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A、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的电子式:
C、氮化镁的化学式:
D、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
-
2、下列标识不正确的是




A.用电
B.排风
C.易燃类物质
D.锐器
A、A B、B C、C D、D -
3、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A.圆底烧瓶
B.锥形瓶
C.蒸发皿
D.分液漏斗
A、A B、B C、C D、D -
4、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B、 C、NaOH D、
-
5、下列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B、HCl C、 D、石墨
-
6、铬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金属,它具有多种价态,单质铬熔点为1857℃。工业上以铬铁矿[主要成分是]为原料冶炼铬的流程如图所示:
(1)、高温氧化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操作a由两种均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过程构成,其内容分别是、铝热反应。(3)、水中的铬元素对水质及环境均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转化为重要产品磁性铁铬氧体():先向含的污水中加入适量的硫酸及硫酸亚铁,待充分反应后再通入适量空气(氧化部分)并加入NaOH,就可以使铬、铁元素全部转化为磁性铁铬氧体。若处理含(不考虑其他含铬微粒)的污水时恰好消耗 , 则当铁铬氧体中时,铁铬氧体的化学式为。
-
7、a~j为10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最高正价、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变化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h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由上述两种元素组成的四核18电子微粒的电子式为 , 上述10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用化学式表示)。(2)、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j的非金属性比i强:。(3)、ade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分别为与(各写一种化学式)。(4)、中,核外电子总数比质子总数多个,则R是a~j的(填字母编号)元素。(5)、含d元素的废水是造成河流及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某研究团队设计的废水处理流程如下:
已知:甲为d元素与a元素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乙和丙分别为元素g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丁是一种简单有机物。则过程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过程2中参与反应的甲与e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过程3加入物质丁将丙转化为d的单质,丁的作用是 , 每完全处理1L含丙的废水,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6)、(e是上述元素中的一种)1.52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恰好将完全氧化。x值为。 -
8、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的氧化性强弱(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已省略,气密性已检验)。已知:遇淀粉溶液变蓝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和 , 通入一段时间 , 再将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然后夹紧;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浓盐酸后关闭活塞a;
Ⅲ.当B中的溶液变为黄色时,夹紧;
Ⅳ.打开活塞b,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b.
(1)、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步骤Ⅰ通入氮气的目的是。(3)、B中溶液变黄说明氧化性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为探究和的氧化性强弱,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并检测B中黄色溶液和C中混合溶液中的部分微粒,结果如表所示(忽略空气中的影响)。B中部分微粒
C中部分微粒
甲
既有又有
有
乙
有无
有
丙
有无
有
①检验B中黄色溶液中含有的试剂是。
②进一步检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③能证明该实验条件下氧化性的有(填“甲”“乙”或“丙”)。不能证明的请说明理由:。
-
9、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无水的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略)。已知在空气中易潮解,300℃左右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Ⅰ.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Ⅱ.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点燃装置a处酒精灯,当…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
Ⅲ.反应结束,熄灭装置d处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至室温;
Ⅳ.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熄灭装置a处酒精灯;
Ⅴ.从K处通入一段时间干燥空气后,拆卸装置并及时密封收集器。
回答下列问题:
(1)、①装置f中的试剂是;②装置b的作用为;(2)、①补全步骤Ⅱ中相应的实验现象;②步骤Ⅴ中通入一段时间干燥空气的目的是。(3)、加热后,生成的烟状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右端,要使沉积的进入收集器,需要的操作是。(4)、现有含少量杂质的 , 为测定n值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ag样品配成250mL溶液,加入过量锌粒将还原为 , 过滤;取25.00mL所得滤液,恰好与VmLcmol/L的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未配平,杂质、、不参与反应)。
②另取ag样品,在脱水剂蒸汽作用下,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为bg。(遇水极易反应生成气体,该过程中未升华)。
则配制样品溶液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胶头滴管; , 下列情况会导致n测量值偏小的是(填标号)。
A.实验①中,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
B.实验①中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
C.实验①中配制溶液时,未对所用过的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
D.实验②中样品与反应时,失水不充分
-
10、100mL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已知: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溶液一定存在、和 , 不确定的离子是、 , 一定不存在、 B、沉淀1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沉淀2的成分为 D、原溶液中 -
11、短周期主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图所示),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其中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总和为2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中,W、X、Y之间均为共价键 B、X的氟化物中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C、Y的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D、Z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 -
1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探究方案
A
次氯酸根离子能否氧化氯离子
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滴加食盐水,观察瓶内是否产生黄绿色气体
B
制备次氯酸并探究次氯酸酸性
在饱和氯水中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充分搅拌,静置24h,过滤,用pH试纸检测滤液的pH
C
探究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是否发生钝化
将一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片刻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后浸入溶液,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D
探究是否全部被还原
向CO还原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A、A B、B C、C D、D -
13、铍是一种核性能优良的材料,铍精矿的主要成分为铍、铝、硅、铁的氧化物、碳酸钙,以铍精矿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铍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和可通过调节溶液pH实现分步沉淀;ⅱ。与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ⅲ硅的氧化物难溶于硫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1的成分为二氧化硅 B、“氧化”工序中用NaClO代替可达到目的且不影响产品纯度 C、“沉淀”工序中需严格控制加入量,以减少溶解损失 D、“氧化”工序的主要反应为 -
1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使用硫化亚铁除去废水中汞离子: B、黄铁矿与足量氧气在细菌作用下转化为强酸: C、用除去漂白废水中的余氯: D、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氨水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1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配制10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B、乙:测定一定质量镁铝合金中金属铝的含量 C、丙: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与停止 D、丁:验证Cl、Br、I非金属性的强弱 -
16、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和的固体混合物中含 , 则混合物中质子数为 B、溶液中含有的的数目为 C、一定条件下,与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溶于水,所得溶液中的粒子数之和为
-
17、反应:可用于联合制碱。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的电子式:
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D、电离:
-
18、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漂白粉应密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 B、和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补血剂与维生素C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D、“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不能混用
-
1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 含少量、(羰基硫)等含硫物质,需进行脱除。(1)、天然气燃烧时会产生 , 任意排放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写出一种)。(2)、工业上可用氨脱硫法脱除 , 用氨水将转化为 , 再氧化为。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有(写出一种)。(3)、用“钠碱”法脱除。
①用含和的吸收液脱除。模拟吸收时使用多孔球泡,其目的是。
②反应后的吸收液中主要含 , 对吸收液处理,流程如下所示:

“电解”时采用隔膜电解装置,通过隔膜分区,一个区域生成气体a和、 , 另一个区域生成。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析,气体a的化学式是。与氨脱硫法相比,“钠碱”法模拟脱除的优点是。
(4)、脱除天然气中时使用催化剂 , 催化剂中存在活性位点,与在活性位点上被吸附并发生反应: , 该活性位点显碱性。①溶于水部分电离生成。的电离方程式是。
②催化剂中掺杂有利于的脱除,其原因是。
-
20、晶体在医药、食品中应用广泛,其制备的流程如下所示:

已知:1.水合肼()具有强还原性,受热易分解。
2.晶体易被氧化生成。
(1)、“碱浸”时发生反应:。“碱浸”“还原”操作时使用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2)、“还原”时,与反应生成和。①该反应温度需控制在左右,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②“还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还原”后的溶液含有 , 获得晶体还需进行“操作a”。请将“操作a”补充完整:将“还原”后的溶液于减压蒸发浓缩, , 获得晶体。(须使用的设备:真空干燥器。已知:饱和溶液在时析出 , 在析出。)
(4)、测定所得(摩尔质量为)晶体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取所得晶体配成溶液,先向其中边振荡边逐滴加入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沉淀。再加入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重复实验3次,平均消耗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有: , 。
计算该晶体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