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证明乙醇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乙烯 B.从浑浊的苯酚水溶液中分离苯酚   C.验证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放热 D.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 A、A B、B C、C D、D
- 
                            2、下列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少量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B、用稀硝酸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 C、向饱和纯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 D、向中投入固体:
- 
                            3、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1LpH=12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B、常温常压下,与的密度之比为2:1 C、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与水完全反应(生成和HF)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D、标准状况下,11.2L溶于水,所得溶液中、HClO的微粒数目之和为
- 
                            4、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A、HClO的空间填充模型: B、轨道表示式: B、轨道表示式: 违背了泡利原理
                                                                                            C、 违背了泡利原理
                                                                                            C、 的名称:2,2,4,5-四甲基己烷
                                                                                            D、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 的名称:2,2,4,5-四甲基己烷
                                                                                            D、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  
- 
                            5、四川的年味充分体现在四川美食之中。以下关于四川传统食品的说法错误的是A、四川腊肉咸香鲜美,制作时可加入少量亚硝酸钠保证其新鲜色泽 B、用固体酒精煮火锅的过程中存在氧化还原反应 C、炒鱼香肉丝时加入的保宁醋是一种弱电解质 D、蛋烘糕制作过程中发生了蛋白质的变性
- 
                            6、(一)我国科学家发现催化剂可高效活化 , 实现物质的高选择性氧化,为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新策略。污染物去除的催化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  (1)F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基态O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的符号是 , 处于最高能级的电子的运动状态共有个。 (2)污染物X在电极a上的反应式是。 (二)科研团队研究了分别为、和[也可以写作]的反应能力,发现中心原子含有孤电子对的物质易被氧化。 (3)基态As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 (4)中的键角(填“>”“<”或“=”)中的键角,原因是。 (5)的结构是  , P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 P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6)比较反应能力:(填“>”“<”或“=”),原因是。 (7)晶胞的体积为 , 晶体密度为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 一个晶胞中原子的个数为(的摩尔质量:160g/mol)。 
- 
                            7、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双氧水分解:。向某容器中投入足量双氧水,测得双氧水浓度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双氧水浓度减小一半所用时间叫半衰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升高,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 B、反应速率: C、ab段平均速率: D、此条件下,双氧水半衰期与初始浓度成正比 A、温度升高,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 B、反应速率: C、ab段平均速率: D、此条件下,双氧水半衰期与初始浓度成正比
- 
                            8、下图示中,图1是8羟基喹啉,图2用高分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的聚集的8羟基喹啉图像,图3聚集的分子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每个8羟基喹啉分子中含有5个π键 B、对比图2可验证8羟基喹啉分子间存在氢键 C、C、N、O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D、原子力显微镜可直接观测到氢键的本质 A、图1中,每个8羟基喹啉分子中含有5个π键 B、对比图2可验证8羟基喹啉分子间存在氢键 C、C、N、O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D、原子力显微镜可直接观测到氢键的本质
- 
                            9、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布赫瓦尔德-哈特维希反应)是合成芳胺的重要方法,反应机理如图(图中Ar表示芳香烃基,---表示为副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仅涉及到取代反应 B、3、5和8都是反应的中间体 C、理论上1 mol A、整个过程仅涉及到取代反应 B、3、5和8都是反应的中间体 C、理论上1 mol 最多能消耗2 mol 最多能消耗2 mol D、若原料用 D、若原料用 和 和 , 则可能得到的产物为 , 则可能得到的产物为 、 、 和 和  
- 
                            10、已知晶体的立方晶胞三视图如下图所示,晶胞体心位置无微粒占据。的摩尔质量为 , 其晶胞参数为a c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有共价键、范德华力 B、在晶胞中有2种取向 C、的配位数为12 D、晶体密度为 A、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有共价键、范德华力 B、在晶胞中有2种取向 C、的配位数为12 D、晶体密度为
- 
                            11、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发布的新型固态锂硫正极材料(2Li2S·CuI),能量密度较高且成本较低。由这种材料制成的锂离子电池放电、充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a极为负极 B、放电时,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C、充电时,电子的流向:b极→外接电源的正极,外接电源的负极→a极 D、充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a极增重21g A、放电时,a极为负极 B、放电时,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C、充电时,电子的流向:b极→外接电源的正极,外接电源的负极→a极 D、充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a极增重21g
- 
                            12、氮氧化物()为燃油汽车尾气中主要受管制的成分之一,其控制技术的研发十分重要。燃油汽车排气管内部安装三元催化剂处理NO的反应为 。该反应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结构式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个基元反应的都小于0 B、处理NO反应 C、反应3控制总反应的速率 D、选择催化剂主要降低反应2的能垒
- 
                            13、粗盐(杂质仅有MgSO4、CaCl2)提纯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确保杂质能被除尽,所加除杂试剂需适当过量 B、上述流程中,BaCl2溶液和NaOH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互换 C、操作①为过滤,操作②为蒸发结晶 D、固体a中至少含有三种物质 A、为确保杂质能被除尽,所加除杂试剂需适当过量 B、上述流程中,BaCl2溶液和NaOH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互换 C、操作①为过滤,操作②为蒸发结晶 D、固体a中至少含有三种物质
- 
                            14、过氧化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由过氧化氢()和脲加合而成,代表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过氧化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氧的化合价均为-2价 C、杀菌能力源于其氧化性 D、所有共价键均为极性键 A、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B、氧的化合价均为-2价 C、杀菌能力源于其氧化性 D、所有共价键均为极性键
- 
                            15、化学反应的过程,既是物质的转化过程,也是化学能与热、电等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 Ⅰ.肼()又称联氨,在航空航天方面应用广泛,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键、键的键能分别为391、497 , 与O2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已知肼()的结构式为:  。中键的键能为。请写出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中键的键能为。请写出一定条件下,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Ⅱ.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以甲醇燃料电池为电源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  (2)甲池中,通入一极为(填电极名称)。 (3)乙池中,若饱和NaCl溶液足量,通电一段时间后,向乙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填物质名称),可使溶液复原。 (4)丙池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丁池中,利用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来制备纳米 , 该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①电解结束后,Ti电极所在的溶液的pH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Cu电极上会得到 , 则该电极反应式为。 
- 
                            16、从某含锌矿渣(主要成分是ZnO,杂质是SiO2、Fe3O4、CuO)中分离出相应金属资源物质(金属单质或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并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常温下,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pH 1.5 6.3 6.2 5.2 沉淀完全()的pH 2.8 8.3 8.2 7.2 回答下列问题: (1)、能提高“溶浸”速率的具体措施为(任写一条);“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2)、常温下,Ksp[Fe(OH)2]=;通入氧气的目的是。(3)、为了将三种金属资源逐一完全分离,“氧化除杂”时需要调节的pH范围为。(4)、“电解”制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工序继续使用。(5)、该流程中除了回收制备金属锌外,还可回收的金属资源物质为(填化学式)。
- 
                            17、某小组同学探究CaCl2溶液能否与NaHCO3溶液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测得0.01 mol/L NaHCO3溶液呈碱性,则: ①溶液中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②溶液中(存在):。 该小组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 、 实验1:向5.0×10-3 mol/L 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1.0×10-4 mol/L CaCl2溶液,无现象。 实验2:向0.5 mol/L 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5 mol/L 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有少量气体产生。 (2)实验2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填“>”、“=”或“<”),室温下,测得0.50溶液pH=8.48,该溶液中 , 计算该溶液中。 (3)该小组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得知该反应可以通过的自偶电离解释,类似水的自偶电离(),的自偶电离方程式为。的自偶电离平衡促进了实验2中沉淀的形成,试解释。 (4)实验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已知常温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该温度下向2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点表示的溶液中c(H+)等于10-3 mol·L-1 B、b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c(Na+) C、c点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反应完全 D、b、d点表示的溶液中均等于K A、a点表示的溶液中c(H+)等于10-3 mol·L-1 B、b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c(Na+) C、c点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反应完全 D、b、d点表示的溶液中均等于K
- 
                            19、下列陈述和陈述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 陈述 陈述 A 为保护铁闸门不被腐蚀,常将铁闸门与电源负极相连 利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使金属构件不被腐蚀 B 将合成氨平衡体系的体积压缩一半后压强低于原平衡压强的两倍 加压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 常温下,的溶解度大于 相同浓度的溶液水解程度大于 D 将气体通入溶液中没有明显现 象,将、混合气体通入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A、A B、B C、C D、D
- 
                            2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前五周期的一部分,X、Y、Z、R、W、J是6种元素的代号。J为0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Y Z R W J A、R在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Ⅴ族 B、6种元素所在的区域都是p区 C、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Z的第一电离能 D、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