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甲烷的直接转化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备受科学家关注。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丝光沸石作催化剂可实现甲烷直接转化制备甲醇,合成方法有以下两种:

    I.CH4(g)+12O2(g)CH3OH(g) △H1=-126.4kJ•mol-1

    II.CH4(g)+H2O(g)CH3OH(g)+H2(g) △H2

    已知:H2的标准燃烧热为285.8kJ/mol;H2O(l)=H2O(g) △H=+44kJ•mol-1。计算△H2=kJ/mol。

    (2)、若采用方法I生产甲醇。在200℃下,向恒容为5L的密闭反应器中加入催化剂,并充入6.0kPaCH4、4.8kPaO2和一定量He使反应充分进行,体系的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下列措施可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的是(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初始总压强不变,提高CH4的分压

    C.投料比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          D.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He

    ②在200℃下,方法I的标准压力平衡常数Kpθ=(可保留)。

    已知:2A(g)B(g)的标准平衡常数Kpθ=[p(B)pθ][p(A)pθ]2 , 其中pθ为标准压强(100kPa),p(A)和p(B)为平衡分压(某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总压)。

    ③若将容器改为绝热容器,初始温度为200℃,其他条件不变,达到新平衡时,甲醇产率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提高生产效率,利用方法II进行连续生产时采用如图所示的步骤控制体系温度和通入气体(各阶段气体流速相同)。已知大多数气体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放热的,He不会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吸附和解吸不会导致体系温度的变化。

       

    ①通入CH4发生反应前,要往反应器中通入O2从而活化催化剂,活化催化剂后持续通入He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②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通入CH4后维持200℃的原因(不考虑催化剂失活)。

  • 2、氯化亚砜(   )常用作脱水剂和氯化剂。如图流程表示其制备及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用硫磺、氯气和三氧化硫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SOCl2 , 原子利用率达100%。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SO3是极性分子,容易与H2O发生反应 B、途径①能制得无水FeCl3是因为SOCl2吸水性强且产物HCl能抑制Fe3+水解 C、FeCl3在溶液中分步水解,第一步反应为:Fe3++H2OFe(OH)2++H+ D、CH3COCl能与NH3反应生成乙酰胺
    (3)、途径②除了CH3COCl外还产生两种酸性气体,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4)、SOCl2极易水解,试从共价键的极性角度分析其原因
    (5)、途径①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副产物,设计实验分别检验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存在
  • 3、硼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新型材料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硼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根据对角线规则,B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与Si元素相似 B、第一电离能(I1):I1(Be)<I1(B)<I1(C) C、BF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D、晶体硼的熔点为2300℃,推测其为共价晶体
    (3)、储氢材料氨硼烷水解释放氢气:3NH3BH3+6H2O催化剂__3NH4+++9H2↑。反应中硼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由变为
    (4)、AlF3的熔点(1040℃)远高于BF3的熔点(-127℃),从晶体类型及微粒间作用力角度分析其原因
    (5)、硼化镁是一种离子晶体,属于六方晶系(如图1),a=b≠c, α=90°,β=120°,镁层和硼层交替排列,硼原子层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硼化镁晶体沿z轴方向的投影如图2所示。

    ①硼化镁的化学式为

    ②B的配位数(紧邻的镁原子数)是

  • 4、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和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2mL0.1mol/LFeI2溶液中依次滴加少量氯水和CCl4 , 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还原性:Fe2+<I-

    B

    往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结合H+的能力:AlO2>CO32

    C

    用pH计测定0.1mol/LNaHCO3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

    NaHCO3(aq)为8.3,CH3COONa(aq)为8.9

    水解常数:Kh(HCO3)<Kh(CH3COO-)

    D

    甲、乙试管均盛有2mL等浓度银氨溶液,分别加入2滴等浓度的NaCl溶液和NaI溶液

    甲中无明显现象,乙中产生黄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Ksp(AgI)<Ksp(AgCl)

    A、A B、B C、C D、D
  • 5、某温度下,用0.1000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对25mL含KX和KY的混合溶液进行电位滴定(Y-与H+的反应可以忽略),获得电动势(E)和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V)的电位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Ag++2Y-=[AgY2]- , [AgY2]-+Ag+=2AgY↓。该温度下,Ksp(AgY)=2×10-16 , Ksp(AgX)=2×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主要发生了反应:Ag++X-=AgX↓ B、若HY为弱酸,则从0→A点,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减小 C、原混合溶液中c(KX)=0.03000mol/L D、AgX(s)+Y-(aq)AgY(s)+X-(aq)的平衡常数为10-6
  • 6、某溶液初始仅溶有等浓度的M和N,反应①、②同时进行:

    ①M+NX+W

    ②M+NY+W

    反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v1=k1c2(M),反应②的速率可表示为v2=k2c2(M)(k1、k2为速率常数)。反应体系中M和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30min,消耗M的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 B、体系中X和Y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平衡 C、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更大 D、充分反应后,X的选择性[n(X)n(M)×100%]为62.5%
  • 7、某无隔膜流动海水电解法制H2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高选择性催化剂PRT可抑制O2在电极表面产生,提高放电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箔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阳极反应主要为:Cl--2e-+H2O=HClO+H+ C、电解后海水pH明显下降 D、理论上生成1molH2转移电子数为2NA
  • 8、通过下列实验可从I2的CCl4溶液中回收I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2/CCl4溶液可以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其中的碘 B、操作①为分液,需要使用分液漏斗 C、步骤②发生的反应为:IO3+5I-+6H+=3I2↓+3H2O D、操作③为升华法(如图),可除去粗碘快速结晶时混入的杂质
  • 9、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可用作医用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3种 B、其同分异构体不可能是芳香族化合物 C、能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D、在“H2O,H+/加热”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二元羧酸
  •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Cu2++2NH3•H2O=Cu(OH)2↓+2NH4+ B、氢氧化铁沉淀溶于氢碘酸:2Fe(OH)3+6H++2I-=2Fe2++I2+6H2O C、用硫化亚铁除去废水中的汞离子:FeS(s)+Hg2+(aq)=Fe2+(aq)+HgS(s) D、向硫化钠溶液中滴加次氯酸钠溶液:S2-+ClO-+H2O=S↓+Cl-+2OH-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和油脂等高分子均能发生水解 B、通过煤的液化可获得液态烃等有机化合物,煤的液化过程为物理变化 C、氨基酸既能与HCl反应,也能NaOH反应,产物均为盐和水 D、天然橡胶硫化后由线型结构转变为网状结构
  •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1L1mol/LNH4Cl溶液中加氨水至中性,此时溶液含NH4+数目为NA B、1molAlCl3完全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粒子数目为NA C、4.2gC3H6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0.8NA D、标准状况下5.6LCH4与5.6LCl2混合后光照,充分反应后生成CH3Cl的数目为0.25NA
  • 13、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5Na2O+K2O+16N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能在瞬间完成,并产生大量气体 B、生成标准状况下2.24 L气体,该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5NA C、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
  • 14、完成下述实验,装置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氯气

    B.验证氨气易溶于水且溶液呈碱性

    C.溶液的转移

    D.实验室制乙炔除去H2S杂质

    A、A B、B C、C D、D
  • 1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不锈钢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和厨房餐具 B、单晶硅熔点高,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D、氯乙烷汽化时吸热,可作肌肉拉伤的镇痛剂
  • 16、SO2是一种常见氧化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O2属于弱电解质 B、SO2可用作食品添加剂 C、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SO2具有漂白性
  • 17、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造5G芯片的氮化铝晶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La-Ni合金是一种新型储氢合金材料 C、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是通过缩聚反应合成的 D、制造防弹装甲的芳纶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 18、五氧化二碘(I2O5)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试剂,常温下为白色针状晶体,可作氧化剂,除去空气中的一氧化碳。

    反应Ⅰ:2I2(s)+5O2(g)2I2O5(s) ΔH1 K1

    反应Ⅱ:2CO(g)+O2(g)2CO2(g) ΔH2 K2

    反应Ⅲ:I2O5(s)+5CO(g)5CO2(g)+I2(s) ΔH3 K3

    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上述反应Ⅰ、Ⅱ、Ⅲ:

    ΔH3=(用含ΔH1ΔH2的代数式表示),K3=(用含K1K2的代数式表示)。

    ②查阅资料可知:ΔH3<0ΔH1<0 , 则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2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判断的理由为

    (2)、T1℃时向盛有足量I2O5(s)的V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0.8molCO , 此时压强为p,仅发生反应I2O5(s)+5CO(g)5CO2(g)+I2(s) ΔH3<0T1℃时,t1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且反应达到平衡后固体质量减小6.4g。

    ①下列关于反应I2O5(s)+5CO(g)5CO2(g)+I2(s)的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仅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且ΔH3的值变大

    B.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C.每断裂1molC=O键,同时消耗0.5molCO,则该反应达到平衡

    D.仅充入少量稀有气体,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Kp=(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仅移出部分CO2 , CO的平衡转化率随CO2的移出率[CO2的移出率=CO2CO2×100%]的变化关系如图。则a=b=

       

  • 19、磁选后的炼铁高钛炉渣,主要成分有TiO2SiO2Al2O3MgOCaO以及少量的Fe2O3。为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回收钛、铝、镁等。

    常温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见下表:

    金属离子

    Fe3+

    Al3+

    Mg2+

    Ca2+

    开始沉淀c=0.1molL1pH

    1.5

    3.4

    8.9

    12.0

    沉淀完全c=1.0×105molL1pH

    2.8

    4.7

    10.9

    13.8

    已知:①“焙烧”中,TiO2SiO2几乎不发生反应,Al2O3MgOCaOFe2O3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

    KbNH3H2O2×105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快“焙烧”速率,可采用的物理方法为(填一种即可)。
    (2)、Al2O3“焙烧”时,转化为NH4AlSO42

    NH4AlSO42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②在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离子符号)。

    (3)、“水浸”后的pH约为2.0,在“分步沉淀”时用氨水逐步调节pH至11.6,最先析出的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4)、水浸渣在160“酸溶”,最适合的加热方式为(填“水浴”或“油浴”)加热。
    (5)、“酸溶”后,将溶液适当稀释并加热,TiO2+水解析出TiO2xH2O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利用表中数据,可计算出KspMg(OH)2=
  • 20、“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NaClO)为有效成分的高效消毒剂,它的灭菌消毒能力用有效氯(HClOClO-的总量)来衡量,有效氯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间接碘量法是测定有效氯的经典方法,实验步骤如下:

    i.取500mL “84”消毒液,置于磨口具塞锥形瓶中,加入20mL碘化钾溶液(过量,易被空气氧化)和适量稀硫酸,塞上瓶塞;在暗处振荡5分钟。

    ii.加入几滴指示剂,用0.1 molL-1硫代硫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pH>7)滴定至终点,记下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四次。

    已知:①ClO-+2H++2I-=Cl-+I2+H2O2Na2S2O3+I2=2NaI+Na2S4O6

    ②实验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标准溶液初始读数/mL

    0.00

    0.10

    4.40

    0.50

    滴定终点时标准溶液读数/mL

    31.80

    31.95

    31.95

    32.25

    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磨口具塞锥形瓶的原因是;使用硫酸而不使用盐酸酸化的原因是
    (2)、滴定时,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在使用前需要 , 水洗之后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在滴定管中装入标准溶液后,要先赶出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其操作正确的图示为(填标号)。

    A.        B.             C.          D.   

    (3)、步骤ⅱ选用的指示剂为 ,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4)、该“84”消毒液中ClO-HClO的总浓度为molL-1 , 测得的结果小于该“84”消毒液标签上的浓度,可能原因为(填标号)。

    a.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刻度线            b.该“84”消毒液在光照下放置时间过长

    c.滴定振荡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     d.滴定前,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下端有气泡未赶出

上一页 435 436 437 438 4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