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B、 C、 D、
-
2、是一种防腐剂和护色剂,可用于一些肉制品,如腊肉、香肠等的生产,属于A、氧化物 B、有机物 C、盐 D、酸
-
3、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来测定该洗厕精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用标准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溶液注入(填“甲”或“乙”)中。
(2)、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排除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图中的操作。(填“甲”、“乙”、“丙”)。
(3)、滴定前,有关滴定管的正确操作为(选出正确操作并按序排列):。检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滴定
A.烘干
B.装入滴定液至零刻度以上
C.调整滴定液液面至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
D.用洗耳球吹出润洗液
E.排除气泡
F.用滴定液润洗2至3次
G.记录起始读数
(4)、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滴定次数
待测盐酸的体积
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请选用其中合理的数据计算该洗厕精中酸(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5)、分析下列操作对所测洗厕精的酸(盐酸)的浓度的影响:①若取待测液时,开始仰视读数,后俯视读数,则(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
②若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
-
4、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知汽车尾气排放时容易发生以下反应:
①N2(g)+O2(g)2NO(g)ΔH1=a kJ·mol-1
②2NO(g)+O2(g)2NO2(g)ΔH2=b kJ·mol-1
③CO(g)+O2(g)CO2(g)ΔH3=c kJ·mol-1
④2CO(g)+2NO(g)N2(g)+2CO2(g)ΔH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反应①②③,确定反应④中ΔH4= kJ·mol-1。
(2)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反应①的Kp=(用表达式表示)。
(3)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②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O2的同时消耗了1 mol NO
b.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N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4)试分析高温下不利于反应③自发进行的原因。
(5)探究反应④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试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不采用高压的原因。

(6)探究反应④中平衡时CO2的体积分数与反应物中起始n(NO)/n(CO)的比值、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在X、Y、Z三点中,CO的转化率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5、回答下列问题。(1)、常温时,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三点处,溶液中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②取等体积的、、三点的溶液分别与同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反应,消耗碱的体积的大小关系。
A. B. C.
③时,点溶液中 , 该溶液的。
(2)、某化学小组分别用盐酸、醋酸和溶液如图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①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做实验中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 醋酸进行该实验,测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为 , 则(填“>、<、=”)。
②有关中和热测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烧杯夹层间用碎纸条填满,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B.分多次把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C.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用水洗净擦干后才用来测溶液的温度
D.盐酸与溶液混合后立即记录温度
-
6、回答下列问题:(1)、 , 溶液的
①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
③精确表达下列算式的数学结果:。
④该温度下的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2)、已知葡萄糖()固体在人体组织中被完全氧化为气体和液态水,能产生热量。写出表示葡萄糖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7、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表示常温下稀释pH=11的NaOH溶液和氨水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Ⅱ表示氨水 B、图乙表示常温下,0.1000mol∙L-1NaOH 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C、图丙表示某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 D、图丁表示反应4CO(g)+2NO2(g)N2(g)+4CO2(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CO的物质的量,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变化情况,由图可知NO2的转化率c>b>a -
8、常温下,用pH传感器进行数字化实验,分别向两个盛50mL0.100mol/L盐酸的烧杯中匀速滴加50mL去离子水、50mL0.100mol/L醋酸铵溶液,滴加过程进行磁力搅拌,测得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醋酸铵溶液pH=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X表示盐酸中加水稀释的pH变化 B、曲线Y的pH变化主要是因为与H+结合成了弱电解质 C、b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为10-12.86mol/L D、a点对应的溶液中c(Cl-)+c(CH3COO-)+c(CH3COOH)+c(OH-)-c()=0.01mol/L -
9、已知: , 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时达到平衡状态 , 在时改变某一条件,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 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B、时可能改变的条件是:向容器中加入 C、平衡时的转化率: D、平衡常数: -
10、在298K和100kPa压力下,已知金刚石和石墨的熵、燃烧热和密度分别为:
物质
S/J/(K·mol)
△H/(kJ/mol)
ρ/(kg/m3)
C(金刚石)
2.4
-395.40
3513
C(石墨)
5.7
-393.51
2260
此条件下,对于反应C(石墨)→C(金刚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S<0 B、由公式△G=△H-T△S可知,该反应△G=985.29kJ/mol 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相同条件下,1mol金刚石与1mol氧气的能量总和小于1molCO2气体的能量 -
11、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信息如下:
实验编号
c(HA)/ mol·L-1
c(NaOH)/ mol·L-1
反应后溶液pH
甲
0.1
0.1
pH=9
乙
c1
0.2
pH=7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c1一定大于0.2 mol·L-1 B、HA的电离方程式是HA
H++A-
C、甲反应后溶液中:c(Na+) > c(OH-)> c(A-) > c(H+)
D、乙反应后溶液中:c(Na+) < c(HA)+c(A-)
-
12、亚硝酸的下列性质中,不能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把的亚硝酸溶液稀释100倍后 B、的亚硝酸溶液的约为2 C、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的亚硝酸溶液恰好与的溶液完全反应
-
13、在恒容条件下,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大且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也增加的措施是A、增大的浓度 B、减小的浓度 C、通入使气体的压强增大 D、升高反应的温度
-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酸性溶液 B、做中和热测定实验时,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以防止热量散失 C、实验室取用金属钠,多余的钠要放到废弃桶 D、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应用标准液润洗次
-
15、下列变化中,放出热量的反应是A、与固体反应 B、高温分解反应 C、生石灰跟水反应 D、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
16、下列仪器使用之前不需检查漏水的是A、
B、
C、
D、
-
17、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B、 C、 D、
-
18、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类的水解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请回答:(1)、已知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 , , 溶液显(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在 , 溶液吸收后,若溶液 , 则溶液中;若溶液 , 则以下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填标号)。
a.
b.
c.
(3)、常温下,向的氨水中逐滴加入的盐酸,所得溶液的pH、溶液中和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的电离常数为。
②当加入盐酸的体积为25mL时,溶液中mol/L(用计算式表示)。
-
19、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时,向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得到pH为11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mol/L。(2)、时,已知 , , 则溶液的 ,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后,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4)、(亚硫酰氯)极易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性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时,向20mL的的溶液滴加amL0.1mol/L的溶液时,混合溶液的pH恰好为7。则的电离平衡常数Kb=(用含有a的式子表示)。
-
20、
目前,常利用催化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转化成和。为研究如何增大该化学反应的速率,某课题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或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总面积)如何影响汽车尾气的转化速率?
【查阅资料】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当催化剂质量相等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催化效率有影响。
(1)【实验设计】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编号
t/℃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g)
Ⅰ
280
80.0
Ⅱ
12.0
Ⅲ
360
80.0
【图像分析与结论】
三组实验中CO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第Ⅰ组实验中,达到平衡时NO的浓度为(4)由曲线Ⅰ、Ⅱ可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该化学反应的速率将(填“增大”“减小”或“无影响”)。(5)由实验Ⅰ和Ⅲ可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