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离子的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酸式盐由于可以电离出来 , 所以酸式盐溶液中的电离一定被抑制 D、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
2、已知: ,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表示,则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
-
3、将条投入盛有稀的容器里,产生的速率与下列因素:①盐酸浓度、②温度、③镁条的表面积、④溶液中大小,有关系的是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
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A、稀硫酸与溶液反应: B、在下的燃烧热 , 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已知的燃烧热 , 则有 D、已知硫粉与铁粉混合加热生成时放出热量,则
-
5、为了配制浓度与浓度比为的溶液,可在溶液中加入
①适量的HCl ②适量的NaCl ③适量的氨水 ④适量的NaOH
A、① B、② C、③ D、④ -
6、对于常温下pH=3的乙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HCl气体,乙酸的电离程度减小 B、加水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pH变为4 C、加入少量乙酸钠固体,溶液pH减小 D、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
7、
某小组同学探究盐对 , 平衡体系的影响。
实验I:探究对和平衡体系的影响
将等体积、低浓度的溶液(己用稀盐酸酸化)和溶液混合,静置至体系达平衡,得红色溶液a.各取溶液a放入3只比色皿中,分别滴加不同浓度的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
已知:①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颜色深浅有关,颜色深,透光率低。
②溶液中存在(黄色)。
(1)稀盐酸酸化溶液的目的是。采用浓度较低的溶液制备和平衡体系,是为了避免(填离子符号)的颜色对实验干扰。
(2)从实验结果来看,溶液确实对和平衡体系有影响,且随着浓度增大,平衡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实验Ⅱ:探究盐对和平衡体系产生影响的原因
同学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原因1: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溶液的加入使和平衡状态因盐效应而发生变化。
原因2:溶液中存在副反应 , 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导致和平衡状态发生变化。
(3)基于以上分析,该组同学取等体积的溶液,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种类的盐晶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如表。
序号
加入少量盐溶液
颜色
1
无
红色
2
变浅
3
略变浅
4
变浅程度较大
选择实验(填序号)可得出结论:的盐效应弱于的盐效应。简述选择实验的理由及获得结论的依据:。
(4)取等体积的溶液a继续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序号
加入溶液
溶液颜色
5
浓盐酸
变浅,溶液偏黄
6
去离子水
略变浅
上述实验可证明副反应影响了和平衡体系,结合实验现象及化学用语分析副反应对和平衡体系有影响的原因:。
-
8、某校化学活动小组按如图所示流程由粗氧化铜样品(含少量氧化亚铁及不溶于酸的杂质)制取硫酸铜晶体。
已知三种离子在水溶液中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范围如下表所示。
开始沉淀
完全沉淀
5.2
6.4
7.6
9.6
2.7
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所含金属阳离子为。(2)、物质X应选用(填序号)。A.氯水 B.双氧水 C.铁粉 D.高锰酸钾
步骤②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
(3)、当某离子浓度等于时,认为完全沉淀。结合表格中的数值,步骤③中,调节溶液到4.0时,溶液中。(4)、步骤④的顺序为:将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洗涤、自然干燥(填序号)。A.蒸发至大量晶体析出 B.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晶膜 C.冷却至室温 D.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E.趁热过滤 F.过滤
-
9、
酸碱中和滴定和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
I.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的纯度。
(1)称取烧碱样品。将样品配成待测液,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2)取待测液。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时左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 , 直到滴入最后半滴标准盐酸溶液,看到即可判断达到滴定终点。(3)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样品烧碱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假设烧碱中不含有与酸反应的杂质)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
标准盐酸体积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10.00
0.50
20.40
第二次
10.00
4.00
24.10
第三次
10.00
2.50
28.90
Ⅱ盐类水解的应用。
(4)常温时,的水溶液呈酸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物质是(填化学式)。(5)泡沫灭火器(所用物质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灭火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0、t℃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t℃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的Ksp数量级是10-9 B、在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可使溶液由Y点到X点 C、t℃时,用液滴定和的混合液,先沉淀 D、t℃时:的平衡常数
-
1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 B、的溶液: C、的混合液: D、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溶液中:
-
12、已知如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度下,CuS的溶解度大于FeS的溶解度 B、同温度下,向饱和FeS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后,变小 C、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最先出现的沉淀是FeS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 , 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
13、已知反应3A(g)+B(g)
2C(g)+2D(g) ΔH<0,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A与B反应时,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想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可采用的措施是
①增大A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D浓度 ④加入催化剂 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
A、①②③ B、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
14、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相对原子质量:)。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B、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每通过电子,负极质量减轻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 kJ•mol-1 , 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16、发生如下反应: , 一定温度时,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和 , 该反应中的体积分数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由到的过程,的转化率增大 C、由到的过程,平衡常数减小 D、当体系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
-
17、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用图中的a滴定管盛装溶液 B、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用待测液润洗2次,再加入待测液 C、配制溶液时,将固体溶解在浓盐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D、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将溶液分几次缓慢加入盐酸溶液中
-
18、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g)+NO2(g)CO2(g)+NO(g)ΔH<0的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A、变深 B、变浅 C、不变 D、无法判断
-
1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后颜色变深 B、和的混合气体升温后红棕色加深 C、催化氧化成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的氨水稀释10倍,值由11.1变成10.6
-
20、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B、“木与木相摩则然(燃)”中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C、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医学上用作钡餐 D、电热水器内装有镁棒,采用原电池原理,防止不锈钢内胆被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