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 还含有少量的、、等)为原料制取金属锰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经检验浸取液中不存在。
ⅱ.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如下表:
金属离子
开始沉淀的
6.8
1.8
3.7
8.6
沉淀完全的
8.3
2.8
4.7
10.1
ⅲ.25℃时,的电离常数、 , , 。
(1)、软锰矿“粉磨”的目的是。(2)、写出“浸出”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浸渣”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4)、“除杂”反应中的最佳选择是(填标号)。a. b. c.
(5)、“除杂”时,调节溶液的范围为。(6)、写出“沉锰”操作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7)、在废水处理中常用将转化为除去,向含有的废水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调节溶液的 , 当时,开始沉淀,则。往悬浊液中滴加过量饱和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和的高效利用不仅能缓解大气变暖,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也有一定的补充作用。临氧耦合重整的反应有:
反应Ⅰ:
反应Ⅱ:
(1)、写出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在两个体积均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表中相应的量加入物质,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反应Ⅱ:(不发生其他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如表所示。容器
起始物质的量/
的平衡转化率
X
0.1
0.1
0
0
Y
0.1
0.1
0.2
0.2
-
①下列条件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A.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满足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②达到平衡时,容器X、Y内的物质的量关系满足(填“>”“<”或“=”)。
(3)、还可以通过催化加氢合成乙醇: 。设[]为起始时的投料比。通过实验得到下列图像:
①若图1中相等,则温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为 , 原因是。
②图2中、、从大到小的排序为。
③图3表示在总压为的恒压条件下,时,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则曲线表示的是(填化学式)的物质的量分数。下,该反应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代入数据,不用化简)。
-
3、
某学习小组用溶液和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Ⅰ.硫酸浓度的测定:移取待测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1)上述滴定操作用到的仪器有(填标号)。

(2)上述操作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待测液体积
标准溶液体积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20.00
0.00
20.02
2
20.00
0.04
20.04
3
20.00
0.10
20.08
4
20.00
0.00
20.98
①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②该硫酸的浓度为。
③请在答题卡虚线框中绘出上述实验中溶液随溶液)变化的滴定曲线图,注意标注滴定起点和滴定终点。
④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得的待测液浓度偏低的是(填标号)。
A.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中有水
C.量取硫酸时,酸式滴定管内开始有气泡,放液后气泡消失
D.用标准溶液滴定前仰视读数,达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Ⅱ.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原理】将一定体积溶液与过量的稀硫酸(浓度为上述标定浓度)反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
溶液
溶液
硫全部沉淀所需时间
①
293
2.0
0.10
8.0
10.0
②
293
2.0
0.10
10.0
③
313
2.0
0.10
(注: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
(3)实验①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③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也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
C.根据所学知识,预测三组实验硫全部沉淀所需时间:
(5)在内实验②中用表示的速率为(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
4、甲[]、乙[]是定量分析中的常用试剂。已知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浓度的甲溶液和乙溶液的:甲<乙 B、浓度相等的甲溶液和乙溶液:(甲)(乙) C、等体积等浓度的甲溶液和乙溶液所含的阴离子总数:甲>乙 D、浓度均为的甲溶液和乙溶液含有的数目均为
-
5、25℃时,向浓度均为的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的标准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随加入标准溶液的体积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对应的电离平衡常数: B、滴定过程中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C、点对应溶液中存在: D、点对应溶液中存在: -
6、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制备无水氯化铝


C.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的反应速率
D.用该装置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A、A B、B C、C D、D -
7、已知:常温下, ,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等浓度的溶液的酸性: B、少量通入溶液中的反应为 C、少量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 D、等浓度的溶液和溶液的:溶液小于溶液
-
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 向其中通入氩气,反应速率加快
压强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 往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比较和的大小
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待不再有白色沉淀产生后加入溶液
若产生黄色沉淀,说明
D
探究与反应存在一定限度
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的溶液
若溶液颜色变为红色,说明与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A、A B、B C、C D、D -
9、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 某醋酸溶液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性随加入水的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过程中,逐渐减小 B、随着水的加入,溶液中的导电离子数目逐渐减小 C、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逐渐减小 D、向点对应的体系中加固体,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导电性减弱 -
10、常温下,关于的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B、 C、 D、
-
1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B.


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溶液制备胶体
将球分别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热水中颜色更深
C.
D.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乙酯不断蒸出
对、、的平衡体系加压后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
A、A B、B C、C D、D -
12、已知化合物A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与 , 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表示过渡态,Ⅰ表示中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历程中的第二步为该反应的决速步 B、A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与的 C、中间体I2比中间体I1更稳定 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热 -
13、已知反应① , 反应② , 则反应③的平衡常数为A、 B、 C、 D、
-
1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的溶液中:、、、 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的溶液中:、、、 D、透明溶液中:、、、
-
15、常温下,关于的氨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 B、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 C、与等体积的溶液充分混合后,溶液呈碱性 D、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浓度为
-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C、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必须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D、反应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
17、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B、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 则稀溶液和稀溶液反应生成时放出的热量等于 D、时,燃烧放热 , 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的应用不涉及水解反应的是A、用纯碱溶液去油污 B、用明矾净水 C、用的酒精溶液消毒 D、草木灰不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
19、是高效光催化剂,可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水体中的氨氮等。(1)、制备

已知:ⅰ.难溶于水;
ⅱ.沉淀的生成速率会影响其结构和形貌,从而影响其光催化性能;
①已知的平衡常数为 , 银氨溶液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其平衡常数K与、、、代数关系式为。
②相同条件下,实验室不用和反应制备。其可能原因为。
(2)、降解有机物光催化剂与(质量比1:0.3:3)复合光催化剂降解双酚A(BPA)的实验探究。相同条件下,分别进行3次循环降解BPA实验,与对BPA的降解率如图1,样品反应前和循环3次后的X射线衍射图谱如图2所示。

根据图1、图2中信息,循环3次后,催化降解BPA效果比较好的催化剂是导致循环后催化剂对BPA的降解率减小的原因为。
(3)、除氨氮可见光催化除氨氮的机理是生成具有氧化性的活性物质:羟基自由基(·OH)、空穴()、超氧自由基(),其过程如下:
;;;
;;;
;
已知:
ⅰ、甲醇、EDTA-2Na、对苯醌作为捕获剂可分别捕获羟基自由基(·OH)、空穴()、超氧自由基(),不同捕获剂对光催化除氨氮反应的影响如图3所示:
ⅱ、光照条件下,表面的价带(VB端)失去的激发至导带(CB端),价带形成电子空穴(),、分离及转移与电势能的关系如图4所示。

①直接参与光催化除氨氮的主要活性基团为。
②加入不同捕获剂后,氨氮去除率均降低,但EDTA-2Na、对苯醌对氨氮去除率影响程度远小于甲醇,请简要说明:。
③空穴()与光生电子容易重新复合,复合催化剂能有效的抑制与的复合,分析可能原因是:。
-
20、实验室以溶液为原料制备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复合物。(1)、在氩气气氛下,向装有溶液的三颈烧瓶(装置下图)中逐滴加入溶液,用磁力搅拌器持续搅拌,在100℃下回流3h,得到成分为Fe和的黑色沉淀。

①图中盛装KOH的仪器名称:。
②三颈烧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检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的操作是:。
(2)、待三颈烧瓶中的混合物冷却后,过滤,再依次用沸水和乙醇洗涤,在40℃干燥后焙烧3h,得到复合物产品3.24g。①焙烧需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②计算实验所得产品产率。(写出计算过程)
(3)、利用反应也可以制备。请补充完整以溶液为原料制备的实验方案:取溶液,(实验中须选用的试剂:稀硫酸、双氧水、溶液、溶液)。