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H的电子式:    B、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C、K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 D、一同学书写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违背了泡利原理
  • 2、关于反应Cl2(g)+H2O(l)HClO(aq)+H+(aq)+Cl-(aq)ΔH<0 , 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氯水中的c(HClO)减小 B、氯水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上述平衡正向移动,c(HClO)增大 C、取氯水稀释,cCl-/c(HClO)增大 D、取两份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液和淀粉KI溶液,若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溶液变蓝色,可以证明上述反应存在限度
  • 3、

    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众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代替的。

    Ⅰ.现有以下物质:①H2O ②Cu ③BaCO3 ④Fe(OH)3胶体 ⑤酒精 ⑥CO2 ⑦稀硫酸

    (1)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2)向④中逐滴滴加⑦,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Ⅱ.虽然分类的方法不同,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3)下图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表示离子反应的是(填字母)。

    (4)有同学认为所有酸碱中和反应均可表示为H++OH-=H2O。请举个例子反驳上述观点(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其中H2S在该反应中(填字母)。

    A.作氧化剂       B.作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 4、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B、氯化铁溶液 C、食盐水 D、75%酒精
  • 5、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N2(g)+3H2(g)2NH3(g) , 图①表示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NH3 , 平衡逆向移动 B、由图②可知,p2>p1T1>T2满足反应:2A(g)+B(g)2C(g) ΔH<0 C、图③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2A=B+3C D、对于反应2X(g)+3Y(g)2Z(g)ΔH<0 , 图④y轴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
  • 6、已知:氧化锂(Li2O)晶体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0,ΔH2<0 B、ΔH1+ΔH2+ΔH3+ΔH4+ΔH6-ΔH5=0 C、ΔH3<0,ΔH4<0 D、ΔH1+ΔH2+ΔH3+ΔH4=ΔH5+ΔH6
  • 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将1g氢气在氯气中完全燃烧,放出92.4kJ热量:H2(g)+Cl2(g)=12HCl(g);ΔH=+92.4kJ·mol-1 B、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bkJ热量:2C2H2(g)+5O2(g)=4CO2(g)+2H2O(l);ΔH= − 4b kJ·mol-1 C、1g炭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需吸收10.94kJ的热量:C+H2O=CO+H2ΔH= +10.94 kJ·mol-1 D、已知一定量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55.625kJ∙g-1:CH4(g)+2O2(g)=CO2(g)+2H2O(l);ΔH=-55.625 kJ·mol-1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肽键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氢键,会使肽链盘绕或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B、乙二醇能被过量的酸性KMnO4氧化为乙二酸 C、可以通过X射线获得包括键长、键角、键能等分子结构信息 D、在酸催化下,苯酚与少量的甲醛反应,可以生成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
  • 9、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铁片与铜片用导线相连,放入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

    铜片不断溶解,而铁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该情况下,铜单质的还原性强于铁单质

    B

    向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

    溶液变为蓝色

    该反应的产物中有CuSO4产生

    C

    在试管中加入2mL 10% NaOH溶液,再加入5滴5% CuSO4溶液,振荡后加入0.5mL乙醛溶液,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乙醛能将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还原为Cu2O

    D

    向10mL 0.1mol/L Na2S溶液中滴入2mL 0.1mol/L ZnSO4溶液,再加入2mL 0.1mol/L CuSO4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产生,后产生黑色沉淀

    Ksp(CuS)<Ksp(ZnS)

    A、A B、B C、C D、D
  • 10、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热,则测定中和热的数值偏高
  • 11、通过2NO(g)+2CO(g)2CO2(g)+N2(g)       △H=-746.5kJ•mol-1催化还原的方法,可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B、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CO2)c(N2)c(NO)c(CO) C、其它条件不变,增大c(CO)c(NO)的值,NO的转化率下降 D、使用高效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焓变
  • 12、CH3CH=CH2和HBr在通常情况下发生加成反应主要得到2-溴丙烷,其机理如下:

    已知:①电负性H>B   ②-CN为吸电子基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正离子中间体稳定性:CH3CH+CH3>CH3CH2CH2+ B、CH3CH=CH2与氢卤酸反应时速率大小HI>HBr>HCl C、CH3CH=CH2与甲硼烷(BH3)加成最终能得到CH3CH2CH23B D、乙炔可通过如下流程合成CHCHHCNCH2=CHCNHBr
  • 1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Na2CO3溶液的性质,需要500mL0.2molL2Na2CO3溶液。溶液的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1)、配制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为(填序号)。
    (2)、若用Na2CO310H2O来配制溶液,需选择的玻璃仪器为量筒、玻璃棒、烧杯、
    (3)、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g;若所取的晶体已经有一部分失去了结晶水,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若配制得到的Na2CO3溶液中混有部分NaHCO3 , 为确定其纯度,取适量溶液,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假设生成的气体完全逸出),记录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和消耗盐酸的体积并绘制图像如图,V(HCl)的体积为0-4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HCl)的体积为4-9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根据图计算可知,样品中纯碱和小苏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4、将一小块钠投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钠块只在煤油中游动,并放出气体 B、钠块只在水层游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色 C、在CCl4和水层交界处上下跳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 D、在水层和煤油层交界处上下跳动,钠块熔化,水层变红
  • 15、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的是
    A、 B、 C、 D、
  • 16、相同温度下,100mL0.1mol/L的氨水和10mL1mol/L的氨水相比较,下列数值中前者者小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HCl的量 B、c(OH-) C、电离平衡常数Kb D、c(OH-)c(NH3H2O)
  • 17、下列变化过程中,ΔS <0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中 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 C、干冰的升华 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
  • 18、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Cl2+2KI = I2+2KCl B、2NaHCO3Na2CO3+H2O+CO2 C、4Fe(OH)2+O2+2H2O =4Fe(OH)3 D、2FeCl3+Cu= 2FeCl2+Cu Cl2
  • 19、反应2COg+2NOg2CO2g+N2g ΔH=620.9kJmol1分三步进行,各步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I、Ⅱ、Ⅲ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步分反应中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Ⅲ B、过渡状态a、b、c的稳定性:b>c>a C、I、Ⅱ两步的总反应为COg+2NOgCO2g+N2OgΔH=314.3kJmol1 D、反应Ⅲ的逆反应活化能为534.9kJmol1
  • 20、CuO、Cu2S等含铜化合物可以催化合成HCOOH。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其核外电子占据的原子轨道共有个。
    (2)、HCOOH中元素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CO32-CO32-的空间构型为 , 碳氧键的平均键长CO32-比CH3OH要(填“长”或“短”);在有机溶剂中,H2SO4的电离平衡常数Ka1(H2SO4)比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H2CO3)大,除S的非金属性比C强外,在分子结构上还存在的原因是
    (3)、已知Cu2S晶胞中S2-的位置如图所示,Cu+位于S2-所构成的正四面体中心。

    S2-配位数为;已知图中A处(S2-)的原子分数坐标为(0,0,0),则晶胞中与A距离最近的Cu+的原子分数坐标为;若晶胞参数anm,晶体的密度为dg·cm-3 ,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用含a和d的式子表示)。

上一页 432 433 434 435 4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