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纯铁不容易生锈 ②钠着火用水扑灭 ③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 ④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缺铁会引起贫血 ⑤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 ⑥KSCN溶液可以检验Fe3+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
2、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某碱性无色溶液中:、、、 B、饱和氯水中:、、、 C、0.1mol/L溶液中:、、、 D、能溶解氧化铝的溶液中:、、、
-
3、《左传》曾记载有“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铸范宣子所为《刑书》焉”,这是关于“铸铁”(主要由铁、碳和硅等组成的一类合金)的最早记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合金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混合物 B、“铸鼎”时,盛装炽热铁水的模具须充分干燥 C、历史上铁的发现、大量冶炼和使用均早于铜 D、铁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
4、以、工业硫酸铵(含杂质)为原料制备透明氧化铝陶瓷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比更易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②氧化性: , 且能氧化。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步骤中需加入稍过量的硫酸酸化的H2O2作氧化剂,选用H2O2的原因是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经上述氧化剂氧化后,需检验是否全部被氧化。取少量氧化后的溶液加热煮沸,再滴加几滴酸性溶液,溶液紫红色不褪色,证明全部被氧化。加热煮沸目的是。(3)、加稀氨水中和形成滤渣主要成分是。(4)、取晶体(相对分子质量453)进行加热,固体残留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300℃加热至633℃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975℃时剩余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
-
5、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获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在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已知:乙醚沸点为35℃。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乙醚浸取法,主要工艺流程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浸取时,对青蒿进行破碎的目的是。(2)、操作Ⅰ、Ⅱ为常用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操作Ⅰ为 , 操作Ⅱ。(填序号)A.过滤 B.分液 C.蒸馏 D.萃取
(3)、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包括(填序号)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4)、某科研小组用石油醚作溶剂研究提取青蒿素实验,实验中通过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来研究原料的粒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青蒿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到数据图像如下。
由图可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最佳原料粒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分别为60目、min、℃。
(5)、测定产品中青蒿素的纯度:取青蒿素样品8.0g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mL加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KI溶液生成 , 生成的与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已知:①1mol青蒿素与足量KI反应生成。②。则青蒿素的纯度为(写出计算过程)。 -
6、
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探究物质性质的重要途径。
I.某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含有、、、、、等离子中的几种,且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为分析其成分,取此溶液分别进行了三个实验,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100mL溶液进行实验②,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得沉淀质量为2.33g。该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可推断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3)向该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再通入气体,发生反应使该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II.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某实验探究小组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与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其中装置A用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

(4)实验过程中先打开的塞子(填仪器名称),旋转活塞,使稀盐酸逐滴滴入烧瓶中发生反应,打开、 , 通入氢气,用小试管收集E出口的气体并检验其纯度,其目的是 , 气体纯净后,加热至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干燥管B和E中均放置碱石灰,但作用不完全相同,干燥管B的作用 , 干燥管E的作用。
(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由此可推测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和为零,C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E是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C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F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G.试根据以上叙述推断元素并回答问题。(用相应的化学式或化学符号答题)(1)、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为 , 写出E单质与B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画出F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AB2分子的结构式。(3)、比较B、F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大小 , 原因是。(4)、比较C、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 且两者可发生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5)、写出C单质与B的氢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写出D单质在AB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8、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也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加速开发利用的一种清洁能源。利用铁及其氧化物循环制氢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器I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2种 B、反应器II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反应器III中生成时,转移电子 D、含和各的混合气体通过该方法制氢,理论上可获得 -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试管口放置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
KBr、KI混合溶液在中依次加入少量是氯水和CCl4 , 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紫红色
证明氧化性:
C
向某一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室温下,取相同大小、形状的铁片别投入稀硫酸和浓硫酸中
铁片与浓硫酸反应比与稀硫酸反应剧烈
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A、A B、B C、C D、D -
10、利用物质类别及化合价推测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硫的“价类”二维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通入H2O2溶液中可得到e B、b在足量的O2中燃烧得到d C、a与c可以反应生成b D、f与e的浓溶液可以反应生成c -
11、下列过程的相关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通入水中制氯水: B、铁粉与稀硫酸反应: C、从海水中提取溴: D、澄清石灰水中的电离:
-
12、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CuO→Cu B、→ C、→ D、→
-
13、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B、 C、 D、
-
14、中国古代诗词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中涉及化学变化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漉”相当于“过滤” C、“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壮观景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
1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镁铝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低,可用于制作飞机外壳 B、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杀菌消毒 C、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制作净水絮凝剂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制作干果的抗氧化剂
-
16、化学反应中经常有颜色变化。下列过程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A、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 B、SO2通入品红溶液 C、新制氯水在光照下敞口久置 D、加热碳酸氢钠固体
-
17、雷雨天气时空气中会发生反应。关于O2和O3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同位素 B、同素异形体 C、同分异构体 D、同种物质
-
18、实验室配制溶液,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A、
B、
C、
D、
-
19、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2的钠原子: B、H2O的电子式:
C、NH4Cl中的化学键只含离子键
D、属于电解质
-
20、历史悠久的青铜器表面覆盖一层铜绿,主要成分为 , 该物质属于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