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常温下,Mg(OH)2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2×10-4 mol/L,MgCO3饱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31×10-3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Mg(OH)2悬浊液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并振荡后,溶液pH减小 B、锅炉水垢中的MgCO3易转化为Mg(OH)2 C、常温下KspMg(OH)2=1.123×10-12 D、若Mg的各级电离能数据用I1、I2、I3…表示,则I3I2<I2I1
  • 2、CH3COOH常作食品调料,是一种有机弱酸,可被碱中和。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001molL-1 CH3COONa溶液中:cOH-<cH++cCH3COOH B、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H2OCH3COO-+H3O+ C、0.001molL-1 CH3COONa水溶液加水稀释,pH升高 D、0.001molL-1 CH3COOH溶液的pH=3
  • 3、化合物M是反应S(g)T(g)的催化剂,向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S,再向乙容器中加入M,其反应历程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②为甲容器的反应进程 B、加入催化剂M能降低该反应的焓变 C、加入催化剂M能提高该反应的平衡产率 D、甲、乙两容器升高相同温度,c(S)c(T)均增大
  • 4、四个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反应4X(s)+2Y(g)=W(g)+4Z(g) , 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最慢的是
    A、v(X)=0.80 molL-1min-1 B、v(Y)=0.75 molL-1min-1 C、v(W)=0.025 molL-1s-1 D、v(Z)=1.2 molL-1min-1
  • 5、H2N2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NH3的模拟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1个分子或原子代表1mol该分子或原子,已知N2(g)+3H2(g)2NH3(g)ΔH=-92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别代表N2H2NH3

    A、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 B、实际生产采用高温和高压,目的是提高平衡产率 C、实际工业合成塔流出气体时尚未达到平衡状态,故使用固体催化剂能提高转化率 D、1mol N23mol H2断键生成2mol N6mol H吸收的能量为ΔH1+ΔH2
  • 6、中和反应是高中阶段常见的化学反应。下列四个与中和反应有关的装置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用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B、装置乙用于验证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C、装置丙用于验证Fe(OH)3与稀盐酸能发生中和反应 D、装置丁用于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待测液
  • 7、劳动需要“知行合一”。下列劳动项目没有运用相应化学原理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帮厨活动:将洗净的铸铁刀具擦干

    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B

    社会实践:用铁质容器保存浓硫酸

    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C

    社区服务:用氯化铵溶液清洗铁锈

    氯化铵水解后溶液呈酸性

    D

    学农活动:野炊用CaO与水反应蒸自热米饭

    CaO与水反应放热

    A、A B、B C、C D、D
  • 8、已知:

    S(g)+O2(g)=SO2(g)ΔH=-324kJmol-1

    2SO2(g)+O2(g)2SO3(g)ΔH=-198kJmol-1

    S(s)+O2(g)=SO2(g)ΔH=-a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的燃烧热为324 kJmol-1 B、S的燃烧热为423 kJmol-1 C、a<324 D、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1 mol O2充分反应,放热198kJ
  • 9、中国承接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纯电动绿色船舶制造,其动力来源主要是锂离子电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充电时,Li+移向阴极 B、锂离子电池比铅酸蓄电池的比能量高 C、纯电动船舶行驶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钢制船壳吃水线以下安装锌板可防止船舶船壳腐蚀
  • 10、下列生产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其中目的是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地窖存粮

    B.加酒曲酿酒

    C.高温烧陶

    D.风箱鼓风煮饭

    A、A B、B C、C D、D
  • 11、为减小煤炭对环境的污染,工业上将煤炭与空气和水蒸气反应,得到工业的原料气。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s)+O2(g)=CO2(g)ΔH1=394kJmol1

    2CO(g)+O2(g)=2CO2(g)ΔH2=566kJmol1

    2C(s)+O2(g)=2CO(g)ΔH3=kJmol1

    ②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温度的下降,气体中CO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填标号)。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2)、为得到更多的氢气原料,工业上的一氧化碳变换反应:

    CO(g)+H2O(g)CO2(g)+H2(g)ΔH=41kJmol1

    ①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等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总压强为2.0MPa。反应后测得各组分的平衡压强(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总压):p(CO)=0.2MPapCO2=0.8MPa , 则反应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的平衡常数Kp的数值为

    ②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变换反应的速率,下列措施中合适的是(填标号)。

    A.反应温度越高越好              B.通入一定量的氮气

    C.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D.适当提高反应物压强

    ③以固体催化剂M催化变换反应,若水蒸气分子首先被催化剂的活性表面吸附而解离,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用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催化反应历程(反应机理):步骤Ⅰ:;步骤Ⅱ:

    (3)、制备水煤气反应的反应原理:C(s)+H2O(g)=CO(g)+H2(g)ΔH=+131kJmol1。在工业生产水煤气时,通常交替通入适量的空气和水蒸气与煤炭反应,其理由是
  • 12、氢还原辉钼矿并用碳酸钠作固硫剂的原理为MoS2(s)+4H2(g)+2Na2CO3(s)Mo(s)+2CO(g)+4H2O(g)+2Na2S(s) △H。平衡时的有关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B、粉碎矿物和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辉钼矿的还原 C、图2中T1对应图1中的温度为1300℃ D、若图1中A点对应温度下体系压强为10MPa,则H2O(g)的分压为5MPa
  • 13、

    Ⅰ.经检测某工厂的酸性废水中所含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如下表所示:

    离子

    Fe3+

    Cu2+

    Na+

    H+

    SO42

    浓度/(mol/L)

    2.0×103

    1.0×103

    2.0×103

    c(H+)

    1.0×102

    (1)c(H+)=mol/L。

    Ⅱ.为了减少污染,实现变废为宝,工程师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生产工艺回收铜并制取绿矾(FeSO47H2O)。

    (2)工业废水中加入铁粉后,铁粉与表格中部分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3)上述流程图中固体A的成分为(填元素符号),试剂B可选择

    (4)操作①、②的名称是 , 操作③中包括、过滤、洗涤、干燥。

    (5)检验新制绿矾产品中存在Fe2+的方法为:

    (6)获得的FeSO47H2O需密闭保存,原因是

    (7)上述流程理论上可获得FeSO47H2O的物质的量是mol。

  • 14、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杀菌漂白剂,可用于棉纺漂白、食品消毒等。制备无水NaClO2晶体的其中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已知:①ClO2沸点为11℃,且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爆炸;

    NaClO2在温度高于60℃时易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

    (1)、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2)、ClO2发生器发生反应:H2SO4+SO2+2NaClO3=2NaHSO4+2ClO2 , 该反应的氧化剂为。通入的空气并不参与反应,其目的是
    (3)、工业上常选用试剂A加入吸收塔中。结合流程信息,试剂A是

    a.HNO3       b.H2O2       c.KMnO4       d.O3

    (4)、吸收塔工作时需控制温度在10℃以下,其目的是
    (5)、①NaClO2溶解度曲线如下图。获得无水NaClO2晶体的过程如下:将NaClO2溶液减压加热到(填字母序号),浓缩至出现晶膜,再在常压下冷却至(填字母序号),过滤、洗涤、干燥获得NaClO2晶体。

    a.略低于38℃       b.略高于38℃       c.略低于60℃       d.略高于60℃

    ②上述过程中加热时需要减压的原因是

    (6)、NaClO2在温度高于60℃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配制NaOH溶液,并用如图装置制备家用消毒液并探究其性质。

    Ⅰ.配制NaOH溶液

    实验小组先配制250mL2.0molL1NaOH溶液。

    (1)配制NaOH溶液时,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

    (2)用托盘天平称出固体NaOHg。

    Ⅱ.消毒液的制备与性质探究

    制备氯气并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如下图)。反应停止后,各取5mL洗气瓶(装置Ⅱ)中无色溶液分别装于试管a和b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试管a:测溶液pH,并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

    pH=13 , 溶液变红,5min后褪色

    试管b:向其中逐滴加入浓盐酸

    溶液逐渐变成黄绿色

    (3)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4)查阅资料:酚酞的pH变色范围为8.2~10,若溶液碱性较强时,酚酞红色也会褪去。为探究试管a中溶液褪色的原因,又补充了如下实验:

    操作

    现象

    , 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

    溶液变红,30min后褪色

    获得结论:制备的消毒液具有漂白性是溶液褪色的主要原因。

    (5)试管b中溶液变成黄绿色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基于(5)中的反应,有同学认为本实验把装置Ⅰ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装置Ⅱ制备消毒液,会降低消毒液中NaClO的浓度,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16、莫高窟的壁画是中华民族宝库里璀璨的明珠,了解壁画颜料成分对保护壁画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颜料部分成分组成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所示:

    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陆游在诗中写到:“螺青点出莫山色,石绿染成春浦潮”。其中石绿中含有的铜(Cu)位于________
    A、第三周期第ⅠB族 B、第四周期第ⅥB族 C、第三周期第11列 D、第四周期第11列
    (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性质是研究元素性质的重要依据。Si、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大小顺序为(用水化物化学式表示);Na和Al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微粒半径大小影响其化学性质。上述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O、Na、Al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4)、S和Cl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将Cl2通入H2S溶液中,产生黄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各元素的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丰富的物质。

    ①上述周期表中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含共价键的是

    A.KCl       B.CaO       C.H2O2       D.NaOH

    ②写出HClO的电子式

  • 17、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与强碱溶液反应可生成c和d B、a能使鲜花褪色,说明a有漂白性 C、e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b D、可存在b→a→e→d的转化关系
  • 18、劳动最光荣,勤劳出智慧。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试剂运输:常用铁罐车运输浓硫酸

    常温下,铁遇浓硫酸钝化

    B

    家庭卫生:用管道通(含烧碱和铝粉)清通管道

    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

    C

    泳池消毒:用漂粉精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Ca(ClO)2具有氧化性

    D

    帮厨活动:加入小苏打做膨松剂

    NaHCO3固体溶于水吸热

    A、A B、B C、C D、D
  • 19、CO2的资源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O分子结构模型为: B、上述反应中四种物质都含有极性共价键 C、H、C、N、O元素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用电子式表示CO2的形成过程为:
  • 20、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现象

    解释

    A

    水蒸气与铁粉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反应生成了FeO

    B

    生铁长时间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出现红棕色的斑点

    红棕色的斑点的主要成分是Fe3O4

    C

    向盐酸中加入少量铁粉,铁粉溶解

    Fe被氧化为Fe3+

    D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变成了红褐色沉淀

    Fe(OH)2被氧化成Fe(OH)3

    A、A B、B C、C D、D
上一页 109 110 111 112 1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