱ中放置后的1 mL悬浊液,加入4 mL水,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是。
④综合上述结果,分析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的可能原因:在浓碱条件下,c(OH-)和c(ClO-)均很大时,MnO被氧化为MnO比MnO转化为MnO的速率快,因而不能实验Ⅲ未得到绿色溶液。
-
11、宋代《千里江山图》所用矿物颜料绿松石中含有 , 下图呈现其部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所在位置,虚线为分界线。(1)、中共价键的类型是(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2)、下列比较Cu、Al金属性强弱的方案合理的是(填序号)。
a.比较Cu、Al分别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
b.比较Cu、Al的密度
c.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CuSO4溶液,观察是否有红色固体生成
(3)、P与②、⑦是同主族元素。i.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ii.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 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4)、④的单质与同周期金属性最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离子方程式: , ⑧原子结构示意图是。(5)、可在图中分界线(虚线部分)附近寻找___________(填序号)。A、优良的催化剂 B、半导体材料 C、合金材料 D、农药(6)、请设计实验比较①、⑤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可供选择的药品有:稀硫酸、盐酸、饱和NaHC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硅酸钠溶液,化学仪器根据需要选择),在答题卡对应的表格中填写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试管中加入CaCO3固体,
非金属性:①>⑤
-
12、利用废铁屑为原料,可制备高铁酸钾()和聚合硫酸铁()两种净水剂,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制备”过程产生 , 反应中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分离”所得副产品的主要成分为。(4)、①“操作b”中,经、洗涤、干燥,可得粗品。②由操作b判断该生产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填“>”或“<”)。
(5)、干燥品在室温下稳定,在强碱溶液中稳定,随着减小,稳定性下降,放出氧气,另一产物还可用作絮凝剂、净水剂。请写出上述过程的化学方程式:。(6)、盐基度B是衡量絮凝剂絮凝效果的重要指标,通常盐基度越高,絮凝效果越好。盐基度B的表达式:(n为物质的量)。为测量聚合硫酸铁的盐基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ⅰ.取聚合硫酸铁样品m g,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再加入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再加入KF溶液屏蔽Fe3+ , 使Fe3+不与OH-反应。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c mol/L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到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V mL。
ⅱ.做空白对照实验,取与步骤ⅰ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c mol/L的标准NaOH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到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V0 mL。
①该聚合硫酸铁样品中n(OH-) =mol。
②已知该样品中Fe的质量分数w,则盐基度B=。(列出计算式)
-
13、
某课外活动小组,取少量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用所得溶液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Ⅰ.向一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备得到胶体。
(1)写出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2)用光束照射胶体,能产生效应。
(3)如图所示是一种“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该技术可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填“属于”或“不属于”)胶体。
Ⅱ.实验室用浓盐酸(下图为该试剂瓶上标签的有关内容)配制稀盐酸。
盐酸
分子式:HCl
相对分子质量:36.5
密度:1.2 g/cm3
质量分数:36.5%
(4)用该浓盐酸配制0.20 mol·L-1的稀盐酸850 mL,量取浓盐酸的体积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填5 mL、10 mL、25 mL、50 mL)。
(5)该实验中必须用到的玻璃容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
(6)下列关于容量瓶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7)配制上述溶液时,其它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填序号)。
a.量筒洗涤后,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b.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凹液面读数
c.量筒倒出浓盐酸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d.定容时,俯视凹液面读数
e.定容时水多、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
14、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现象及结论
A
配制0.4000 mol/L的NaOH溶液
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立即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固体溶解,并获得0.4000 mol/L的NaOH溶液
B
验证钠的还原性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
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向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
若紫红色褪去,则溶液中含有Fe2+
D
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Cl-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Cl-
A、A B、B C、C D、D -
15、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Fe3+、K+、SCN-、 B、加入铝粉有大量氢气产生的溶液中:ClO-、、、 C、含大量NaHSO4的溶液中:、、、 D、在pH<7的澄清透明溶液中:、、CH3COO-、
-
16、将Cu片放入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测得溶液中Fe3+与Fe2+个数比为2:3,则此时溶液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5 B、3∶4 C、3∶2 D、4∶3
-
17、已知反应:
①;
②;
③。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X2+是XO的还原产物,B2是B-的还原产物 B、要除去含有A2+、Z-和B-混合溶液中的A2+ , 而不氧化Z-和B- , 应加入Z2 C、在溶液中不可能发生反应:8H++5A2++XO=X2++5A3++4H2O D、还原性:A2+>B->Z->X2+ -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水中通入: B、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的:2Fe2++2Br-+2Cl2=2Fe3++4Cl-+Br2 C、少量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CO+Ba2++OH-=BaCO3↓+H2O D、侯氏制碱法:CO2+NH3+H2O=HCO+NH
-
19、Z、Y、X、W、Q为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Z、Y、W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Y、Q位于同一主族,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Y、X、W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由Z、Y、X、W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B、该物质中不是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的稳定结构 C、离子半径:Y<X<W D、W与X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可发生反应
-
20、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溶液反应,观察颜色的实验。实验时,往100mL的大试管中先加40mL煤油,取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溶液(不含)使煤油的液面至橡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过氧化钠代替钠也可以观察到此现象 B、大试管下层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并可持续较长时间 C、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会上升且钠在分界处上下浮动 D、该反应同时也能说明钠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置换生成铁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