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氨氧化法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途径,其中氨氧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t/CaTiO3能降低氨氧氮反应的△H B、该过程的总反应式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5:4 C、硝酸工业的尾气可用碱液吸收法处理 D、O*和N*形成NO的过程中释放能量
  • 2、可通过反应ZnOs+H2Sg=ZnSs+H2Og H>0制备光电子功能材料Zn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H2O(g)的量,平衡逆向移动 B、增大ZnO(s)的量,平衡正向移动 C、任何温度下该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D、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定量实验的操作或方法正确的

    选项

    定量实验

    实验操作或方法

    A

    滴定分析法

    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

    B

    配制溶液

    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吸出超出的部分

    C

    反应热的测定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过程中,将量筒中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与盐酸反应

    D

    反应速率的测定

    测定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反应速率实验中,可将稀硫酸换成稀硝酸进行

    A、A B、B C、C D、D
  • 4、已知电离常数KaH2SO3>KaH2CO3>KaHClO反应(Cl2+H2OHCl+HClO达到平衡后,要使HClO浓度增大,可加入
    A、Na2SO3固体 B、NaCl固体 C、NaHCO3固体 D、NaOH固体
  • 5、合成氨工业中采用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
    A、增加反应速率 B、降低氨的沸点 C、提高平衡体系中氨的含量 D、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 6、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吸热反应均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B、酸碱中和、燃料的燃烧、浓硫酸的稀释等都是常见的放热反应 C、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¹,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1-¹ D、从C(石墨,s)=C(金刚石,s)     △H=+1.9kJ·mol-1 , 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 7、以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调控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柠檬黄——着色剂 B、味精——增味剂 C、小苏打—膨松剂 D、苯甲酸钠—防腐剂
  • 8、“临行爆竹响空谷,青烟一缕千峰吼。”下列反应类型与诗句没有关联的是
    A、放热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熵增反应
  • 9、“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 (如CO2、 CO、CH4等) 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忽略其他副反应) :

    CO2g+H2gCOg+H2Og        △H1=+41.2kJ·mol-¹        K1

    COg+2H2gCH3OHg             ΔH2=90.6kJmol1     K2

    CO2g+3H2gCH3OHg+H2OgΔH3                              K3

    则△H3 , 平衡常数K3= (用K1、K2表示) ,反应③△S0(填“>”或“<”) ,反应②的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 K2=

    (2)、100 bar(1MPa=10 bar)时,将2mol CO2和6mol H2投入5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CO2的转化率、CO及CH3OH的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Ⅰ,使用活性镓镍催化剂时CH3OH的时空收率(CH3OH的时空收率表示在1mol催化剂表面生成CH3OH的平均速率)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Ⅱ:

    ①从反应开始到B 点用时t min, 则0-t min 时间内CO2的消耗速率为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

    a.H2的平衡转化率始终低于 CO2

    b.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工业生产CH3OH

    c.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为提高CH3OH的生成速率可加入选择性高的催化剂

    d.在200℃-400℃范围内,温度升高,H2O的平衡产量一直增大

    ③图Ⅰ中在100℃-320℃范围内,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图Ⅱ中温度高于300℃时,CH3OH的时空收率迅速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10、现有下列物质:① Ba(OH)2② BaCO3③蔗糖④ Na2S H2C2O4⑥镁条⑦盐酸 ⑧KOH溶液⑨ HClONH3H2O , 部分物质25℃时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Ka1

    Ka2

    H2C2O4

    5.9×10-2

    6.4×10-5

    HClO

    4.0×10-8

    ——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是强电解质的有(填序号,下同) ,能导电的有
    (2)、H2C2O4是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3)、已知25℃时, 溶质为HClO和NaClO的混合溶液中 cHClO=cClO 则溶液中 cH+= , 将 0.01molL1的HClO 溶液加水稀释 10 倍后溶液中氢离子的数目(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氢离子的浓度cClOcHClO的值 , 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
    (4)、25℃, 101kPa时用⑦和⑩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填“>”、“<”或“=”) 57.3kJ, 理由是
  •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原理及方案为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2IO3-+5SO32-+2H+=I2+5SO42-+H2O , 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编号

    0.01 mol·L-¹ KIO3酸性溶液 (含淀粉) 的体积/mL

    0.01 mol·L-¹ Na2SO3溶液的体积/mL

    水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出现蓝色的时间/s

    5

    5

    V1

    5

    t1

    5

    5

    40

    25

    t2

    5

    V2

    35

    25

    t3

    5

    15

    30

    25

    t4

    已知:IO3的氧化性随着酸性的增强而增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V1= , V2=
    (2)、实验①、②、③中出现蓝色的时间t1、t2、t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实验①②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③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该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发生以下四个反应:

    I.IO3-+SO32-=IO2-+SO42- (反应速率慢),II.IO2-+2SO32-=I-+2SO42- (反应速率快)

    III.5I-+IO3-+6H+=3I2+3H2O (反应速率较快), IV.I2+SO32-+H2O=2I-+SO42-+2H+ (反应速率快)

    根据上述反应推测该反应总的反应速率由反应(填序号) 决定。从上述四个反应可以看出必须在(填离子符号)消耗完时才会有淀粉变蓝的现象产生。理论上实验④最终(填“能”或“不能”) 看到溶液显蓝色,判断理由是

    (5)、若将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混合,也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理为 2IO3-+5HSO3-=I2+5SO42-+3H++H2O 实验发现开始时反应缓慢,随后反应速率“急增”,最后又逐渐减慢,则关于该化学反应速率“急增”的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 12、羰基硫(COS)是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害虫和真菌的危害。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CO与H2S发生反应:COg+H2SgCOSg+H2g △H<0,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平衡移动情况和物理量变化情况如何变化? 请分别用“向正反应方向” “向逆反应方向” “不”分析判断平衡移动情况;用“增大” “减小” “不变”分析判断物理量变化情况:
    (1)、保持容器温度和体积不变,增加H2S的浓度,平衡移动; 加入少量 He,平衡移动。
    (2)、保持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加入少量 He,平衡移动,H2S(g)的化学反应速率
    (3)、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平衡移动,平衡常数 K , 反应热△H
    (4)、在一定温度下,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 ,CO的转化率 , 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
    (5)、保持容器温度和体积不变, 再加入2molCO和2molH2S, 平衡移动,H2(g)的化学反应速率 , 平衡后COS的体积分数
    (6)、加入适量的正催化剂,逆反应速率 , 平衡移动。
  • 13、已知在25℃、1.01×105Pa下, 1mol NH3生成H2(g)和N2(g)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气态氨,乙为液态氨 B、甲、 乙、丙、丁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丙>丁>乙>甲 C、由图中数据可得出: N2g+3H2g=2NH3lH=90kJmol1 D、形成1mol NH3(g)中的化学键需吸收 1172kJ的能量
  • 14、在硫酸工业中,通过如下反应使SO2转化为SO32SO2(g)+O2(g)Δ2SO3(g)  ΔH0 ,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如下表所示。则:SO2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适宜的温度和压强分别是

    温度/℃

    不同压强下的转化率/%

    0.1 MPa

    0.5MPa

    l MPa

    5 MPa

    10 MPa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A、450℃   5 MPa B、550℃     5MPa C、550℃     10 MPa D、450℃     0.1 MPa
  • 15、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g) 和H2O(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ΔH ,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点: v(正)>v(逆) B、该反应的△H >0 C、c点时CO的转化率最大 D、a、b、 c、d四点对应的压强: c>d>b>a
  • 16、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Fe3+(浅黄色)+3SCN- (无色)Fe(SCN)3(红色)] B、探究温度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分解速率的影响 C、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D、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 17、已知H2与ICl的反应分两步完成:H2(g)+ICl(g)HCl(g)+HI(g)   △H1<0, HIg+IClgI2g+HClg △H2<0,且△H1>△H2 下列图像最符合上述反应历程的是
    A、 B、 C、 D、
  • 18、在SO2的饱和溶液中H2SO3达到电离平衡的标志是
    A、cHSO3=cSO32 B、溶液中无H2SO3分子 C、c(HSO3)不再变化 D、溶液中 H2SO3HSO3SO32共存
  • 19、下列措施能增大氨水中NH3·H2O 电离程度的是
    A、加入NH4Cl固体 B、通入一定量的NH3 C、加入少量冰醋酸 D、加入少量NaOH固体
  • 20、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4NH3g+5O2g4NOg+6H2Og , 已知NH3(g)、O2(g)、NO(g)、H2O(g)的初始浓度分别为 0.4molL-10.8molL-1 0.2molL-10.8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为
    A、cNH3=0.5molL-1 B、cH2O=1.3molL-1 C、cNH3+cNO=0.6molL-1 D、cO2=1.05molL-1
上一页 223 224 225 226 2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