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表述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O溶解于稀硝酸中: B、过量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气体通入氯水中: D、向氢硫酸()中通入氯气:
-
2、浙江大学成功研制出低成本且能在数分钟之内将电量充满的电池,若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锂电极作为负极 B、放电时,电解液中向负极迁移 C、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 D、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
3、将分别通入如图四种溶液中,现象及表现的性质均正确的是A、a中紫色溶液褪色,表现漂白性 B、b中红色溶液先褪色,加热重新变红,表现酸性 C、c中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表现酸性和还原性 D、d中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表现酸性
-
4、一种电化学还原制氨气的反应为: ,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分子数为 B、标准状况下,含有质子的数目为 C、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等于 D、每消耗 , 理论上电子转移的数目为
-
5、X、Y两根金属棒插入Z溶液中构成如图所示装置,实验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X极变细,Y极变粗,则X、Y、Z溶液可能是下列中的
编号
X
Y
Z溶液
A
Cu
Zn
稀硫酸
B
Zn
Cu
硝酸银溶液
C
Ag
Zn
硫酸铜溶液
D
Ag
Cu
稀硫酸
A、A B、B C、C D、D -
6、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W单质可广泛用于生产芯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Z<W B、元素的非金属性:X<Y<W C、W的简单氢化物比Y的稳定 D、Z单质制成的容器可盛放冷浓硫酸
-
7、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制备
B、除中的HCl
C、收集
D、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
8、下列有关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硫单质与金属铁反应生成FeS B、二氧化硫有还原性,可用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 C、化学性质稳定常作保护气,不能和金属反应 D、氨气极易溶于水,和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有关
-
9、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与该反应物质有关的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的结构式为 B、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的电子式为
D、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
10、锰氧化物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回答下列问题:(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族;同周期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比多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2)、如某种氧化物的四方晶胞及其在xy平面的投影如图所示,该氧化物化学式为。
当晶体有O原子脱出时,出现O空位,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O空位的产生使晶体具有半导体性质。下列氧化物晶体难以通过该方式获有半导体性质的是(填标号)。
A. B. C. D.
(3)、(见图)是晶型转变的诱导剂。的空间构型为;中咪唑环存在大键,则N原子采取的轨道杂化方式为。(4)、可作转化为的催化剂(见下图)。的熔点远大于 , 除相对分子质量存在差异外,另一重要原因是。 -
11、常温下 , 向溶液中缓慢滴入相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溶液中某两种离子的浓度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的电离程度: B、M点: C、当时, D、N点:
-
12、下列关于氨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刺激性气味 B、难溶于水 C、常温常压下密度比空气的小 D、遇HCl时产生大量白烟
-
13、目前工业上可用来生产燃料甲醇,某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和6mol , 反应过程中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图2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1)、由图2可知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中(填“a”或“b”)表示使用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填“>”“<”或“=”)0。(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的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3)、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有(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充入氦气 c.再充入2mol d.使用催化剂
(4)、现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和3.0mol , 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①催化剂效果最佳的是催化剂(填“I”“ Ⅱ”或“Ⅲ”)。
②此反应在a点时已达平衡状态,a点的转化率比c点高的原因是。
(5)、汽车尾气中含有CO、等有毒气体,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 kJ·mol-¹。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填代号)。(6)、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晶体,发生以下反应: 。①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若 , 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与足量 , 的平衡转化率为(结果精确到0.1%)。
②如图所示,上述反应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粉末与少量 , 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的一端得到了纯净的晶体,则温度(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14、烟气脱硫脱硝是减排研究的热点,某实验小组模拟氧化并结合溶液吸收法,同时脱除和NO的原理如图所示:
气体反应器的主要反应原理和相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
平衡常数(25℃)
活化能(kJ·mol-¹)
反应I: kJ·mol-1
24.6
反应Ⅱ: kJ·mol-1
3.17
反应Ⅲ:
58.17
(1)、恒温恒容下,和NO初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检测装置1分析:①对于反应Ⅱ,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填“增大”,“减小”,“不变”)
②相同时间内,和NO的转化率随的浓度变化如图1。结合数据分析NO的转化率高于的原因是。
图1
(2)、其它条件不变,和NO初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经检测装置2分析,在相同时间内,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和NO脱除率的影响如图2。浓度很低时,脱除率却超过97%,原因是(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图2
(3)、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和3mol , 发生反应: ,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体系中mol·L-¹。则该条件下平衡常数K值为。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压强之比为。 -
15、某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和B,发生反应 , 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4s内用C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mol·L-1·s-1 ,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10s时,物质C的物质的量为mol。(3)、下列说法可以判定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气体A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b.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c.
d.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
(4)、若改变下列一个条件,该反应的速率变化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①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②向该容器中充入1mol氮气(不参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
③将容器的体积变为3L,化学反应速率。
(5)、某小组利用溶液和硫酸酸化的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通过测定酸性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已知:
实验编号
0.1mol·L-¹酸性溶液的体积/mL
0.6mol·L-¹溶液的体积/mL
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min
I
10
35
25
Ⅱ
10
10
30
25
Ⅲ
10
10
50
①表中mL,mL。
②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填编号,下同),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
③实验I测得溶液的褪色时间为2min,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mol·L-1·min-1。
-
16、NO的治理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课题之一,Cu基催化剂是技术脱除NO中性能较为优异的新型催化剂,但会造成Cu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下降。加入可抑制对Cu基催化剂的影响(含Ce化合物的比例系数均未标定),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O不会造成臭氧空洞 B、在反应机理②中,C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整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改良催化剂可以提高合成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
17、甲烷重整时涉及以下两个反应:
①CH4(g)+H2O(g)CO(g)+3H2(g) K1②CO(g)+H2O(g)CO2(g)+H2(g) K2
它们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都是放热反应 B、两曲线交点表示此时①、②两反应速率相等 C、相同温度下,CH4(g)+2H2O(g)CO2(g)+4H2(g)的平衡常数为K1+K2 D、相同条件下,增大反应①中水蒸气的浓度,CH4的转化率增大 -
18、工业上常利用和合成尿素 , 该可逆反应分两步进行,整个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合成尿素反应的中间产物 B、利用和合成尿素是放热反应 C、的能量一定大于的能量 D、反应的焓变
-
19、对利用甲烷消除污染进行研究,。在2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mol和1.2mol , 测得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温度
时间/min(n/mol)
0
10
20
40
50
①
0.50
0.35
0.25
0.10
0.10
②
0.50
0.30
0.18
0.15
A、组别①中,0-20min内,的降解速率为0.025mol·L-1·min-1 B、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 C、40min时,表格中对应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0~10min内,的降解速率①>② -
20、臭氧在烟气脱硝中的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此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相关图像如下,其中对应分析结论正确的是A、
恒温,t1时再充入O3 B、
0~2 s内,υ(O3)=0.2 mol·L-1·s-1 C、
υ正:b点<a点,b点:υ逆<υ正 D、
平衡后降温,NO2含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