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利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Co、Ni、Mn、Pb以及Co3O4SiO2等)制备碳酸钴和硫酸镍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o原子的价电子原子轨道表达式为。铂钴合金具有较高的永磁性能,其晶胞如图所示,若A点Pt原子的坐标参数为(0,12,12) , 则B点Pt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2)、“碱浸”时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NaOH和。“酸浸”时Co3O4发生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
    (3)、酸浸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4)、“沉锰”时,Na2S2O8转化为Na2SO4 , 则“沉锰”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可以通过电解CoCl2溶液获得单质Co和较浓的盐酸,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膜a和膜b中,属于阳离子交换膜的是(填“膜a”或者“膜b”)。阴极的电极方程式为:

  • 2、湿法提银工艺中,浸出Ag+需加Cl-沉淀。25℃,平衡体系中含Ag微粒的分布系数δ随lgc(Cl-)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lgKsp(AgCl)=-9.7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5℃时,AgCl的溶解度随c(Cl-)增大而减小 B、沉淀最彻底时,溶液中c(Ag+)=10-7.21mol•L-1 C、25℃时,AgCl2+Cl-AgCl32的平衡常数K=10-0.2 D、当c(Cl-)=10-2.54mol•L-1时,溶液中c(Ag+)>c(Cl-)>c(AgCl2)
  • 3、环状碳酸酯广泛用于极性非质子溶剂、电池的电解质等,离子液体研究团队近期报道了一种环氧乙烷衍生物与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已知:R表示烃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4H9)4NBr是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过程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反应过程中有3种中间体 D、总反应原子利用率可达100%
  • 4、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c(Cl-)=c(I-)的KCl、KI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后出现白色沉淀

    Ksp(AgCl)>Ksp(AgI)

    B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适量稀硫酸,后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待溶液恢复室温后加入新制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没有出现“银镜”

    淀粉没有水解

    C

    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溶液变浑浊

    酸性:碳酸>苯酚

    D

    常温下将铝条插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取出铝条

    铝条几乎无变化

    常温下铝条与浓硫酸不反应

    A、A B、B C、C D、D
  • 5、近日,我国科学家开发一款新型钠离子二次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钒常见的化合价有+2、+3、+4、+5.放电时最终还原产物为Na2S和Cu,氧化产物为NaV2(PO4)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放电时,电池左端为正极 B、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Na3V2(PO4)3+2e=NaV2(PO4)3+2Na+ C、充电时,转移2 mol电子时,阴极增重46 g D、充电时,总反应可能是NaV2(PO4)3+(2x)Cu+Na2Se=Cu2xSe+Na3V2(PO4)3
  • 6、在碱性溶液中,Cu2+与缩二脲形成某种紫色配离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配离子中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有O>N>C>H B、该配离子中铜离子的配位数为4 C、该配离子中N与C的杂化类型分别为sp3sp2 D、该配离子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氢键
  • 7、有机物X→Y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中含有4种官能团 B、X中手性碳原子的数目为3 C、Y中可能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为9个 D、X、Y都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 8、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红可作红色颜料,其属于碱性氧化物 B、用高铁酸钠处理饮用水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修建道路使用的水泥含熟石膏,其主要成分是2CaSO4H2O D、建设美丽乡村大量使用钢材,它属于金属材料
  • 9、有机工业制备的重要的中间体F的合成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R1COR2+RCH2COR'

    请回答:

    (1)、X的结构简式为。E的结构简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SH的性质类似于-OH,化合物X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 B、化合物C中有一个手性C原子,所有原子可以在同一平面上 C、化合物F可发生还原反应、加聚反应、水解反应 D、的结构中,4个C和2个S的杂化方式均相同
    (3)、根据题中信息,写出Y在NaOH溶液中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
    (4)、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C的同分异构体:

    ①结构中含有苯环,无其他环状结构;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②IR光谱显示结构中含“-CN”和“C=S”结构;

    1H-NMR谱显示结构中有3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个数比为1:6:6。

    (5)、请以化合物CH2=CH2为原料,设计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 10、环戊烯()常用于有机合成及树脂交联等。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环戊二烯()选择性氧化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下反应:

    反应I:(g)+H2(g)K1 (g) ΔH1=-100.3 kJ·mol-1

    反应Ⅱ:(g)+H2(g)=K2 (g) ΔH2= -109.4 kJ·mol-1

    反应Ⅲ:(g)+ (g)K32      ΔH3

    已知选择性指生成目标产物所消耗的原料量在全部所消耗原料量中所占的比例。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Ⅲ的ΔH3=kJ·mol-1
    (2)、为研究上述反应的平衡关系,在T℃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的环戊二烯和4 mol H2 , 测得平衡时,容器中环戊二烯和环戊烷( )的物质的量相等,环戊烯的选择性为 80%,此时H2的转化率为%,反应Ⅲ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x3=
    (3)、为研究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反应活性,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得在相同时间内,上述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该氢化体系制环戊烯的最佳温度为 ;30℃以上时,环戊烯的选择性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反应活化能减小

    (4)、实际生产中采用双环戊二烯( )解聚成环戊二烯:(g) 2      ΔH> 0。若将3 mol双环戊二烯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在T1和T2温度下进行反应。曲线A表示T2温度下n(双环戊二烯)的变化,曲线B表示T1温度下n(环戊二烯)的变化,T2温度下反应到a点恰好达到平衡。

    ①曲线B在T1温度下恰好达到平衡时的点的坐标为(m,n),则m2(填“>” “<”或“=”),由图象计算n的取值范围是

    ②T2温度下,若某时刻,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5倍,则此时v(正)v(逆) (填“>” “<”或“=”)。

  • 11、1,6-己二酸是常用的化工原料,在高分子材料、医药、润滑剂的制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实验室利用图中的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以环己醇、硝酸为反应物制备1,6-己二酸。反应原理为:

    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试剂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m1)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2

    25.9

    161.8

    可溶于水、乙醇、乙醚

    1,6-己二酸

    146

    1.360

    152

    330.5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乙醇

    NH4VO3

    117

    2.326

    210(分解)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实验步骤如下:

    Ⅰ.向三颈烧瓶中加入0.03gNH4VO3固体和18mL浓HNO3(略过量),向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6mL环己醇

    Ⅱ.将三颈烧瓶放入水浴中,电磁搅拌并加热至50℃.移去水浴,打开恒压滴液漏斗活塞滴加5~6滴环己醇,观察到三颈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时,开始慢慢加入余下的环己醇。调节滴加环己醇的速度,使三颈烧瓶内温度维持在50~60℃之间,直至环己醇全部滴加完毕。

    Ⅲ.将三颈烧瓶放入80~90℃水浴中加热10min,至几乎无红棕色气体导出为止。然后迅速将三颈烧瓶中混合液倒入100mL烧杯中,冷却至室温后,有白色晶体析出,减压过滤,____,干燥,得到粗产品。

    Ⅳ.1,6-己二酸粗产品的提纯

    (1)、仪器A的名称为 , 其作用是
    (2)、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其中一种产物为亚硝酸盐)。
    (3)、若步骤Ⅱ中控制水浴温度不当,未滴加环己醇前就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生成,原因为。滴加环己醇的过程中,若温度过高,可用冷水浴冷却维持50~60℃,说明该反应的ΔH0(填“>”或“<”)。
    (4)、将步骤Ⅲ补充完整:。步骤Ⅳ提纯方法的名称为
    (5)、最终得到1,6-己二酸产品4.810g,则1,6-己二酸的产率为____。
    A、46.07% B、57.08% C、63.03% D、74.61%
  • 12、Li4Ti5O12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 , 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上某些盐可写成氧化物的形式,如:KAlSi3O8可写成K2OAl2O36SiO2 , 则LiFePO4可写成
    (2)、“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l42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1molLi2Ti5O15中含有过氧键的数目为
    (4)、TiO2xH2O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min,控制温度在40℃左右,温度不能高于40℃的原因是
    (5)、向“滤液②”中加入双氧水和磷酸得到FePO4 , 写出离子方程式:
    (6)、在“高温煅烧②”过程中,适当多加草酸的原因为
    (7)、锂离子电池放电时,LiFePO4Li1nFePO4结合Li+得到,在Li1nFePO4中,若n=415 , 材料中n(Fe2+):n(Fe3+)=
  • 13、在20℃时,用0.5molL1NaHCO3溶液滴定25mL0.25molL1CaCl2溶液,加入的NaHCO3溶液体积与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V=4.54mL时溶液中无沉淀,之后出现白色浑浊且逐渐增多,当滴加的NaHCO3溶液体积为25.00mL时,溶液的pH稳定在7.20左右,整个滴定过程中未见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已知:Ksp(CaCO3)=3.4×109Ka1(H2CO3)=4.5×107Ka2(H2CO3)=4.7×1011

    A、a点的混合溶液,2c(Ca2+)+c(Na+)<2(CO32)+(HCO3)+(Cl) B、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增大 C、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2NaHCO3=2NaCl+CaCO3+CO2+H2O D、b点的混合溶液,c(HCO3)c(Ca2+)的数量级为106
  • 14、某钒、镓合金的晶胞结构及其晶胞沿x轴投影图如下,已知:晶胞参数为a p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其中原子坐标参数甲(0,0,0) , 乙(12,0,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合金的化学式为GaV3 B、丙原子的坐标参数(1,12,12) C、与V距离最近且相等的Ga有4个 D、该合金的密度为2×70+6×51a3NA×1030gcm-3
  • 15、已知:室温下氢硫酸(H2S)的电离常数Ka1=1×107Ka2=1.3×1013CuSFeSKsp分别为6.3×10366.5×1018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FeS+H+Fe2++HS的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5×105 B、可以用FeS除去污水中的Cu2+ C、从上述数据可得出CuS难溶于稀硫酸中 D、0.1molL1H2S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olL1NaOH溶液,则有:c(Na+)>c(HS)>c(H2S)>c(S2)>c(OH)>c(H+)
  • 16、探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将金属钠置于坩埚中燃烧,取燃烧后的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23mL蒸馏水

    有气体生成

    该固体粉末一定为Na2O2

    B

    250.1molL1CH3COONa溶液加热到40℃,用传感器监测溶液pH变化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随温度升高,Kw逐渐增大,CH3COONa溶液中c(H+)增大,c(OH)减小

    C

    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NaAlO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AlO2结合H+的能力强于CO32

    D

    测定中和热时,将稀NaOH溶液缓慢倒入到盛有稀HCl的内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再盖上杯盖

    温度差为Δt

    中和反应放热,将Δt代入公式算得中和热(ΔH)

    A、A B、B C、C D、D
  • 17、近日,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为解决中国“芯”——半导体芯片,成立了“芯片学院”。某小组拟在实验室制造硅,其流程如图:

    制造原理:2Mg+SiO2__2MgO+Si

    除杂原理:Mg2Si+4HCl=2MgCl2+SiH4MgO+2HCl=MgCl2+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操作1、操作2均为过滤 B、SiO2SiH4均含有共价键,等质量的二者分子数之比为8:15 C、点燃石英砂和镁粉的混合物发生的副反应为2Mg+SiΔ__Mg2Si D、当有2mol电子转移时,能生成14 g Si
  • 18、核黄素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存在4个手性碳原子 B、分子中存在3种含氧官能团 C、1mol该物质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44.8LH2 D、1mol该物质与足量盐酸发生水解反应,最多可生成1molCO2
  • 19、利用“杯酚”从C60C70的混合物中纯化C60的过程如图所示:

    合成“杯酚”的小分子对叔丁基苯酚(如下图所示)和HCH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杯酚”的过程可能发生先加成、后脱水的反应 B、C60和“杯酚”之间的相互作用是σ C、对叔丁基苯酚中苯环上的键角CCC大于叔丁基上的键角CCC D、与对叔丁基苯酚分子式、侧链数相同,滴加FeCl3溶液呈紫色的同分异构体还有11种
  • 20、有研究认为,强碱性溶液中反应I-+ClO-=IO-+Cl-分三步进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一步:ClO-+H2OHOCl+OH-K1=3.3×10-10

    第二步:……

    第三步:HOI+OH-IO-+H2O K3=2.3×103

    A、HOCl分子的构型为V型 B、升高温度可以使K1增大 C、反应的第二步为HOCl+I-HOI+Cl- D、由K可知,第三步不是整个过程的决速步
上一页 495 496 497 498 4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