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根据下列实验或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或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

    出现白色沉淀

    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

    B

    向某溶液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含有SO42-、SO32-、HSO3-中的一种或几种

    C

    试管b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A、A B、B C、C D、D
  • 2、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各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0.08mol气体;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沉淀12.54g , 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K+NH4+CO32SO42 , 可能含Cl , 且n(K+)0.04mol B、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 , 可能含K+Cl C、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NH4+CO32SO42 , 可能含Mg2+K+Cl D、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NH4+SO42 , 可能含Mg2+K+、Cl
  • 3、化合物Ⅳ( )是合成中药的一种中间体,以邻二甲苯为原料制备化合物Ⅳ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由Ⅱ生成Ⅲ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B、Ⅱ和Ⅳ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1molIV能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I能从碘水中萃取碘,有机相在上层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态下560mL的氢气和氯气混合充分反应后共价键数目为0.05NA B、标准状态下,将50mL0.01mol/L的NH4Cl溶液与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5×10-4NA C、常温常压下,1.5 mol HCHO和C2H2O3的混合物完全充分燃烧,消耗的O2分子数目为1.5NA D、0.1 mol/L的NH4Cl溶液中通入适量氨气呈中性,此时溶液中NH4+数目为NA
  •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Ca(HCO3)2溶液:Ca2++OH-+HCO3-=CaCO3↓+H2O B、Na2O2与稀硫酸反应:2O22-+4H+=O2↑+2H2O C、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足量NH3 , 再通过量CO2:CO2+OH-=HCO3- D、Cl2溶于水:Cl2+H2O⇌2H++Cl-+ClO-
  • 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有多种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可用于收集NO2 B、当试管中盛装浓硫酸时,可用于干燥NH3 C、当试管中盛装氢氧化钠溶液时,可用于除去尾气中的SO2 D、当试管中盛装饱和食盐水时,可用于除去Cl2中的HCl
  • 7、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B、1922年德国化学家施陶丁格提出了“聚合反应是大量小分子以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大分子的过程”假说,为建立高分子科学奠定了基础 C、葡萄糖在水溶液中存在链状和环状结构之间的平衡,从链状到环状发生了加成反应 D、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据,核酸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红外光谱仪可检测其结构中存在单键、双键、氢键等化学键
  • 8、鲁米诺因能快速鉴定衣物等表面是否存在血迹而被称为“血迹检测小王子”,其一种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鲁米诺的分子式为C8H6N3O2 B、鲁米诺中最多12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 C、甲可以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D、反应(1)是取代反应,反应(2)是氧化反应
  • 9、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碳中和的试验场,这其中从清洁能源到环保材料,化学高科技所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平衡的状态,植树造林捕获和储存大气中的CO2过程中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 B、速滑竞赛服采用的聚氨酯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C、运动员使用的可降解餐具用聚乳酸制造,聚乳酸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D、场馆的照明、运行均由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有利于实现碳达峰
  • 10、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
    A、NaOH B、CaCl2 C、H2SO4 D、NO2
  • 11、溴代二氟甲基芳醚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活性化合物中。近日,上海有机所卿凤翎课题组首次报道了一种通过苯酚、二氟卡宾前体(CH33SiCF2Br和CuBr的三组分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溴代二氟甲基芳醚衍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 , I的分子式为
    (2)、C的化学名称为 , 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3)、由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
    (4)、由F生成G的反应方程式为
    (5)、化合物C的酸性比X的酸性(填“强”或“弱”),原因为
    (6)、H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1mol化合物最多消耗3molNaOH;

    ③存在的结构且官能团不在同一个环上

    请写出其中苯环上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氢的结构简式

  • 12、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也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它可由NH4NO3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
    (1)、等电子体理论认为N2O与CO2分子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电子式),则其空间构型是 , 为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2)、一定温度下,将足量NH4NO3(s)加入含有催化剂的1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下面两个反应:

    反应1:NH4NO3(s)2H2O(g)+N2O(g)    ΔH1<0

    反应2:2N2O(g)2N2(g)+O2(g)

    测得平衡时容器中气体总压为33.0KPa,且P(O2)为2.4KPa。则平衡时,P(H2O)为kPa。

    (3)、分别向三个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如表所示相应气体,进行反应2N2O(g)2N2(g)+O2(g)。容器Ⅰ、Ⅱ、Ⅲ中N2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容器

    物质的量/mol

    编号

    体积/L

    N2O

    N2

    O2

    V1=1.0

    0.2

    0

    0

    V2

    0.2

    0

    0

    V3

    0.2

    0

    0

    V1V2V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②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平衡后再向容器Ⅰ中注入Ar稀释,N2O的分压p(N2O)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37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在Co*的催化作用下,用CO(g)还原N2O(g)以除去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N2O(g)Co*CO2(g)+N2(g) , 其反应历程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逸出后物质认为状态未发生变化,在图中略去)。

    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Co*(s)+N2O(g)CoO*(s)+N2(g)ΔH=+15.9kJmol1

    第二步:(填写第二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若将CO(g)还原N2O(g)的反应设计成如图的原电池装置,则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13、我国的钴(Co)资源非常贫乏,一种利用湿法炼锌净化渣回收钴的工艺如下图所示。已知净化渣含有较高的锌、铜、铅、钴元素以及一定量的铁和锰元素,它们大多以金属单质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已知:①298K,Ksp(CuS)=9.0×1036Ka1(H2S)=1.3×107Ka2(H2S)=7.0×1015

    NaClO3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性

    (1)、写出钴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
    (2)、“常压浸出”需加热至70℃左右,宜采用(填序号;①盐酸②硫酸③硝酸)进行酸浸,浸出渣主要成分为
    (3)、大多数金属硫化物都难溶于水,能选择Na2S除铜的原因是 , 若加入Na2S后溶液中c(Cu2+)1.0×106mol/Lc(H2S)1.0×1010mol/L , 则溶液的pH约为
    (4)、过二硫酸钠(Na2S2O8)氧化Mn2+生成MnO2沉淀,同时生成SO42 , 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加入过二硫酸钠也可以氧化Fe2+生成Fe3+但Fe3+不会生成沉淀,则还需要加入氯酸钠的原因是
    (5)、根据流程可知:在“沉淀分离”步骤中,还原性Co2+Mn2+(填“强于”或“弱于”);氧化沉淀所得产物为Co(OH)3 , 最终钴产品是Co(OH)3脱水后的产物,脱水前后质量比为55:46,则钴产品的化学式为
  • 14、五水硫酸铜在化工、农业、医药、食品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实验室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硫酸铜溶液

    称取3.0g铜粉放入双颈烧瓶中,加入11.0mL3.0molL1H2SO4 , 再分批缓慢加入5.0mL15.2molL1HNO3 , 待反应缓和后水浴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补加6.0mL3.0molL1H2SO4和1.0mL浓硝酸。

    ①仪器甲的名称是 , 硝酸的主要作用是

    ②分批加入硝酸的主要原因是

    ③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有气体生成,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

    (2)、制得五水硫酸铜粗品

    待Cu接近于全部溶解后,趁热用倾析法将溶液转至小烧杯中,然后通过“相关操作”得到粗五水硫酸铜晶体。

    ①趁热用倾析法转液的目的是

    ②通过“相关操作”得到粗五水硫酸铜晶体,其“相关操作”是指将溶液转至蒸发皿中,水浴加热,

    ③如果蒸发水时温度过高,得到的晶体会偏白色,则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

    表示)

  • 15、我国科学家在高压下设计了一种氢元素化合物体系的高温超导体,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该立方晶胞参数为ap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超导体的化学式为CaYH12 B、该晶胞中与Ca最近且距离相等的Y有8个 C、该晶胞体的密度为1.41×1023a3NAg/cm3 D、该晶胞中相邻H原子之间最短距离为2a4pm
  • 16、常温下,用0.1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次磷酸H3PO2溶液。溶液pH、所有含磷微粒的分布系数δ[比如H2PO2-的分布系数:[δ(H2PO2-)=c(H2PO2-)c()]随滴加NaOH溶液体积V(NaO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3PO2是一种一元弱酸 B、常温下,H3PO2的电离常数Ka=1.0×10-4 C、V(NaOH)=10 mL时,c(Na+)<c(H2PO2-) D、pH=7时,溶液中c(Na+)<0.05 mol/L
  • 17、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充电的ZnCO2电池,采用纳米管材料可以有效催化充放电过程中的析氧反应和CO2的还原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双极膜在电场作用下能将水解离成H+OH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析氧反应发生在充电时的左侧电极 B、充电时KHCO3溶液浓度增大 C、放电时,双极膜产生的OH向锌电极迁移 D、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CO2+6e+6HCO3=CH3OH+6CO32+H2O
  • 18、下列实验方案合理,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至170℃,并将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入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颜色的变化

    验证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B

    将混有HCl杂质气体的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除去杂质HCl气体

    C

    分别测定相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和CH3COONH4溶液的pH

    比较H2CO3溶液和CH3COOH的酸性

    D

    向2mL0.1mol/LAgNO3溶液中滴入几滴0.1mol/LK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几滴0.1mol/LKI溶液,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

    证明

    Ksp(AgCl)>Ksp(AgI)

    A、A B、B C、C D、D
  • 19、香花石是我国地质学家发现的新矿物,其化学式为N3(YMZ4)32XW。已知X、Y、Z、W、M、N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其中X、Y、N为金属元素,且Y与N同主族;Z原子的s能级电子总数等于P能级的电子总数,W原子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M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M>W>Z B、第一电离能:N>Y C、电负性:X>Y>W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W
  • 20、氯及其化合物种类繁多,部分含氯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与d的水溶液不能共存 B、d与f都可以用于杀菌消毒 C、e的氧化性比h强 D、b与g反应可得c,每转移7NA个电子可制得0.6molc
上一页 622 623 624 625 6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