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工业上利用黑钨矿(其主要成分是FeWO4、MnWO4 , 还含有少量SiO2和Al2O3)制备钨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上述流程中,钨的化合价只在最后一步发生改变;②常温下钨酸难溶于水。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元素钨与铬同族,钨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六周期第族,其位于元素周期表区。
    (2)、提高黑钨矿“焙烧”效率的措施有(任写一条),FeWO4在“焙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4)、钨酸钙(CaWO4)和氢氧化钙都是微溶电解质。某温度下Ca(OH)2和CaWO4的饱和溶液中,pc(Ca2+)与pc(阴离子)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pc(离子)=-lgc(离子)。该温度下将Na2WO4溶液加入石灰乳中得到大量钨酸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5)、合金具有比金属单质更优越的性能,Cu-Mn-Al合金为磁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之一,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Mn原子和Al原子位于Cu原子所构成的八个小正方体的体心)。

    ①若A原子的坐标参数为(0,0,0),则B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②已知该合金晶体的密度为pg·cm-3 , 则最近的两个Al原子间的距离为pm(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

  • 2、苯酚能与Fe3+形成FeC6H5O63的紫色配合物,该过程属于可逆反应。某小组同学探究铁离子与苯酚的反应。
    (1)、配制100mL0.1mol/L苯酚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2)、探究铁盐种类和pH对苯酚与Fe3+显色反应的影响。查阅资料:

    ⅰ.Na+对苯酚与Fe3+的显色反应无影响;

    ⅱ.小组同学得出猜想H+Fe3+与苯酚的显色反应有抑制作用,从化学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ⅲ.FeC6H5O63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用吸光度A表示)与FeC6H5O63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

    提出猜想:猜想1:Cl对苯酚与Fe3+的显色反应有影响

    猜想2:SO42对苯酚与Fe3+的显色反应有影响

    进行实验:常温下,用盐酸调节pH,配制得到pH分别为a和b的0.1mol/LFeCl3溶液(a>b);用硫酸调节pH,配制得到pH分别为a和b的0.05mol/LFe2SO43溶液。取4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苯酚溶液,按实验1~4分别再加入0.1mL含Fe3+的试剂,显色10min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该溶液的吸光度(本实验条件下,pH改变对Fe3+水解程度的影响可忽略)。

    序号

    Fe3+的试剂

    吸光度

    0.1mol/LFeCl3溶液

    0.05mol/LFe2SO43溶液

    1

    pH=a

    /

    Al

    2

    pH=b

    /

    A2

    3

    /

    pH=a

    A3

    4

    /

    pH=b

    A4

    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为A1>A2>A3>A4

    ①根据实验结果,小组同学认为此结果不足以证明猜想“H+Fe3+与苯酚的显色反应有抑制作用”成立的理由是

    ②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5和6,补充下表中试剂M为

    序号

    含Fe的试剂

    再加入的试剂

    吸光度

    0.1mol/LFeCl3溶液

    0.05mol/LFe2SO43溶液

    5

    /

    pH=a

    NaCl固体

    A5

    6

    pH=a

    /

    试剂M

    A6

    ③根据实验1~6的结果,小组同学得出猜想1不成立,猜想2成立,且SO42对苯酚与Fe3+的显色反应起抑制作用,得出此结论的实验依据是:A3=A5、AlA6(填“>”、“<”或“=”)。

    (3)、通过以上实验结论分析:与苯酚相比,对羟基苯甲酸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填“更容易”或“更难”)
    (4)、实验室中常用某些配合物的性质进行物质的检验,请举一例子并说明现象
  • 3、大苏打(Na2S2O3)、苏打(Na2CO3)和小苏打(NaHCO3)被誉为“苏氏三兄弟”,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MnSO4和NaHCO3反应制备MnCO3:Mn2++2HCO3-=MnCO3↓+CO2↑+H2O B、用Na2S2O3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l2:5H2O+4Cl2+S2O32-=2SO42-+8Cl-+10H+ C、生活中常用泡沫灭火器灭火:2Al3++3CO32-+3H2O=2Al(OH)3↓+3CO2 D、用Na2S2O3与盐酸反应测反应速率:S2O32-+2H+=SO2↑+S↓+H2O
  • 4、已知二氧化氯(ClO2)为新型绿色消毒剂,沸点为9.9℃,可溶于水、有毒,浓度较高时易发生爆炸。利用ClO2与H2O2在碱性条件下制备少量NaClO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通入CO2气体的速率应尽可能慢 B、装置乙中应使用热水浴,以加快反应速率 C、为配制分液漏斗中的混合液,应将甲醇溶液倒入浓硫酸中搅拌 D、若装置甲烧瓶内氧化产物为HCOOH,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 5、下列陈述I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Ⅱ

    A

    1mol可以和3mol氢气加成

    1mol中含有3mol碳碳双键

    B

    石墨的硬度比金刚石小很多

    石墨中共价键的键能比金刚石小

    C

    二氧化硫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D

    酸性:甲酸>乙酸>丙酸

    烷基越长推电子效应越大

    A、A B、B C、C D、D
  • 6、实验室可利用反应MnO2+2KBr+3H2SO4Δ__MnSO4+2KHSO4+Br2+2H2O制备Br2。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01kPa下,11.2LH2O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9.8gH2SO4和H3PO4混合物中含氧原子数为0.4NA C、该反应中生成0.2molBr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0.1mol/L的KHSO4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0.3NA
  • 7、部分含S(a、b、c、d)和Cl(e、f、g、h)的物质分类与相应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h的溶液中通入c,溶液的酸性增强 B、b或f与金属Cu反应的产物中Cu的化合价均为+2 C、d的浓溶液因具有脱水性使胆矾晶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D、c和g都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 8、从中草药中提取的calebinA(结构简式如下图)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下列关于calebi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在空气中能长时间保存 B、该物质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该物质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D、1mol该物质与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molBr2
  • 9、将一块镀层破损的铁片置于海边潮湿环境中,一段时间后铁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由镀层流向铁 B、铁片凹陷深处产生了较多OH- C、镀层的金属性比铁弱 D、对铁进行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
  • 10、下列制备实验中,实验装置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A.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

    B.探究苏打和小苏打的稳定性

    C.检验装置气密性

    D.溶液转移

    A、A B、B C、C D、D
  • 11、勤劳致富,越努力越幸福。下列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生产活动

    化学原理

    A

    冬季来临时,用石灰浆涂抹树皮

    石灰浆可以减少植物光合作用

    B

    新会陈皮年份越陈,香气越浓郁

    气味的来源之一柠檬烯具有果香味道

    C

    碳酸氢铵可用作饼干的膨松剂

    碳酸氢铵中和酸且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

    D

    煮豆浆点卤水制作豆腐

    胶体聚沉

    A、A B、B C、C D、D
  • 12、化学处处呈现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己烷呈现对称美,分子中六个碳原子连接呈环,呈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B、S8分子呈现“皇冠”结构,分子中的硫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S8属于共价晶体 C、霓虹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锌片在AgNO3溶液中生成“银树”,反应中锌被氧化
  • 13、化学和生活、科技、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是半导体,其主要成分是SiO2 B、“深海一号”母船海水浸泡区镶上铝基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金属防腐原理 C、巴黎奥运会场馆使用的“碲化镉”光伏发电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三元催化器”将汽车尾气中NO和CO转化为N2CO2 , 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 14、世界文明史上,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从未间断的文明,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A.东汉青铜奔马“马踏飞燕”

    B.唐代“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C.秦“兵马俑”

    D.仅49g的西汉“直裾素纱禅衣”

    A、A B、B C、C D、D
  • 15、以化合物Ⅰ为原料,利用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可实现苯乙烯的绿色合成,进而制各种高级芳醇,合成路线如图(微生物酶、部分反应条件略)。

    已知:RBrMgRMgBr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其中,含氮官能团的名称为
    (2)、对化合物Ⅱ,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a

    b

    酯化反应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Z , 化合物Z为
    (4)、化合物Ⅳ的某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只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3,其结构简式为(写一种)。
    (5)、关于上述合成路线中的相关物质及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标号)。
    A、化合物Ⅰ与混合,最多可生成2种二肽 B、反应①中,有CH键和CN键的断裂 C、反应③中,存在C原子杂化方式的改变,且有手性碳原子形成 D、若反应④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则另一反应物为直线形分子
    (6)、参考上述合成路线,以苯、CH33COH为原料,合成

    ①由CH33COH合成 , 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②从苯出发,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 16、铂族金属是国家战略性金属,被誉为“现代工业维他命”。从某矿渣[含钯(Pd)、铂(Pt)、FeS、NiS及SiO2等]中提取Pd、Pt、Ni的工艺如下。

    已知:Pd、Pt经“氧化浸取”转化为H2PdCl4H2PtCl6;“氨合”后,Pd(Ⅱ)主要以PdNH342+的形式存在;常温下,H2C2O4Ka1=5.6×102Ka2=1.5×104

    (1)、Pt、Pd与Fe为同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区。
    (2)、“氧化浸取”时,P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液Ⅱ”中的溶质可在工序中循环利用。
    (4)、“氧化除铁”时,温度为180℃,该过程主要发生两步反应:

    (ⅰ)4Fe2++O2+4H+=4Fe3++2H2O

    (ⅱ)(填离子方程式)。

    (5)、常温下,“沉镍”时,需调节溶液pH=2,此时cC2O42cH2C2O4=
    (6)、含钯催化剂可与其他催化剂协同催化乙烯氧化为乙醛的反应,该催化氧化反应经历如图所示5步(①→⑤),其中发挥催化作用的阳离子有

    (7)、含Pd、Cs、I的化合物可用于太阳能电池材料。一定条件下,其中一种晶体可由立方结构(结构单元如图ⅰ所示)转化为四方结构(晶胞结构如图ⅱ所示),两种结构的棱边夹角均为90°,且转化过程中原子个数比保持不变。

    ①立方结构中Pd、Cs、I的原子个数比为

    ②立方结构单元与四方晶胞结构的密度之比为

  • 17、

    溶解过程常伴随热量变化。

    Ⅰ.配制500mL 0.5mol/L盐酸。

    (1)需12mol/L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

    (2)该过程不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E.

    (3)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转移溶液时部分溶液洒出B. 转移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内壁
    C.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 加水超过刻度线,将多余液体吸出

    Ⅱ.测定CaOH2的溶解焓:CaOH2sCa2+aq+2OHaq   ΔsolH

    已知:CaOH2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0.18

    0.17

    0.15

    0.14

    (4)利用量热法测定

    初步实验   甲同学取一定质量CaOH2固体完全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利用量热计测算溶解前后体系的温度差,代入公式Q=cρVΔT , 再计算得出ΔsolHCaOH2

    发现问题   ①甲同学实验结果误差较大,乙同学结合CaOH2在水中的溶解性,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优化实验   ②乙同学根据相关原理间接测算ΔsolHCaOH2:先测算CaOH2固体与过量稀盐酸反应CaOH2s+2H+aq=Ca2+aq+2H2Ol的焓变ΔH1=akJmol1;再测算反应________(填离子方程式,需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的焓变ΔH2=bkJmol1。最后,计算得出ΔsolHCaOH2a2bkJmol1

    (5)为避免实验过程热量损失引起实验误差,该小组同学尝试其他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   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度积常数与ΔsolH满足lnKsp=ΔsolHR×1T+C(R、C为常数,R=8.314×103kJmolK1)

    实验思考   ①根据CaOH2饱和溶液中cCa2+cOH的关系,推出KspCaOH2=________[用仅含cOH的式子表示,忽略水的电离]。测定不同温度下CaOH2饱和溶液的pH,再结合相应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 , 即可求算出不同温度下KspCaOH2

    设计实验   方案1   将20℃的CaOH2饱和溶液逐步升温至40℃,每隔5℃测量并记录溶液pH;

    方案2   将40℃的CaOH2饱和溶液逐步降温至20℃,每隔5℃测量并记录溶液pH。

    ②应选择________(填“方案1”或“方案2”)进行实验;选择该方案的依据是________。

    数据处理   绘制lnKspCaOH21T的变化曲线如图。

    ③根据公式,利用直线的斜率值,计算ΔsolHCaOH2=________kJmol1(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8、化学镀镍废水经分离处理后得到含磷废液(主要含NaH2PO2)和含镍废液(主要含NiCl2),分别通入如图所示电解装置的两极室回收磷、镍。已知:H3PO2是一元中强酸;25℃时,H3PO4Ka1=6.9×103Ka2=6.2×108Ka3=4.8×1013。电解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极的主要反应为H2PO2+2H2O4e=H2PO4+4H+ B、Ⅰ室溶液的pH逐渐增大,Ⅱ室溶液的pH逐渐减小 C、理论上,每生成1mol Ni,同时处理0.5molH2PO2 D、理论上,电路中每转移1mole , Ⅲ室溶液质量减少65g
  • 19、四种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方法1中,吸收SO2前后的溶液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B、若烟气中还含有NO2 , 采用方法2可实现同时脱硫脱硝 C、方法3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aOH D、方法4中SO2与CO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20、水煤气变换反应是获取H2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表示吸附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Ⅰ、Ⅱ,反应历程均分4步进行 B、反应达平衡时,增大压强,nH2增大 C、使用Ⅰ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 D、Ⅰ、Ⅱ均能降低反应的焓变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