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钒酸银(Ag3VO4)是一种极有前景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一种用废钒(主要成分V2O3V2O5Fe2O3FeOSiO2)制取钒酸银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有机酸性萃取剂HA的萃取原理为:

    R2SO4n+2nHA2RAn+nH2SO4R表示VO2+HA表示有机萃取剂);

    ②酸性溶液中,HAVO2+Fe3+萃取能力强,而对VO2+Fe2+的萃取能力较弱。

    (1)、基态钒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滤渣”的成分是(写化学式)。
    (2)、“滤液①”中钒以+4价、+5价的形式存在,简述加入铁粉的原因:
    (3)、“有机层”加入硫酸反萃取后,加入KClO3 , 写出KClO3VO2+反应生成VO2+Cl的离子方程式:
    (4)、已知溶液中VO2+VO3可相互转化且NH4VO3为沉淀。室温下,维持“沉钒”时溶液中NH3H2ONH4Cl的总浓度为cmolL1pH=6。已知KbNH3H2O=aKspNH4VO3=b , 则“沉钒”后溶液中cVO3=molL1
    (5)、写出NH4VO3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 煅烧生成的气体返回到工序重新利用。
    (6)、钒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

    ①钒的一种配合物X的化学式为VNH33ClSO4 , 取X的溶液进行如下表实验(已知配体难电离出来)。则X的配体是

    ②一种钒的硫化物的晶体结构(图a)及其俯视图(图b)如图所示:

     

    X

    X

    试剂

    BaCl2溶液

    AgNO3溶液

    现象

    无明显变化

    白色沉淀

    该钒的硫化物晶体中,与每个V原子最近且等距的S原子个数是

  • 2、

    某小组同学探究Cu(OH)2和醛的反应产物。

    (1)Cu(OH)2氧化醛类物质过程中,主要是(填元素符号)表现氧化性。Cu(OH)2与乙醛的产物是一种金属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则“○”表示离子(填元素符号)。

    设计探究甲醛与新制Cu(OH)2反应生成的固体产物。

    实验装置如下图,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5%NaOH溶液(NaOH始终过量),8%CuSO4溶液和37%的甲醛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热,药品用量、实验结果见表格数据。已知:CO可以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Ag;Cu2O易溶于浓氨水生成[Cu(NH3)2]+

    实验

    温度/℃

    NaOH溶液体积/mL

    CuSO4溶液体积/mL

    HCHO溶液体积/mL

    反应时间/min

    固体产物质量/g

    1

    20

    25

    8

    9

    50

    0.50

    2

    50

    25

    8

    9

    27

    0.50

    3

    60

    a

    8

    0.4

    33

    0.50

    4

    60

    25

    8

    9

    b

    0.45

    5

    90

    25

    8

    9

    14

    0.40

    (2)a= , b的取值范围是
    (3)实验1~5中,装置A、B均无明显现象,证明气体中不含 , 推测收集的气体可能为H2
    (4)对部分实验固体产物进行X射线衍射仪分析,谱图如下。

    根据X射线衍射仪谱图可知,实验1的固体产物为(填化学式)。对比实验3、4的谱图,推测实验4固体产物除Cu2O外还有另一种固体M为(填化学式)。设计实验验证固体M的存在:取少量洗净后的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有固体M存在。综上所述,推测实验4中生成固体M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 3、为消除NO2的污染,某实验小组研究用活性炭进行处理,发生反应:2Cs+2NO2gN2g+2CO2g , 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不等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46gNO2 , 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NO2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Pa:Pb=6:7 B、bc段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c点状态下v(正)>v(逆) D、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445
  • 4、某化合物常用于生产化妆品,其结构如图所示。已知W、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的氢化物常用于刻蚀玻璃,WM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邻,基态Y原子的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原子轨道运动的电子数之比为2: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W>X>M>Z B、Y的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C、该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W的单质分子均为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 5、氮和磷被称为生命元素。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24gP4中含有PP键数目为4NA B、1L1molL1H3PO4溶液中含有H+数目为3NA C、标准状况下,N2H2充分反应生成22.4LNH3时转移电子数为3NA D、32gN2H4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4NA
  • 6、铝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电解冶炼铝:2AlCl3__2Al+3Cl2 B、利用明矾进行净水:Al3++3H2O=AlOH3+3H+ C、AlCl3溶液中通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H4+4NH4+ D、泡沫灭火器喷出白色泡沫用于灭火:Al3++3HCO3=AlOH3+3CO2
  • 7、物质类别和价态是认识物质最重要的两个视角,下列有关氯的价-类二维图说法错误的是

    A、AF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B B、C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DE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G的阴离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 8、维格列汀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存在手性碳原子 B、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C、同分异构体中存在含苯环的羧酸类化合物 D、能与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
  • 9、类比迁移思想能帮助我们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有关类比迁移结果错误的是
    A、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则PH3间也存在氢键 B、浓硫酸能使Al钝化,则浓硝酸也能使Al钝化 C、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则金属钾也可保存在煤油中 D、CH4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则CCl4分子的空间结构也为正四面体
  • 10、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摇篮。下列化学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B.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

    C.验证NaH2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验证有乙炔生成

    A、A B、B C、C D、D
  • 11、劳动最光荣。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家务劳动:利用稀醋酸溶液清洗杯子水垢

    CH3COOH的酸性强于H2CO3

    B

    环保行动:用FeS除去废水中的Hg2+

    溶度积:Ksp(FeS)>Ksp(HgS)

    C

    学农活动: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a(OH)2为碱性物质

    D

    技术人员:将金属钠制成高压钠灯

    钠具有强还原性

    A、A B、B C、C D、D
  • 12、潮汕美食享誉海内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肠粉——米浆在炊熟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B、生腌——生蚝腌制时加入高度白酒使蛋白质发生盐析 C、蚝烙——煎制所用猪油含有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发生水解反应 D、鸭母捻——制作时加入的蔗糖无法发生银镜反应
  • 13、现代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校服净”(主要含2Na2CO3H2O2)可用于漂白衣物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 B、草木灰K2CO3与氨态氮肥(含NH4+)混合使用可增强其肥效 C、霓虹灯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光是因为发生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D、非遗文化“打铁花”时铁水化作无数银花,该过程中涉及焰色试验
  • 14、自主创新是我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天问一号”使用的热控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深地塔科”钻探井使用的金刚石钻头,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东风弹道导弹弹体使用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属于纤维素 D、“C919”大飞机使用的航空有机玻璃,其成分为混合物
  • 15、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A、甲酸的结构式: B、HF中的s-pσ键示意图: C、顺-2-丁烯的分子结构模型: D、3-甲基-1-丁醇的键线式:
  • 16、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器承载着国家尊严与荣光。下列有关礼器主要成分不同于其余三个的是

    A.四羊方尊

    B.良渚玉琮

    C.西周利簋

    D.商青铜觚

    A、A B、B C、C D、D
  • 17、酸性CuCl2溶液主要组成为HClCuCl2(HClCuCl2会络合为H2CuCl4),其具有溶铜速率快、稳定、易控制及易再生等优点,常应用于印刷线路板(PCB)的刻蚀。刻蚀原理为Cus+H2CuCl4aqH2CuCl3aq+CuClsCuCls+2HClaqH2CuCl3aq
    (1)、CuCl中基态亚铜离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2)、CuCl2溶液中存在平衡:CuH2O42++4ClCuCl42+4H2O ΔH>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加入几滴AgNO3溶液,平衡逆向移动 B、加热溶液,溶液由蓝绿色变为黄绿色,平衡常数K增大 C、加水稀释,cCuH2O42+:cCuCl42的比值会减小 D、加入少量NaCl固体,平衡正向移动,Cl转化率增大
    (3)、盐酸的浓度会影响刻蚀速率,CuCl2浓度相同,盐酸浓度分别为1.5mol/L2.5mol/L3.0mol/L时,cH2CuCl3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中间速率变缓慢的可能原因是

    cHCl=1.5mol/L时,在01.5min内,H2CuCl3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4)、Cu2+能形成多种配合物。铜氨溶液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往0.2mol/LCuSO4溶液中通入氨气,测得Cu2+和铜氨各级配合物的物质的量分数Xn与平衡体系的P[NH3]NH3浓度的负对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曲线5代表的含铜微粒为

    ②b点的纵坐标为

    ③结合图像信息,计算反应CuOH2+2NH3CuNH322++2OH的平衡常数K。(已知CuOH2Ksp=2.2×1020 , 写出计算过程)

  • 18、锗单质在光纤通信、国防科技、航空航天技术和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工业上一种以冶锌废渣(主要为Zn、Fe、Ge等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锗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25℃时,KspGeOH4=1.6×1046KbNH3H2O=1.8×105

    ②当离子浓度小于等于105molL1时认为该离子已沉淀完全。

    ③溶浸中Ge元素Ge4+形式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溶浸”时要先把废渣粉碎过筛,目的是;加入Na2SO3的作用是
    (2)、在实验室进行“沉锗”后分离得到GeS2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3)、“氧化”时反应(氧化产物标准状况下为气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选择氢气还原氧化锗,而不是焦炭,原因可能是(答出一条即可);写出该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若采用加入氨水沉淀法获得GeOH4 , 当溶液中Ge4+恰好完全沉淀时,此时沉淀后溶液中cNH3H2O(填“>”“<”或“=”)cNH4+
    (6)、通过掺杂硅可将锗单质转化为不同掺杂比例的硅锗合金,某种硅锗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图中①指示的锗原子的分数坐标为;若该合金的密度为ρgcm3 ,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mol1(用含aρ的代数式表示)。

  • 19、

    I.关于氨的研究学习

    (1)氨气制备装置如下图

    ①利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备NH3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NH3 , 连接装置:ag(填接口字母)。

    ③球形干燥管和U形管中装干燥剂,下列干燥剂可以选择的是

    A.P2O5  B.碱石灰  C.无水CaCl2

    (2)检验某盐溶液中是否含有NH4+ , 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完成该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3)用氨水洗涤离心试管中残留的AgCl固体,离子方程式:

    Ⅱ.探究银氨溶液与醛基的反应

    实验1:往20mL0.1mol/LAgNO3溶液中滴加3滴乙醛,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

    实验2:往20mL0.1mol/L银氨溶液中滴加3滴乙醛,水浴加热。出现光亮的银镜。

    针对上述实验甲同学基于氧化还原的知识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乙醛在碱性条件下还原性增强。假设2:……

    为验证以上假设,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并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每组实验中,溶液A和溶液B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向溶液B中滴加3滴乙醛后,测得电压表读数如表所示。

    已知: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检测到的电压越大。

    编号

    溶液A

    溶液B

    电压表读数

    AgNO3溶液

    NaCl溶液

    U1

    AgNO3溶液

    NaOH溶液

    U2

    银氨溶液

    NaCl溶液

    U3

    银氨溶液

    NaOH溶液

    U4

    (4)实验ⅰ和实验ⅲ中,溶液B选用NaCl溶液,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

    (5)①由实验数据可知假设1成立。假设1成立的判断依据是:

    ②碱性条件下,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

    (6)甲同学分别对比了实验ⅰ和实验ⅲ、实验ⅱ和实验ⅳ数据,你认为甲同学想研究的问题是:

    (7)乙同学使用pH计测得0.1mol/LAgNO3溶液的pH=6,并指出:在酸性环境,NO3-也可能氧化乙醛;这会影响数据的测定和实验结果的判断。

    针对该质疑,甲同学在实验ⅰ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增设了一组实验v,测得电压表读数远小于U1,因此实验中NO3-的影响可忽略。请你简述该改进和优化的方案:

  • 20、某实验小组尝试设计如下装置,利用光伏发电,以甲苯为原料通过间接氧化法制取苯甲酸并实现储能,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极a为阴极,H+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a极 B、装置M中发生反应: C、每生成3molH2 , 理论上装置M中可获得244g苯甲酸 D、电极b发生电极反应为2Cr3+6e+7H2O=Cr2O72+14H+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