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关于氯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蓝色的烟 B、纯净的在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白色的烟 C、氯水滴在有色布条上,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漂白性 D、氯水不稳定难以长期保存,人们将其制成更稳定的、等次氯酸盐
-
2、关于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钠的性质活泼,燃烧能产生白色的过氧化钠 B、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放出氧气 C、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生成碳酸钠粉末 D、当碳酸钠与少量水混合时,有放热现象;当碳酸氢钠与少量水混合时,有吸热现象
-
3、下列颜色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黄色的铜质硬币产生绿斑 B、新切割的金属钠,其银白色的表面迅速变得灰暗 C、灼烧氯化钠固体时产生黄色火焰 D、新制的浅黄绿色氯水久置后变为无色
-
4、下列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是A、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者熔融条件下可以发生电离的化合物 B、能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据的体积,即为气体的摩尔体积
-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与水溶液反应: B、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C、碳酸银可溶于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
6、下列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B、、、、 C、、、、 D、、、、
-
7、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 B、 C、 D、
-
8、下列关于化学家及其贡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 B、阿伦尼乌斯提出了电离模型 C、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D、舍勒发现并命名了氯气
-
9、下列工业制备中,所使用的原料及其转化关系正确的是A、制漂白粉:石灰水漂白粉 B、制备金属钠:溶液 C、生产盐酸: D、印刷电路板:
-
1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A、氢氧化铁胶体净水 B、氧化铁作油漆、涂料等的红色颜料 C、生石灰用作雪饼的干燥剂 D、漂白液漂白织物
-
11、下列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是A、 B、 C、 D、
-
12、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 C、 D、
-
1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铜丝 B、熔融的 C、酒精 D、溶液
-
14、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A、硫酸铜溶液 B、蒸馏水 C、云、雾 D、有色玻璃
-
15、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其说明不正确的是
A.排风
B.腐蚀
C.热烫
D.护目镜
A、A B、B C、C D、D -
16、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A.坩埚
B.泥三角
C.封液漏斗
D.集气瓶
A、A B、B C、C D、D -
17、下列俗名对应的物质类别与其它不同的是A、小苏打 B、纯碱 C、胆矾 D、烧碱
-
18、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以CO2为原料制甲醇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1)、电化学法制甲醇。工业上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制备甲醇,反应前后KHCO3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生成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催化加氢制甲醇。CO2催化加氢制甲醇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H=—49.2kJ/mol
反应Ⅱ:CO2(g)+H2(g)=CO(g)+H2O(g) △H=+41.2kJ/mol
在恒压、n(CO2):n(H2)投料比为1:3时,CO2平衡转化率和CH3OH平衡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CH3OH选择性=×100%]
①236~250℃范围内,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
②244℃时,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H3OH选择性为56.8%(图中A点),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一定能提高CH3OH选择性的措施有。
③244℃时,向密闭容器内投入1molCO2和3molH2充分反应,则平衡时生成CH3OH的物质的量为mol(保留小数点后4位)。
④已知反应Ⅱ的v正=k正c(CO2)c(H2),v逆=k逆c(H2O)c(CO)(k正、k逆为速率常数,与温度、催化剂有关),若平衡后升高温度,则(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的研究。用Co-C作催化剂,可得到含少量甲酸的甲醇,相同条件下,将催化剂循环使用,甲醇产量与催化剂循环次数的关系如图所示,甲醇产量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的原因可能是。
-
19、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除非特别说明,本题中反应条件均为25℃)(1)、甲醇制取甲醛时可获得氢气,其原理为CH3OH(g)HCHO(g)+H2(g)。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C-H
C-O
O-H
C=O
H-H
键能/kJ/mol
413.4
351.0
462.8
745.0
436.0
则该反应的△H=。
(2)、以甲烷和H2O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已知:CH4(g)+2H2O(g)=CO2(g)+4H2(g)△H=165.0kJ/mol。甲烷与H2O制取氢气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其目的是。(3)、硼氢化钠(NaBH4)制氢①向NaBH4水溶液中加入催化剂Ru/NGR后,能够迅速反应,生成偏硼酸钠(NaBO2)和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上述NaBH4制氢为放热过程,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A.高温 B.低温 C.任意温度 D.无法判断
(4)、乙苯脱氢能制得H2 , 同时制得苯乙烯,反应原理如下:+H2(g) △H1;
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向乙苯中掺入水蒸气,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101kPa)的条件下进行反应。若投料比m=1:9[m=]反应温度为600℃,下列事实不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的是(填选项字母)。
a.v正(乙苯)=v逆(苯乙烯)
b.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苯乙烯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e.容器内苯乙烯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变化
f.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5)、氢能的高效利用途径之一是在燃料电池中产生电能。某研究小组的自制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该电池以3.2A恒定电流工作14分钟,消耗H2体积为0.49L,故可测得该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为[已知:该条件下H2的摩尔体积为24.5L/mol;电荷量q(C)=电流I(A)×时间(⒅);NA=6.0×1023mol;e=1.60×10-19C]。
-
20、硫化氢(H2S)是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的废气,常用碱液进行吸收处理。(1)、25℃时,向某浓度的Na2S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中S2-、HS-和H2S等含硫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H2S第一步电离的平衡常数Ka1(H2S)约为。
②若向10 mL0.1 mol/LNa2S中滴加20 mL0.1 mol/LHCl中,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2)、①已知: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1×10-6.3 , Ka2=1×10-10.3。将过量H2S气体通入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②已知甲酸、次氯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HCOOH)=10-3.75、Ka(HClO)=10-7.5 , 相同c(H+)浓度的HCOOH和HClO溶液中:c(HCOOH)c(HClO)(填“>”、“<”或“=”)。
(3)、将N2或CO2通入某含少量H2S的溶液中,可以吹出H2S研究发现,用CO2吹出H2S的效果更好,其原因是。(4)、我国科学家研究在活性炭催化条件下将煤气中的H2S协同脱除,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用*标注)。从物质转化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分析,该过程初步达到的目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