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煤制甲醇工业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化工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其主要流程分为煤气化和合成甲醇:

    Ⅰ.煤气化的主要反应:

    反应1:Cs+H2OgCOg+H2g   ΔH1=+131.3kJ·mol-1

    反应2:COg+H2OgCO2g+H2g   ΔH2=-41.1kJ·mol-1

    请回答:

    (1)反应Cs+2H2OgCO2g+2H2gΔH=________,在________(选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

    (2)在恒温恒容容器内进行反应1和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到平衡
    B. 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可能大于23
    C. 平衡时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体系中CO的体积分数不变
    D. 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平衡体系中c2COcCO2减小

    (3)研究人员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揭示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反应2的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质用*标注。该历程中决定反应2速率的步骤方程式为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s1molH2Og同时发生反应1和反应2,起始压强为0.1MPa,平衡时H2O的转化率为50%,CO的物质的量是为0.1mol,则反应1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已知KP为分压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是分数)

    Ⅱ.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为 COg+2H2gCH3OHg   ΔH3=-90.8kJ·mol-1

    (5)在其他条件一定时,甲醇的产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趋势如上图所示,其中压强最大的是________(选填P1~P4)。

    (6)在550K、P3条件下,M点所示的反应状态中甲醇的生成速率________甲醇的消耗速率(选填“>”“<”或“=”)。

    (7)请解释甲醇的产量随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

  • 2、二草酸合铜(Ⅱ)酸钾K2CuC2O422H2O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制备流程如下:

    已知:1.H2C2O4CO+CO2+H2O

    2.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难溶于乙醇。

    实验步骤:

    步骤1:制备CuO:称取2.5g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溶于水,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热煮沸,冷却,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抽滤,然后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氧化铜。

    步骤2:制取KHC2O4:将H2C2O4晶体加入蒸馏水中,微热,溶解过程中温度不能超过85℃,待充分溶解后分次加入K2CO3 , 反应生成KHC2O4

    步骤3:制备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将CuOKHC2O4混合液在50℃加热至反应充分,得到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反应结束后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再置于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并用乙醇洗涤晶体。

    请回答:

    (1)、步骤1称取2.5g硫酸铜晶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抽滤时将仪器接在水龙头上,其作用是。用蒸馏水洗涤氧化铜时,证明已洗涤干净的方法:
    (2)、步骤2溶解过程中温度不能超过85℃的原因是
    (3)、步骤3制备二草酸合铜(Ⅱ)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温度控制在50℃可以采取的加热措施是 , 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4)、将制得的K2CuC2O422H2OM=354gmol1进行热重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在C点剩余固体为K2CO3

  • 3、海洋锰结核是一种富含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资源,从中提取的金属在钢铁、电子、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其主要成分为锰、镍、铜、钴、铁等金属的氧化物。从锰结核中回收金属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还原熔炼”后得到富锰渣和粗合金。

    ②“加压酸浸”后CuCoNi元素均以二价盐的形式存在。

    ③常温下,相关金属离子(c=1mol/L)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金属离子

    Fe3+

    Fe2+

    Cu2+

    Co2+

    Ni2+

    开始沉淀的pH

    1.3

    6.5

    4.2

    7

    6.8

    完全沉淀(c=105mol/L)的pH

    3

    9

    6.7

    9.2

    9.2

    (1)、“加压酸浸”过程中加压的目的是
    (2)、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 “调pH”操作中pH的控制范围为 , 该过程中H2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电解沉积镍”的过程中使用石墨电极,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萃取剂Ⅰ为 , “萃取铜”后铜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 其中铜元素的配位数为。萃取后通过操作将其分离出来。请解释萃取剂Ⅰ能萃取分离铜元素的原因
  • 4、室温下,0.1mol/L的某二元酸H2A溶液中,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含A粒子(H2AHAA2等)物质的量分数(x)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A的电离方程式为H2A=H++HAHAH++A2 B、室温下,KaHA=1×103 C、将相同物质的量的NaHANa2A固体溶于水所得混合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HA>cA2>cOH D、pH=4时,溶液中存在cH+<cOH+cHA+2cA2
  • 5、某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化学式为CH3NH3PbI3M=620gmol1 , 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代表Pb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的杂化方式为sp3 B、图中代表I C、晶体密度为6.2×1032a3NAg/cm3 D、CH3NH3+的配位数为8
  • 6、某研究所设计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 , 含少量SiAl等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KMnO4 , 其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K2MnO4固体和溶液均为墨绿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煅烧”过程中使用到的仪器主要有蒸发皿,三脚架和酒精灯 B、“滤渣1”的成分是AlOH3 C、“调pH2”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MnO42+4H+=2MnO4+MnO2+2H2O D、“结晶”过程中获得KMnO4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 7、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CuCl2溶液,将其中的一支试管先加热,然后置于冷水中,分别与另一支试管进行对比,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C

    比较AgClAgIKsp大小

    常温下,向0.1mol/LNaCl溶液中先滴加少量0.1mol/LAgNO3溶液,振荡后再滴加少量0.1mol/LKI溶液,观察沉淀颜色变化

    D

    鉴别蔗糖和麦芽糖溶液

    分别向两种无色溶液中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A、A B、B C、C D、D
  • 8、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中含有前四周期X、Y、Z、W四种元素。基态X原子s能级上的电子数是p能级上电子数的2倍,Y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仅小于两种元素,Z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淡黄色固体,X、Z的质子数之和等于W的质子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Y>X=Z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Z C、只有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 D、W位于第四周期、第ⅡB族
  • 9、离子化合物KC8水解可用于制备石墨,其反应原理为2KC8s+2H2Ol=16C(石墨,s)+2KOHaq+H2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7gKC8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18NA B、常温下,pH=13KOH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0.1NA C、7.2g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数目为0.3NA D、每生成3.36LH2 , 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 10、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将无水乙醇加入CuNH34SO4溶液中析出深蓝色晶体

    乙醇分子极性较小,降低了CuNH34SO4的溶解性

    B

    石墨能导电

    未杂化的p轨道重叠使电子在整个碳原子平面内运动

    C

    CF3COOH的酸性强于CCl3COOH

    F的电负性大于Cl

    D

    C2H5NH3NO3的熔点低于NH4NO3

    C2H5NH3NO3引入乙基改变了晶体的类型

    A、A B、B C、C D、D
  • 11、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用三氯化铁溶液刻蚀覆铜电路板:Fe3++Cu=Cu2++Fe2+ B、海水提溴过程中将溴吹入SO2吸收塔:Br2+SO2+2H2O=2Br+SO42+4H+ C、H218O中加入Na2O22Na2O2+2H218O=4Na++4OH+18O2 D、电解MgCl2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__H2+Cl2+2OH
  • 12、环泊酚(D)是一类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其部分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A的名称为2-异丙基苯酚 B、物质A与物质D互为同系物 C、可用FeCl3溶液检验D中是否存在未反应的A D、1molB和C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均消耗2molNaOH
  • 13、丙烯腈CH2=CHCN是合成纤维、橡胶和树脂的重要材料,由乙炔与HCN反应制得:CHCH+HCN70°CCuCl2CH2=CHCN。应用到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装置可用于制备乙炔 B、B装置可用于除去乙炔中的杂质气体 C、C装置可用于合成丙烯腈 D、D装置可用于吸收多余的尾气
  • 14、科技工作者研究、利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彰显了劳动者的智慧与精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酿酒师酿造葡萄酒添加SO2目的是起杀菌和抗氧化等作用 B、医生做“钡餐”透视时病人吞服的钡餐主要成分是BaSO4 C、材料科学家研制的包装材料聚乳酸()是由HOCHCH3COOH加聚而成 D、环境保护工程师利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Hg2+
  • 15、化学用语是描述化学物质组成及变化的专业语言符号。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用电子云轮廓图示意ppπ键的形成: B、Cr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C、O3的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模型: D、MgCl2的形成过程:
  • 16、文物承载着人类的文明与智慧。下列有关文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属于合金材料 B、马家窑出土的陶器属于硅酸盐产品 C、甘肃简牍博物馆珍藏的竹简主要成分属于多糖 D、敦煌壁画绘制用到的红色颜料为Fe3O4
  • 17、一种电催化二元醇与CO2合成环状碳酸酯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液领域,其一种机理如图所示(加料顺序、反应条件略):

    已知:化合物iii、iv和CH2CN-均为带电粒子。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i的名称是
    (2)、化合物v的分子式为;化合物X是化合物v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的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为

    a.化合物X是五元环状化合物                  

    b.1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4mol金属钠反应

    c.不存在两个羟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关于题图中的相关物质及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填选项字母)。
    A、反应②是电解过程中在阳极区发生的反应 B、化合物i和ii中C的杂化方式均相同 C、化合物v和vi均有对映异构体 D、反应⑤的另一生成物易溶于水
    (4)、根据化合物v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有机物结构

    反应类型

    Cu,O2 , 热

    (5)、以化合物ii和苯乙烯为有机原料合成化合物vii(),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无机试剂任选):

    ①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备甲醛(HCHO)、甲酸(HCOOH)和甲醇(CH3OH)等有机物。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甲醛: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2H2(g)+O2(g)=2H2O(g)ΔH4]

    CO2(g)+2H2(g)HCHO(g)+H2O(g)  ΔH=(用ΔH1ΔH2ΔH3ΔH4表示)。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CO2H2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2H2(g)HCHO(g)+H2O(g) , 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C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B.单位时间内断裂2molH-H键的同时断裂2molC-H键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制备甲酸:反应原理为CO2(g)+H2(g)HCOOH(g)  ΔH。已知:v=kc(CO2)c(H2)v=kc(HCOOH)kk为速率常数,lgk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若温度升高,则k(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ΔH(填“>“<或“=”)0。

    (3)、CO2催化加氢制甲醇也是碳循环的重要途径。CO2在某催化剂表面与氢气作用制备甲醇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催化循环中产生的中间体微粒共种。

    (4)、在T℃时,将CO2、H2、N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6∶11∶1充入容积为10L的恒容容器中,初始压强为p0kPa,只发生CO2(g)+3H2(g)CH3OH(g)+H2O(g)(ΔH<0)(N2不参加反应),测得体系中剩余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状态Ⅰ所示。在状态Ⅰ中,平衡时压强为初始压强的23 , H2的体积分数为16

    ①温度T℃时,状态I中,0~1min内的平均速率v(CH3OH)=mol·L−1·min−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该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Kp=kPa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

    ②保持投料量不变,仅改变某一个条件后,测得nH2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状态Ⅱ、Ⅲ所示,与状态Ⅰ相比,状态Ⅱ、Ⅲ改变的条件依次可能是

  • 19、铼是一种稀有贵重金属,广泛用于制造飞机、卫星和火箭的外壳等。工业上一种利用富铼矿渣(主要成分ReS2)提取铼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①“焙烧”常采用高压空气、逆流操作,其目的是

    ②“焙烧”过程ReS2转化为CaReO42 , 反应涉及4ReS2+10CaO+19O2__2CaReO42+

    (2)、“萃取”机理为:R3N+H++ReO4=R3N·HReO4 , 则“反萃取”所用试剂X为;“反萃取”得到高铼酸铵溶液的pH=9.0 , 则溶液中cNH4+cNH3H2O(填“>”“<”或“=”)。(已知:常温下lgKbNH3H2O=-4.7)
    (3)、写出“热解”时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4)、下图是NH4ReO4的X射线衍射图谱,则NH4ReO4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

    (5)、三氧化铼是简单立方晶胞,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摩尔质量为M g/mol,晶胞密度为ρg/cm3。铼原子周围与其最近的氧原子个数为 , 该晶胞中两个相距最近的O原子间的距离为cm。(列出计算式)

  • 20、

    实验室探究NaHSO3溶液与Cu2+的反应。

    Ⅰ.如图所示制备NaHSO3 , 经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1)仪器b的名称是;写出S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2)写出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Ⅱ.探究NaHSO3溶液与Cu2+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硫酸亚铜易溶于水。

    (3)加入NaCl固体后产生的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经检验分别是SO2和CuCl,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NaCl固体发生反应可能的原因有:

    a.Cl改变了HSO3的还原性               

    b.Cl改变了Cu2+的氧化性   

    用原电池原理进行试验,探究上述现象可能的原因。

    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

    现象

    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发生微小偏转,烧杯中未见明显现象

    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发生微小偏转,烧杯中未见明显现象

    ①由实验1、2可知原因a不合理,依据是

    ②实验3: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因b合理。

    a.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烧杯A中加入;烧杯B中加入

    b.写出B中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c.请从反应原理的角度解释原因:ClCu2+的还原产物Cu+形成沉淀,

    Ⅲ.金能与浓硝酸发生微弱反应生成Au3+ , 短时间几乎观察不到金溶解。金易溶于“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已知:Au3++4Cl++H+HAuCl4

    (4)利用(3)中实验探究的结论,分析“王水”溶金的原理: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