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强碱性溶液中:、、、 B、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 C、溶液:、、、 D、室温下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 ΔH=-297.23kJ•mol-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增加单位质量的硫燃烧放出的热量 B、1molSO2(g)的能量总和小于1molS(s)和1molO2(g)的能量总和 C、S(g)+O2(g)=SO2(g) ΔH1=-Q1kJ•mol-1;Q1的值大于297.23kJ•mol-1 D、足量的硫粉与标准状况下1L氧气反应生成1L二氧化硫气体时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与金刚石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B、 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D、断裂1mol石墨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断裂1mol金刚石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少
-
4、石油开采的天然气含有H2S。综合利用天然气制氢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CH4和H2S重整制氢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CH4(g)+2H2S(g)⇌CS2(g)+4H2(g) ΔH1=+260kJ/mol
反应Ⅱ:CH4(g)⇌C(s)+2H2(g) ΔH2=+90kJ/mol
反应Ⅲ:2H2S(g)⇌S2(g)+2H2(g) ΔH3=+181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H2S分子的电子式为。(2)、反应Ⅳ:CS2(g)⇌S2(g)+C(s)ㅤΔH4=kJ/mol。(3)、保持反应器进料口总压为100kPa.分别以8kPaCH4、24kPaH2S(He作辅气)与25kPaCH4、75kPaH2S进料。CH4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含有He的曲线为 , 理由是。(4)、假设在10L的恒温刚性容器中,通入0.3mol CH4和0.15mol H2S发生反应Ⅰ、Ⅱ和Ⅲ,起始总压为P0.CH4和H2S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0~5min内H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mol/(L•min);5min时,容器内总压为。(5)、假设H2S和CH4的混合气体在某固体催化剂上的吸附服从Langmuir等温吸附(吸附分子彼此不发生相互作用,且气体分子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等温式为:。其中a是气体的吸附系数,Vm是气体在固体表面的饱和吸附量(标态),P是气体的分压,V是气体分压为P时的平衡吸附量(标态)。在一定温度下,H2S的吸附系数是CH4的4倍,当H2S的分压为2MPa及4MPa,CH4和H2S的分压相同时,H2S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6m3/kg和0.8m3/kg(已换算成标态),则H2S的吸附系数为MPa﹣1。(6)、与传统天然气制氢中需要脱硫将H2S转化为硫黄和水相比,上述方法优点是。 -
5、白色固体样品X,可能含有AgNO3、NH4NO3、BaCl2、KCl、Na2SO3、Na2CO3、Al2O3之中的几种或全部。在三个烧杯中各加入适量X。分别加入足量以下三种试剂并微热使之充分反应,实验记录为:
编号
试剂
反应后的不溶物
生成的气体
Ⅰ
蒸馏水
白色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Ⅱ
稀盐酸
白色
无色、无味
Ⅲ
NaOH溶液
无不溶物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
依据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含Al2O3 B、含BaCl2 C、含Na2SO3 D、不含KCl -
6、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结论
A
铝和氧化铁反应需要引燃
该反应
B
KI溶液加热浓缩后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
C
久置的NaOH溶液试剂瓶口出现白色固体
NaOH结晶析出
D
久置的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
A、A B、B C、C D、D -
7、“稀土之父”徐光宪先生提出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其基本操作是利用有机络合剂把稀土离子从水相富集到有机相再进行分离。分离时可用的玻璃装置是A、
B、
C、
D、
-
8、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1.90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59g,求:(1)、写出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碳酸氢钠的质量为克?(3)、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往加热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盐酸,可得到CO2克。并写出加足量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
9、现有下列物质:①NaHCO3固体、②KHSO4固体、③稀HNO3、④铜、⑤CO2、⑥熔融MgCl2、⑦CaCO3、⑧蔗糖晶体、⑨Ba(OH)2固体。请填空:(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物质是(填标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2)、①②溶于水时的电离方程式为 , 。(3)、②与⑨的水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写出③和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写出⑥和⑨的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5)、③可与④发生反应:___________Cu+___________HNO3(稀)=___________Cu(NO3)2+___________NO↑+___________H2O;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比为。
b.配平上述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HNO3在该反应中表现出(填标号)。
A.只有酸性 B.只有氧化性 C.酸性和氧化性 D.酸性和还原性
-
10、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金属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制取CO2 , 打开弹簧夹,制取CO2。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CO2 , 产生的气流应依次通过盛有的洗气瓶(填试剂名称)。反应结束后,关闭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原因是。(2)、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表:
步骤
现象
将一小块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充分反应,放置冷却
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底部有黑色固体产生,瓶壁上有白色物质产生
在集气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过滤
滤纸上留下黑色固体,滤液为无色溶液
①为检验集气瓶瓶壁上白色物质的成分,取适量滤液于2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据此推断,白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填标号)。
A.Na2O B.Na2O2 C.NaOH D.Na2CO3
②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钠与MgSO4溶液的反应,设计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省略)。首先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煤油和几粒金属钠,再从U形管左端加入Mg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加热铜丝。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的钠保存在中,从试剂瓶取出后剩余的Na能否放回原试剂瓶?(填“能”或“否”)。(2)、U形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字母)。A、有气泡生成,钠熔化成小球 B、钠在煤油面上四处游动 C、溶液中有银白色金属生成 D、溶液变浑浊(3)、写出钠与Mg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铜丝的变化现象是。
-
12、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
②;
③。
某溶液中含有、和 , 欲加入以下试剂只除去其中的 , 其中最合适的是
A、 B、 C、 D、 -
13、下列有关Na2CO3与NaHCO3叙述中错误的是A、相同状况下,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CO2气体体积小于NaHCO3 B、向Na2CO3固体中加少量的水,Na2CO3结块并伴随吸热现象 C、选用NaHCO3而不选择Na2CO3治疗胃酸过多,其原因为Na2CO3的碱性太强 D、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3杂质,可加入适量NaOH除去
-
14、某课外小组为了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设计了如下几种实验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Ⅰ中的Na2CO3和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快的是NaHCO3 B、当稀盐酸足量时,装置Ⅰ中气球鼓起体积较小的是NaHCO3 C、加热装置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侧的白色固体是NaHCO3 D、装置Ⅲ也可以鉴别Na2CO3和NaHCO3
-
15、在室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
①16H++10Z-+2XO=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还原性强弱顺序为A2+>B->Z->X2+ B、要除去含有A2+、Z-和B-混合溶液中的A2+ , 而不氧化Z-和B- , 应加入B2 C、X2+是XO的还原产物,B2是B-的氧化产物 D、在溶液中不可能发生反应:8H++5A2++XO=X2++5A3++4H2O -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2H+=CO2↑+H2O B、碳酸钠溶液与硫酸反应: C、碳酸氢钾溶液中滴少量氢氧化钡溶液:Ba2++HCO+OH-=BaCO3↓+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中滴足量氢氧化钙溶液:Ca2++2HCO+2OH-=CaCO3↓+CO+2H2O
-
17、磷酸(H3PO4)、次磷酸(H3PO2)是精细磷化工产品,均属于中强酸,磷酸为三元酸,而次磷酸为一元酸。从物质的分类来看,NaH2PO2不属于A、正盐 B、酸式盐 C、钠盐 D、电解质
-
18、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则不同 B、钠投入到酸中先与H+反应再与H2O反应 C、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少量的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钠后面的金属
-
19、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X
Y
Z
A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B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C
强碱
碱
化合物
D
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A、A B、B C、C D、D -
20、[Co(NH3)5Cl]Cl2是一种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难溶于乙醇的紫红色晶体,可利用如图装置制备。
已知:①具有较强还原性,不易被氧化;
②为深红色晶体;
③ , 。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Ⅰ.在锥形瓶中,将12.5gNH4Cl溶于50mL水中,加热至沸,加入25.0g研细的CoCl2•6H2O晶体,溶解得到混合溶液;
Ⅱ.将上述混合液倒入仪器A中,用冰水浴冷却,利用仪器B分批次加入75mL试剂X,并充分搅拌,无沉淀析出;
Ⅲ.再利用仪器C逐滴加入20mL试剂Y,水浴加热至50~60℃,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气泡终止放出,溶液变为深红色;
Ⅳ.再换另一个仪器C慢慢注入75mL浓盐酸,50~60℃水浴加热20min,再用冰水浴冷却至室温,便有大量紫红色晶体析出,最后转移至布氏漏斗中减压过滤;
Ⅴ.依次用不同试剂洗涤晶体,再将晶体转移至烘箱中干燥1小时,最终得到m g产品。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细CoCl2•6H2O晶体的仪器名称为 , 图示装置存在的一处缺陷是。(2)、步骤Ⅱ、步骤Ⅲ中使用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填标号),步骤Ⅲ中20mL试剂Y需逐滴滴加的目的是。①NaOH溶液 ②浓氨水 ③30%双氧水 ④KMnO4溶液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步骤V中使用的洗涤试剂有冰水、乙醇、冷的盐酸,最后洗涤使用的洗涤剂为。(5)、最终获得产品会含少量杂质或 , 产品组成可表示为 , 通过测定值可进一步测定产品纯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I: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溶解后,加入几滴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cmol/LAgNO3标准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消耗V1mL。
实验Ⅱ:另取相同质量的产品,加入V2mL稍过量cmol/LAgNO3标准溶液,加热至沸使钴配合物分解,加入硝基苯静置、分层,将白色沉淀完全包裹,再加入几滴Fe(NO3)3溶液作指示剂,用cmol/LK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 , 达终点时消耗V3mL。
计算y=(用V1、V2和V3表示);若实验Ⅱ中加入硝基苯的量太少,会导致x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