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次氯酸钠溶液和二氯异氰尿酸钠(C3N3O3Cl2Na)都是常用的杀菌消毒剂。NaClO可用于制备二郝异氰尿酸钠。(1)、NaClO溶液可由低温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而制得,其化学方程式为。若温度超过40℃,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实验中控制温度除用冰水浴外,还需采取的措施是。(2)、用于环境杀菌消毒的NaClO溶液须稀释并及时使用,若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且见光,将会导致消毒作用减弱,其原因是(文字描述)。(3)、二氯异氰尿酸钠优质品要求有效氯大于60%。通过下列实验检测二氯异氰尿酸钠样品是否达到优质品标准。实验检测原理为
+H++2H2O=C3H3N3O3+2HClO
HClO+2I-+H+=I2+Cl-+H2O
I2+2=+2I-
准确称取1.1200g样品,用容量瓶配成250.0mL溶液;取25.00mL上述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I溶液,密封在暗处静置5rmnin;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
①通过计算判断该样品是否为优质品。
(写出计算过程,该样品的有效氯=×100%)
②若在检测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过少,将导致样品的有效氯测定值(填“偏高”或“偏低)。
-
2、
二氧化氯(ClO2)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消毒剂。实验小组以氯气和亚氯酸钠(NaClO2)为原料制备二氧化氯(ClO2)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i.ClO2为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Cl2易溶于CCl4中,溶液呈黄绿色。
ⅱ.CCl4为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且与水不互溶。
ⅲ.NaClO2溶液呈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NaClO2易发生下列反应:8+ 8H +=6ClO2↑+Cl2↑+4H2O。
【实验一:制备ClO2】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N2使C中生成的ClO2逸出。
(1)A为Cl2发生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已略)。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装置C中制备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3)工业制备ClO2的反应为:2NaClO3+4HCl=2ClO2↑+Cl2↑+2H2O+2NaCl①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②常温常压下,若ClO2和Cl2在消毒时自身均被还原为Cl- , ClO2的消毒能力是等质量Cl2的倍(保留1位小数)。
随着装置A中的Cl2持续产生,开始时装置D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溶液较长一段时间保持无色,随后逐渐变为黄绿色,说明有Cl2进入D中。
【实验二:探究ClO2的性质】
将实验一中收集到的气体处理后得到纯净的ClO2 , 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实验i
将ClO2通入NaCl溶液,溶液变为黄绿色、加入少量CCl4振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溶液为黄绿色,下层溶液为无色。
实验ⅱ
将ClO2通入HCl溶液,溶液变为黄绿色。加入少量CCl4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上层溶液为浅黄绿色,下层溶液为黄绿色。
(4)实验二中,证明ClO2能氧化Cl-产生Cl2的现象是。(5)由实验一、实验二得到的Cl2和 ClO2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可能的原因是。【实验反思】
(6)甲同学从实验二推论实验一的装置D中Cl2的来源: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C中的ClO2氧化Cl- , 产生的Cl2进入装置D,乙同学提出还有其他以下可能的来源。来源1:部分Cl2未与C中 NaClO2反应就进入了装置D。
来源2:Cl2通入装置C中一段时间后, , 生成的Cl2进入了装置D。
(7)ClO2能被多种稳定剂吸收,若将其用于果蔬保鲜,你认为下图中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 , 原因是。
-
3、实验室用处理过的锌粉灰(主要成分为ZnO和CuO)提取制备ZnSO4·H2O的流程如下:
(1)、浸取时使用1mol/LH2SO4溶液,实验室需配制1mol/LH2SO4溶液480mL。①需要用量筒量取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的体积为。
②实验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硫酸浓度偏低的是。
a.定容时俯视观察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c.浓硫酸在烧杯中加水稀释后,未冷却就向容量瓶中转移
d.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e.往容量瓶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f.未洗涤稀释浓硫酸的烧杯
(2)、“操作”是分离锌和铜。对分离出的氧化铜洗涤干燥可获得纯净的氧化铜。检验洗涤干净的操作为。(3)、已知ZnSO4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从ZnSO4溶液中得到ZnSO4·H2O结晶方法为。
(4)、从稀ZnSO4溶液提取Zn2+常用P2O4萃取剂萃取,P2O4萃取剂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4、
I.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进行分类,可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1)现有:①HCl气体 ②金属Cu ③乙醇 ④NH3 ⑤熔融NaCl ⑥稀硫酸 ⑦NaOH溶液 ⑧硫酸钡固体。其中所给状态能导电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2)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PH3作为一种熏蒸剂,在贮粮中用于防治害虫,一种制备PH3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次磷酸的化学式为 , NaH2PO2属于(选填“正盐”或“酸式盐”);
②理论上,1mol白磷可生产molPH3。
Ⅱ.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4)27.0g某金属氧化物MCl2中含0.4rnolCl- , 则M的摩尔质量为。
(5)标准术况下,与34g的NH3气体含相同H原子数的CH4的体积为。
(6)在VmL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mgFe3+离子,则此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7)用4×10-3mol的KZO4恰好将60mL0.1mol/L的Na2SO3溶液氧化为Na2SO4 , 则元素Z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5、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体积为40mL、浓度为7.5mol/L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物质的量为0.06mol和ClO3-物质的量0.03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Cl2+10OH-=7Cl-+2ClO-+ClO3—+5H2O B、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3 C、上述苛性钾溶液中含有0.3mol的KOH D、反应后生成的ClO-和ClO3-两种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均有氧化性
-
6、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绿色水处理剂,其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剂是 , 还原剂是 B、发生氧化反应 C、氧化性: D、生成转移的电子数为
-
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一定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C →CO2 B、H2O2→O2 C、SO2→ S D、KMnO4→MnO2
-
8、最近,中国科学家团队发现了新核素 , 其质子数为90.此前已发现钍的25种核素 , 天然钍的存在几乎是。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新核素和的中子数不同 B、新核素和的质量数不同 C、新核素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D、新核素是一种新元素
-
9、
I.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进行分类,可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变化:
(1)现有:①HCl气体;②金属Cu;③乙醇;④NH3;⑤熔融NaCl;⑥稀硫酸;⑦NaOH溶液;⑧硫酸钡固体。其中所给状态能导电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2)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PH3作为一种熏蒸剂,在贮粮中用于防治害虫,一种制备PH3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次磷酸的化学式为 , NaH2PO2属于(选填“正盐”或“酸式盐”)。
②理论上,1mol白磷可生产molPH3。
Ⅱ.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4)某铁的氧化物(FexO)1.52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112mLCl2(标准状况下),恰好将Fe2+完全氧化。x值为。
(5)标准状况下,与34g的NH3气体含相同H原子数的CH4的体积为。
(6)在VmL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mgFe3+离子,则此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7)已知可将B2-氧化为B单质,则被还原为A3+ , 又知100mL的0.3mol/L的与150mL的0.6mol/LB2-恰好完全反应,则中的n值为。
-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将SO2通入Na2CO3溶液中生成的气体,先通入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酸性:H2SO3<H2CO3
C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
一定有
D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A、A B、B C、C D、D -
11、将一定量的Cl2通入40mL7.5mol/LKOH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的物质的量为0.06mol,的物质的量为0.03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总的化学方程式为5Cl2+10KOH=7KCl+2KClO+KClO3+5H2O B、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 C、上述KOH溶液中含有0.3molKOH D、反应后生成的ClO-和两种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均有氧化性
-
12、下列实验中,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


目的
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钾元素
B分离Na2SO4溶液和苯(苯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实验


目的
C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
D制备Fe(OH)3胶体
A、A B、B C、C D、D -
13、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Na2CO3和NaHCO3与碱的反应,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实验装置
试剂X
实验结果

I
II
III
①II、III均产生白色沉淀。
②烧杯中溶液pH变化如下:

蒸馏水
0.05mol·L-1Na2CO3溶液
0.05mol·L-1NaHCO3溶液
已知: pH越大,c(OH- )越大,溶液碱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是空白实验,排除因体积变化对II、III溶液pH的影响 B、II和I的pH曲线基本重合,说明OH-与CO不反应,II 中发生反应:CO+Ca2+ = CaCO3↓ C、III比II的pH曲线降低,说明OH-与HCO反应,III 中初期发生反应: 2HCO +2OH- +Ca2+ = 2H2O+CaCO3↓+CO D、当III中C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7 -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moLD2O所含有的中子数为8NA B、标准状况下,1.7gNH3所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1.0mol/L碳酸钠溶液中所含有的钠离子数为2NA
-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H2O=2 B、向酸性K2Cr2O7溶液中加入NaHSO3溶液,+6价铬元素被还原为Cr3+:3++5H+=3+2Cr3++4H2O C、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Fe2+=2Fe3++2Cl- D、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H2O+ClO-=+Cl-+2H+
-
1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CaCO3CO2HClO B、HCl(浓)Cl2FeCl2 C、HClOCl2(g)FeCl3(溶液) D、SiO2H2SiO3Na2SiO3
-
17、下列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水体消毒 B、氯水呈酸性,可以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值 C、HCl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D、HClO见光不稳定,可用作漂白剂
-
18、已知 , 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或性质表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表现了还原性 B、的结构示意图:
C、的电离方程式: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5
-
19、工业上先将金红石 (TiO2)转化为 , 然后可制得在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的钛(Ti)。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如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平衡常数:
i.
ii. K2
iii.
①。
②反应iii自发进行的条件为(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在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 , 进行反应iii的模拟实验。体系中气体平衡组成比例(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理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设时平衡体系气体总物质的量为n,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用含n、V的代数式表示)。
(3)、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可制硼氢化钠( , 强还原性,硼为价),为了防止NaBH4被氧化,则交换膜的种类为交换膜(填“阳离子”或者“阴离子”),写出阴极室的电极反应式:。
-
20、电池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单晶硅和铜、锗、镓等的化合物常作为制备太阳能电池的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镓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是。(2)、四氯化硅属于晶体,硅原子的杂化方式是。(3)、下列锗卤化物的熔点和沸点,产生该变化规律的原因是。
GeCl4
GeBr4
GeI4
熔点/℃
-49.5
26
146
沸点/℃
83.1
186
约400
(4)、比较键角∠HNH:H2N−NH2中的−NH2H2N−NH中的−NH(填“>”、“<”或“=”),请说明理由。(5)、下图为铜的某种氯化物晶胞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物质的化学式是。原子坐标参数可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图中各原子标参数分别为A(0,0,0);B(0,1,1);C(1,1,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②晶胞中C、D两原子核间距为298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 则该晶体的密度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